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Y' {* P3 }2 rtvb now,tvbnow,bttvb
Z' B5 S/ n6 {7 i. F( Itvb now,tvbnow,bttvb明天,9月15日,是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引爆全球金融海嘯滿一年的日子。這一天,不只雷曼倒閉、美林被美國銀行買下、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流動性風險,全球市場更自此陷入歷來最大的去槓桿化漩渦,促使各國採行近代最劇烈的非常規干預,終將瀕臨大蕭條的世界經濟拉回來。如今,一年過去了,危機緩和了,但金融危機遠颺了嗎?金融海嘯一周年的意義,就在提醒我們,莫忘改革,更要加速改革。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U4 ] l0 b% a4 u% ~" H: j* y'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y) z2 f# j. o
. h! c/ w( `"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s) F8 d; f c, Y6 z( A
談改革前,須先了解成因。對於金融海嘯的成因,一般歸納為總體環境與金融體系兩大構面的失控所致。在總體面,全球經濟失衡、實質利率偏低、房市股市等資產價格高漲,為金融危機鋪下溫床;金融體系的高財務槓桿、資產證券化泛濫、信用評等機構失能及金融監管不力等,則導致信用過度擴張且難以衡量,遇上房市價格下跌,加上現代金融及全球化的加速循環,使得危機一發不可收拾,進而快速波及實體經濟,引發全球金融、經濟的雙危機。
! |( e/ M( ~3 p
" Z! |' d. h5 dtvb now,tvbnow,bttvb* F$ p& W7 j7 U1 n% l
- y) w" C* q6 y2 P. \/ l
與1930年代不同的是,這波處理危機的政府要員都熟悉當年大蕭條的歷史教訓;所以,他們極力避免重蹈覆轍,更臣服於凱因斯的大政府理論,以積極作為全力救市。從今年第二季起逐漸回穩的經濟指標、信貸流動性及資產價格而言,政府救市的努力,確已成功地將世界經濟從二次大蕭條的邊緣拉回來。但是,這只算成功了一半,因為歷次金融危機留下的教訓之一,就是不要為了挽救一次危機,而製造了另一次危機。同樣的,這次各國史無前例的大手筆救市,若未輔以結構面、制度面的深層改革,金融危機恐將很快捲土重來,二次衰退也就難以避免。
5 c- P8 \. L7 c; y. l D# \% wos.tvboxnow.com
* \$ ]1 \( ^: c5 q8 \tvb now,tvbnow,bttvb
2 h; H P1 G& M4 T0 f* E) m2 {7 K& ?
& F) c7 F3 w1 o ] h- k& s公仔箱論壇美國一商業網站近日即提醒投資人,應注意十個正在醞釀的金融泡沬,包括用高額放貸撐起的中國泡沬、綠能泡沬、教育泡沬、商用不動產泡沬;由低廉資金吹起的黃金泡沬、垃圾股泡沬、新興市場泡沬;以債擴充的2.0版次貸泡沬、聯準會泡沬,及華爾街式創新的壽險證券化泡沬等。這些泡沬或許尚未巨大到有爆破之虞、形成危機的地步,但距前次危機不過一年就出現癥狀,也未免形成得太快,其與各國直升機式撒錢的救市作為當然有關,因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如何無痕退場,顯得益發重要;另一關鍵就是金融改革能否堅定地落實,以防患於未然。 % o7 m' o; U( n! d- N
2 I7 W) t% G3 U
7 L5 A+ y, v8 j7 zos.tvboxnow.com
3 r w! i! Q8 J% x3 R不可諱言,金融危機不可能消失,但實在的金融改革可降低發生頻率、縮小衝擊範圍、控制影響層面。因此,早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初,各國就已體認到金融體系的種種亂象,也提出各式各樣的金融改革構想,但因急迫性不如搶救陷於惡性循環的世界經濟,始終未受到重視,甚至還面臨重重的障礙。以此次處於危機中心的美國為例,聯邦政府的金融重建計畫就面臨有效性及政府應否擴權的爭論而舉步維艱;這也促使歐巴馬總統選在金融海嘯一周年前夕的今天,發表攸關美國及全球金融改革走向的重大演說,除將展現其改革的決心,更要提醒世人,別因危機暫離、景氣回穩而忘了改革的必要。
7 E+ [% H8 b8 u2 z& ^$ h4 Ftvb now,tvbnow,bttvb4 N9 A4 Y5 K. A: ?: x: N
/ q2 R* F3 a' D$ L4 Ztvb now,tvbnow,bttvb
1 ?' f4 A" y' c8 N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y' W& B8 R% [: K3 K, F$ @# |
當然,金融改革千絲萬縷,且各國需求也不相同;但我們借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主席特納的話:「這場金融危機要求我們對全球金融監管體系進行重大改造,而非枝微末節的調整。」因此,改革的核心是在降低金融體系勇於冒險的誘因,其關鍵是合理的資本要求及絕除「大到不能倒」的期待,讓玩火者知道會自焚,而非僅是抓幾隻肥貓。台灣是國際金融監理的跟隨者,這樣的道理,自然也同樣適用。
9 x3 [; r: q* I: ~( O- O3 Kos.tvboxnow.com
6 v0 |. ^/ \5 ]1 z6 D8 G
6 V0 X B$ l( h! R1 z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