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歐元「放水」 股海巨浪翻波瀾

歐元「放水」 股海巨浪翻波瀾
% M4 J& ]: X$ e3 @& D" g' H. z( W+ D# o) f: B  {
歐洲中央銀行終於議決推出久聞樓梯響的「量化寬鬆」措施,以每月六百億歐元的速度在二手市場購買債券,持續至明年九月底,向市場注入合共一萬一千四百億歐元的資金。全球四大經濟體,歐元區和日本大量加速印鈔,中美貨幣政策則「不鬆不緊」,市場資金勢必持續氾濫,熱錢洪流會湧去甚麼地方和何種資產,備受關注。tvb now,tvbnow,bttvb5 C$ G; G' X1 V; Y: X& ?
' G3 t/ l% A0 S) Y1 u; ?6 D
金融海嘯後歐洲經濟未能脫困,初期甚至發生部分國家可能賴債和歐元區解體危機,原因是部分國家財政紀律差,經濟結構僵化。財力最強的德國一直要這些「大花筒」國家量入為出,透過緊縮政策回復健康財政,反對推行「量化寬鬆」,由勤懇的德國人去資助「好逸惡勞」理財差劣的地區。
4 I8 `; i* j( P: ]% ]
公仔箱論壇' ^: d; o! w% S& j. }
可是,這個調整結構的陣痛期非常長,最早出現債務危機要歐央行注資挽救的希臘,雖然經濟終於擺脫持續五年的衰退,但是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失業,政治持續震盪,反對勒緊褲帶的政黨在後日的大選中上台執政機會大增。

) R& D2 C6 H; Z! P4 y5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7 ?% @3 ]1 r2 Z7 z4 j
在經濟差時要政府緊縮開支,是一劑苦藥,初期勢必出現雪上加霜的惡性循環,所謂「歐豬」國家經濟疲弱對德國貨需求大減,本來強勁的德國經濟同受打擊,歐元區整體增長似有還無,陷入通縮,失業率更達雙位數。德國不得不略作讓步,而歐央行直接買債只百分之八,其餘由歐央行統籌區內各國央行進行,分擔損失設上限,應該是與德國妥協出來的結果。
' E8 H$ x) `) |, _  F
% r1 Z/ G8 @) K# Z( P- P1 l
在期待歐洲推行量寬期間,歐元對美元半年來已經跌了一成半,這將有利於增加出口競爭力,以及紓緩通縮壓力。理想情況是釋放出來的資金,留在歐元區投放到實體經濟,持續減輕企業借貸成本,達到刺激投資、消費和就業的效果。實際上,這十萬億元資金的流向卻不是歐洲央行所能控制。
1 W0 N; t; S# r: {; k

$ X% x9 j) X+ |; }9 |. m/ \
當年美國聯邦儲備局推行「量化寬鬆」,形成資金氾濫的全球效應,熱錢並非全部留在美國,反而有相當部分流往新興市場,以及石油和貴金屬等商品,原因是當時歐美經濟疲弱,全球經濟亮點聚焦在中國等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中國急速發展對能源和多種礦物需求甚殷,這方面資源豐富的國家經濟飛躍,熱錢湧去,催化不少新興經濟體泡沫。

& w! |3 ^' F4 I, \tvb now,tvbnow,bttvb
( W* y. G4 F, }& Jtvb now,tvbnow,bttvb
今時不同往日,歐央行釋放出來的資金,熱錢追捧的地區已經由新興市場轉了去美國,原因是美國經濟穩步復蘇,美元強,股市升,投資當地比投資歐洲和新興市場回報高,這將繼續推低美國息口,利好美股。商品市場局部復熾,油價因政治原因繼續受壓,金價卻節節上升。
公仔箱論壇  k- Q( s; C/ T

3 j; Z9 ?0 \$ \
中美股市雙翼齊飛,可能帶動港股向上,不過,金融市場由資金主導,容易出現極大波動,尤其是美國經驗顯示「量化寬鬆」要一再加碼才見效,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明「量化寬鬆」並非鐵定明年九月結束,有多少熱錢會湧到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兩岸四地的當局固然要密切監視,投資者更忌沖昏頭腦。
tvb now,tvbnow,bttvb* y; }9 c+ O, m. R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