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陳智傑﹕當傳媒成了感官世
[打印本頁]
作者:
katspi
時間:
2009-10-15 07:13 AM
標題:
陳智傑﹕當傳媒成了感官世
也許你無緣在上周到科大目睹周秀娜的芳澤,但假如友人與你攀談,沒有到過那場「解構周秀娜現象」座談會的你,大概也能談上幾句:周秀娜對答如何、在教授面前的表情如何。
9 F/ o1 U/ I! v8 E+ U) l2 v
os.tvboxnow.com+ z4 Y8 F- P1 t7 Q+ J
沒錯,其實我也無緣親身參與那場座談會;但與你一樣,透過傳媒報道的片言隻語、剪接影像、加上幾篇評論文章,便在腦海拼湊了座談會的情景。已故美國著名政論家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曾以名句「我們腦海裏的圖畫」(Pictures in our heads)形容人們理解的所謂「現實」。在忙碌工作和生活處境的局限下,我們很大程度需要透過傳媒的資訊以至評論觀點,去理解我們日常生活圈子之外的「社會現實」:昨天曾蔭權(
相關
)宣讀的六大產業有何詳情、「社會」對施政報告的評價、近來的「民情」如何與周秀娜是否在教授面前語無倫次等。
公仔箱論壇* H' F: M: K- e( p5 Y% e) b
8 Q4 O4 Q2 i3 m! j8 htvb now,tvbnow,bttvb
8 w8 z+ k1 m/ {: v+ _
新聞價值 隨社會常識轉變
/ P- I9 n X# D. i4 s0 qos.tvboxnow.com
由於相信傳媒與公眾知情權、知識傳播、文教風氣及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社會一般都會對傳媒有若干「公共性」(publicness)的期望——提供多元開放、理性討論的公共空間、不受政治和財團勢力操弄、反映社會的核心價值(一些不證自明、並獲廣泛認同的「常識」)、不會傾側於個別利益集團。這些「公共性」的期望,就是「追求客觀、平衡報道、不偏不倚」等新聞價值和傳媒道德的論述泉源。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_: E; g! H. C
: o- K- t& O9 Y/ J% f/ ~
另一方面,當社會處境持續改變、大家的「常識」慢慢變化,傳媒的「新聞價值」亦會隨之轉變。香港傳媒自回歸以來日漸重視中國新聞、對中央領導人言行的評價普遍亦較回歸前正面、對台獨藏獨疆獨的言論亦較不同情。你可以批評這是傳媒「政治歸邊」、不再「客觀」的表現,但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民望大為改善、中國國勢日強、香港市民的民族感情日增、愈來愈關心中國國情、並有愈來愈多內地生活經驗等社會大勢的改變,都使現在的「新聞價值」和「客觀中立」,與20年前的標準未必一樣。
os.tvboxnow.com5 A3 x3 N: S5 ~8 I
" }6 Q: r) k( [! f# p" q
變幻原是永恒,新聞價值和客觀中立的標準隨着社會不斷變化的「常識」而轉變,是難以制止的趨勢。只要公眾仍對傳媒抱有「公共性」的期望——期望傳媒是一個開放、多元、能讓不同論述辯論、平等地交流的公共空間,社會便能維持其批判視角和敏感度。雖然如今香港社會對中國的認同感日益增加,但異見人士以至激進聲音仍有於媒體發言的機會,為公眾提供另類的中國論述;此外,在公民社會的努力下,「保育」這概念亦成功進入「新聞價值」的視線範圍,並漸成社會「常識」。
tvb now,tvbnow,bttvb' O% ~. U1 K I: V I/ U/ I9 T
% }/ P( H" v;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F4 z S7 Z9 A! [
公共性變質 麻醉批判視角
tvb now,tvbnow,bttvb8 Z3 e* W2 [( g- q+ q) L
當然,香港傳媒的光譜應否容下更極端的聲音,可以斟酌,但對「新聞價值」的最大挑戰並不在此,而是社會的「公共性」正在變質、慢慢地變為個人化的私密感情。
tvb now,tvbnow,bttvb: s5 D# a% ^, P) O
" ~% l9 Z& n1 |4 N$ ]3 _9 B+ f$ `
在傳播科技和傳媒行業的發展下,「公共性」正漸漸由一些超越個人感受、講求集體思辯交流的社會想像,演化為追求「曝光程度」(visibility)以至是「視覺感官刺激」的一種私密感情。以美國政壇為例,自從電視及媒體影像大行其道後,民眾對政治人物的衣著、表情、以至是小動作等隱私鏡頭的注視,甚至可能多於其政策綱領的文字陳述,「政治化妝術」等着力「打造政治新型人」的專門行業亦應運而生。結果,民眾慢慢備受政治人物帶來的視覺感官影響,並把由此對政治人物所產生的私密感情,投射於相關的公共事務。這現象不但讓電視新聞加倍注視政治人物的個人形象,就連報章的「新聞價值」也受到影響,漸漸關注政治人物的「陰私醜聞」等能帶給讀者「感官刺激」的題材。
7 h; y, J2 a% j( z0 S, Ztvb now,tvbnow,bttvb
' \$ I0 G8 B* B; E: R( H; ?tvb now,tvbnow,bttvb
最近的甘乃威疑似求愛事件,「輕取」早前「紅極一時」的「總辭」,成為政治新聞的大熱議題;有泛民中人亦坦言擔心「甘威事件」會影響社會討論泛民總辭的氣氛。姑勿論「甘威事件」可以「威」多久,但至少說明追求「陰私醜聞」等感官刺激,是傳媒「新聞價值」的一部分,而且其「新聞價值」不一定遜於「總辭」等爭取早日普選的公共論述。另一方面,香港市民把對甘乃威事件的個人感情,投射到詮釋泛民總辭的公共論述,亦不是天方夜譚之事。
' G& A8 \: F; |* q2 ]: C; c1 |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I v* |. l6 f4 ]0 o
當然,公共論述不一定要排除感官刺激——「鬼馬」的陳述手法、激烈的情感表達和肢體動作,也能喚起公眾對公共事務的關注。但當感官刺激成了爭取於公共空間「曝光」的「指定動作」、傳媒的新聞價值認同了「新聞」是要有感官刺激的元素、公眾也習慣了看感官刺激的傳媒呈現,感官刺激相對不足的論述和事情:深刻但「悶」的文章;位處社會邊緣、但相對「故事性不足」的弱勢社群,還能於公共空間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嗎?在傳媒慢慢成為充滿刺激的感官世界,受眾的情感習慣暴露於天天新奇的刺激下,社會的批判觸角亦難以保持敏銳——一旦爭取普選的運動,再沒有「總辭」般能牽動市民注意的「感官刺激」,相信它又會被其他「感官議題」蓋過,慢慢淡出社會所關注和思考的範圍。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k) n, X F, O* K# w u+ z
! G! r: y1 I) G* b' l/ i( A
我不想把公共空間變得沉溺於感官刺激的狀態完全歸咎於傳媒——這是值得整個社會,當然包括傳媒,一起好好思考的問題。
8 y5 w% q: W. V'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n% C5 [( y/ q; {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員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