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打”進NBA的國際球星 [打印本頁]

作者: JackyNelson    時間: 2008-9-20 02:29 AM     標題: 打”進NBA的國際球星

“人生下來便是不公平的。”約翰·F·肯尼迪如是說。

當然,今天我們談論的不是“為什麼薩姆·卡塞爾剛進聯盟兩年就攢倆戒指,卡爾·馬龍苦熬二十年臨老變節都成不了正房”。要解決這個問題,隻好去問阿迪達斯廣告裡那個造了麥蒂、鄧肯和KG的上帝。我們的話題可以歸結到偉大的蒂龍·博格斯的話:“上帝做他的事,我盡我的力。”他就是這樣一個傳奇:隻要你心意到了,哪怕你隻有160公分,也能進NBA。
比起卡爾“上帝你給我個冠軍會死嗎”馬龍,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更不幸福的人:他們連NBA都打不上。

《庄子》裡提過一個故事:同樣一種防凍藥,有人借來漂洗衣服,有人拿來戰爭。籃球也是這樣:世界人民喜聞樂見之余,美帝國主義的資本家卻拿去做成了產業,等成了氣候,又開始對世界頤指氣使,儼然一條杆棒等身齊,打下四百座軍州都姓趙。1992年巴塞羅那,當記者們問巴克利“您覺得奧斯卡·施密特怎麼樣”時,巴克利豎起一根手指(了解他性格的人,都知道他豎的是哪根)說:
“FXXK OSCAR!”

這就是傲慢與偏見:哪怕施密特職業生涯得了49703分、一直打到44歲、38歲參加奧運會得到自己的第1093分,他依然是二房小妾。偉大的傳說所在皆是,地攤上隨意揀本讀物都可以看到有人吹噓“兄弟當年在某公園打街球時見過一個三米開外可以三分線扣籃的大爺”。要讓NBA相信你,隻有靠打。罪該萬死的弼馬溫剛打翻了哪吒三太子,天宮誥命就來了從此呼為齊天大聖:這才是世界的真相。哪怕招安之后不如意如黑宋江,也是靠著爹來揍爹娘來罵娘官軍來了操大槍,才得了個招安旨。

NBA所以能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偉大體育聯盟,與美國所以能成為世界首席強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班殺才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窮盡了一切可恥的商業秘密。對河勝鎮、田臥勇太之流就冷眼相待,見了姚明就眉花眼笑雙臂扑來。而設若被打得鼻青臉腫,泰半不怒反笑拍出支票,大有《馬太福音》裡“左臉挨一耳光,急忙湊右臉”的架勢。

[youtube]0ehw5YBnhAQ[/youtube]

好漢1:托尼·庫科奇




他在NBA的烙印如此之深,每個人都把他當作美國籃球的一員——甚至要忘記他以前曾經是聚眾鬧事的起義軍這回事了。芝加哥人親切回憶起他是個非常好的乒乓球選手,每場比賽前抹足發膠,永遠絢麗的金發和雕琢精細的胡須,喬丹之外公牛第二號西裝模特……他是芝加哥聯合中心記憶的一部分,是芝加哥人用以挽留他們自尊的神像之一。

但他的確是外來者,這就是所謂成功的洗白。就像《門徒》裡吳彥祖做了無數年臥底之后,回到警局反而舉步維艱。他的簡歷布滿了NBA的成就:1994年東部半決賽第三場,他射中一個讓皮彭滿心不快——“屬於我的責任為什麼要交給這個克羅地亞新秀?”——的遠射,絕殺了紐約尼克斯;1994-95季場均15.7分5.4籃板4.6助攻,對底特律時面對格蘭特·希爾取下33分。1995-96季,年度第六人,第一枚戒指;1997年,第二枚戒指;1998年,第三枚戒指。在1998年總決賽第五場,他獨自取下30分,而且在公牛大廈傾頹時被杰裡·克勞斯指定成為新的接班人。
作為一個王朝的外籍第六人,也許隻有吉諾比利的光芒可以和他比肩。

但是,你不能指望美國人會平淡接受一個小白臉。1993年在芝加哥下飛機時他25歲……在此之前,他都干了什麼?

