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Z3 r9 b, f& q9 d6 C! b公仔箱論壇政府政策偏袒港鐵。換轉是其他交通工具,明明同樣需要「照顧股東利益」、同樣是「商業原則經營」,申請加價卻難得多。以巴士為例,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任何車費調整須由行政會議審批,過程亦會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機制列明,加價的首要考慮是「市民的負擔能力」、「公司回報是否合理」以及「服務的質與量」,所以即使該機制亦設有票價調整方程式,由方程式計算出來的加幅在大部份情況下不會是最終加幅。經驗告訴我們,政府下調加價幅度、或甚拒絕巴士公司加價申請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樣情況卻未曾發生過於港鐵身上。 8 D2 o' C U)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h5 T! S. S" V/ h
首先,我必須指出,「可加可減」機制5年一檢並非硬性規定,對上一次檢討便提早了一年進行。所以,若然政府肯正視問題,應立即提前進行下一次「可加可減」機制的全面檢討,不必等到2022年才去檢討。os.tvboxnow.com( Z' Z8 j7 Y8 o9 Q
; V$ i1 C- V1 O4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至於機制本身應如何檢討?我認為問題根源在於政府放棄行使審批港鐵加價的權力。因此,若要正本清源,最理想的做法是參考《公共巴士服務條例》,讓政府重新行使審批港鐵加價的權力,以確保港鐵票價維持於合理水平。如是者,政府便有權在考慮市民負擔能力、港鐵整體盈餘、服務質素等因素後,再決定是否下調或甚拒絕港鐵的加價申請。tvb now,tvbnow,bttvb! W# g9 T. t0 I& K
os.tvboxnow.com) l( L/ i( \4 Q2 n0 m
退一步來說,即使無可奈何要繼續使用可加可減機制,現有方程式亦過份簡單。舉個例子,港鐵經常稱方程式內的「生產力因素」已有計算港鐵的收益,但事實是「生產力因素」只有計算客運業務收益,未有計算於物業發展所賺利潤。所以,新方程式應通盤考慮這些因素,包括港鐵於物業發展所賺利潤、服務質素、列車延誤、故障次數等等,以防止港鐵在享巨額盈餘之下仍可肆意加價,亦可讓港鐵公司有更大誘因去改善服務質素。畢竟,港鐵提供的是公共服務,市民不應該補貼港鐵去賺大錢。tvb now,tvbnow,bttvb6 ~$ a+ A' L. V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