$ B4 w: R5 V* a' N6 t: |+ J+ {) J還權於民本來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政治理想。一九七一年,「披頭四」(Beatles)之一約翰‧連儂(John Lennon)在移居紐約、寫出膾炙人口的大同世界之歌《Imagine》之前,便寫過一首名為《Power to the People》的政治抗議曲。然而,今日高呼人民萬歲的,不是眼睛閃耀著奇異光芒的理想主義者或搖滾樂巨星,而是頭腦清醒、處事嚴謹的主流新聞媒體。究竟時代是否真的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權力的中心不斷轉向群眾?抑或這一切只是媒體的捕風捉影,將一個壯觀的幻象(grand illusion)當做真相,把互聯網給予用者那種無遠弗屆、無所不知的虛假的全能感 (false sense of omnipotence)等同為改變現實的能力?3 F; P7 p! X3 H, h9 W: a$ a4 E4 U L
& U) A! \6 a4 j, b r t% r" ^/ O我不敢在這裏妄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股「網絡面前人人平等」(Net is the great leveler) 的樂觀主義情緒,已成今日的時代精神。這股樂觀情緒並不完全是一種新世紀的非理性亢奮,而是有一定的事實基礎和歷史因素的。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與持續發展,使資訊和廣義上的知識變得伸手可及。此外,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和資本主義捷報頻傳,人類的生活和生存處境得到重大改善,財富的創造和累積越來越容易。在這. U1 ?- C' A3 \. j
樣的環境下,世界彷彿一下子變得「為普通人的需要和利益著想」(people-friendly)起來。 0 C' i! U5 C%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6 n0 r% E2 x
其實早在主流新聞媒體全面投入人民力量的亢奮之前,《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已經以《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這本在全球一紙風行的暢銷書,為世人迎接一個美好新世界的來臨做好心理準備。弗里德曼認為,在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資訊和知識變得唾手可得,世 ; P) x" @/ @# Q, f! m界逐漸被拉平為一個接近平等的競爭環境(level playing field)。原本分隔著不同國家的藩籬,或存在於人民在技術、資源、生活品味,以至智力上的差距,都會被縮短,甚至抹掉。2 R. X. B8 X! m, u& S-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