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1 M; B. m* N1 I長期以來,英國就有一個無形,卻讓民眾深刻感受到的階級社會;即便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上層階級逐漸式微,而中產階級日益壯大。但如同世界各地般;對於先天出身於相對弱勢階級的人民來說,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仍像是取得一把通往高一層階級的鑰匙。tvb now,tvbnow,bttvb* S5 _2 z( t* M1 I" E5 t
公仔箱論壇% D. J: V$ t @, P7 C( L
而在英國高等教育制度的結構上,因一直都沒有私校形式的設計,故在民眾心中自然形立了對政府在教育福利照顧的依賴心態。再配合著英國社會中普遍沒有亞洲社會中學歷至上的迷思,故高等教育從來沒有競爭過激,及擠不進窄門的狀況。綜合以上種種主客觀因素,讓英國民眾相信,只要你有心想念,因著不是太高的學費,有心的學子總可一償進修的宿願。 ; g! M. ]8 l2 K" B3 o p* c. p- L9 i# u$ f
故當高昂學費政策出爐,對那些心中早已認定「受教權」是其權利而非福利的貧苦學生來說,其想靠接觸高等教育翻身的願望,因此被活生生剝奪。而其心中逐漸萌生無力及不安定感,因而轉化為激烈的示威抗議形式,以表達心中的憤怒及無奈,就也不令人意外了。當然政府一定照例地會向民眾保證,對於此些受到高學費政策影響的學生,會採取增加補助獎學金等相關配套措施;但在多一道申請手續,形同多一道過濾網的情勢下,此些相應的措施,反而像是在弱勢族群心中,築起了一堵無形的牆,只怕他們已挫折感油然而生,而無心向學了。/ H4 ]. F8 ^/ }( L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