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鳥類也有毒?美麗的外表藏有致命毒素(圖)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8-12-27 08:00 AM 標題: 鳥類也有毒?美麗的外表藏有致命毒素(圖)

$ Z. r$ H: w6 w1 x# `林鵙鶲。(圖片來源:markaharper1/Flickr Hooded Pitohui/CC BY-SA)
4 g" b' w$ K; F0 H( [8 a1 o: h7 Nos.tvboxnow.com
+ Z9 ], |0 Y7 i8 b/ F0 a; A公仔箱論壇3 K/ \( t P6 S3 Z2 Z' ?. W& l* c$ M
鳥類大多給人小巧而無害的形象,不過在一些鳥類美麗的外表背後,其實藏有非常致命的毒素。這些“毒鳥”並非自身會分泌毒液,它們是透過攝取特定食物,讓羽毛、組織、皮膚等部位獲得毒素保護,“林鵙鶲屬”(Pitohui)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K# `8 B, }* O% _
“林鵙鶲”是新幾內亞特有的鳥屬,它們具有明亮的羽毛顏色,並藉由食用某種含有神經性蛙毒(batrachotoxin)的甲蟲,使體內同樣充滿這些效力強大的毒素。由於極強的毒性,只要碰觸到林鵙鶲就會產生刺痛感,若誤食更有如吞下千根針,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當地住民稱它們為“垃圾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k3 ]# e9 c- f- x# Z
事實上,新幾內亞的“毒鳥”不只有林鵙鶲一種,藍冠鶥鶇(Blue-capped Ifrita)及棕鵙鶇(Little Shrikethrush)也都因為食用有毒甲蟲,而帶有神經毒素。# L1 p3 [" n; N) o1 l2 @, u
其他如撒哈拉沙漠裡,也有一種名為距翅雁(Spur-winged goose)的鳥類,因為以水泡甲蟲為食,而獲得相同的毒性;此外,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的鵪鶉,也被認為當它們在遷徙時,體內會產生毒性。專家指出,毒鳥是一種化學防護手段,用來抵禦寄生蟲及掠食者的侵犯,增加繁衍的機會。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