1982年他是南斯拉夫少年乒乓球冠軍,當年夏天開始打籃球。1988年,他作為南斯拉夫隊一員拿到了奧運銀牌——僅僅敗給了不朽的薩博尼斯。1990年22歲時,他已經是歐洲年度球員,此后兩年,在意大利貝納通,他完成了歐洲年度球員三連偉業。
而讓美國人下決心招安他的相遇,同樣,是1992年的奧運會決賽。

我們已說過了彼德洛維奇和喬丹罵罵咧咧、推推搡搡的決戰,同樣的一場比賽中,托尼·庫科奇的風度是截然不同的:他還保有著歐洲式的羞澀和狡猾,給人一種“這小子揍一拳就會哭出來”的印象。帕特裡克·尤因和他的紐約拳擊黨最愛欺負這類孩子。於是,當庫科奇本場第一次接近籃筐時——快攻、單人、放緩腳步——尤因從身后飛扑過去,雙手幾乎挂到籃筐,想讓這個書生吃一記見面禮火鍋。
然后這隻大猩猩發覺自己飛過了——請想象迪斯尼系列裡所有不小心飛出懸崖才發現的可憐動物張牙舞爪的樣子——庫科奇左手輕柔的往后一撇,迪諾·拉德加趕上,接過這記神妙的背傳把球拋進籃筐。
雷尼·威爾肯斯和查克·戴利二位大教頭此后在板凳上喃喃不止的念咒,因為他們發覺庫科奇是個奇怪的非規格化產品,根本沒有合適的套子。比如,讓皮彭盯他,他可以在底線放心大膽的投出遠射;當羅賓遜打算過來幫腔時,庫科奇又一記單手甩傳找到了切入的拉德加;換喬丹,庫科奇又在弧頂放出一記遠射。快攻時,他甩出一記橫傳,正從巴克利頭頂飄過找到彼德洛維奇,巴克利恨恨的拍球怒火中燒——“這小子在直截了當的欺負我矮嗎?”——然后在已經跳不起來的伯德頭頂完成一記補扣。當他踩著NBA三分線距離射中本場最后一記三分球時,皮彭的手甚至隻夠到他的腋窩。

16分9個助攻,而且並不像彼德洛維奇那樣與喬丹針鋒相對——這小子根本是在投機取巧。整個美國隊對他的防守都是錯位的,就像一群手持蝴蝶網兜的專業捕虫隊遇到一頭長頸鹿一樣無可奈何。喬丹在賽后除了不斷贊美彼德洛維奇外,也對這個24歲的青年說了句話:
“我真希望在芝加哥見到他。”

的確這也許促成了一年之后他去芝加哥的旅途。但如果回憶他履歷表上一個易被錯過的部分,我們也許還可以注意到,早在1990年,他就被芝加哥挑中了……是什麼促成了那樁姻緣呢?

那是托尼·庫科奇被世界遺忘的秘密。也許隻有拉裡·布朗才能回憶起那悲慘的故事。時在1987年,南斯拉夫青年隊對美國青年隊,世界青年錦標賽決賽。那才是他被美國早早招安的真正原由。關於這場比賽,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完了:

19歲,打了5年籃球的,托尼·庫科奇三分線外12次出手,11次命中。

好漢2:伊曼努爾·吉諾比利



1999年的夏天,正在巴西隨阿根廷國家隊做比賽的,時年22歲的伊曼努爾·吉諾比利,被一個記者的電話吵醒。電話那頭大嚷:“馬刺隊第二輪第57順位選擇了你!”吉諾比利目瞪口呆。因為彼時的他剛到意大利一年,剛開始在歐洲嶄露頭腳。確實也有一些自稱NBA球探的家伙對他花言巧語說,NBA球隊對他有興趣,但他完全沒有想到,1999年剛拿下當年NBA總冠軍的王者球隊,會對他一年來在意大利的表現做出如此的肯定。

作為給予他的22歲生日禮物,這一喜訊來得過於突然。
他是阿根廷布蘭卡市籃球隊主席的兒子,接近成年時,他已有了191公分。一如其教練評價:“他能在比賽中做出匪夷所思的動作”。這些都証明,他天生為籃球而生。18歲加入布蘭卡甲級隊,20歲的時候,他已是全國聯賽的得分王。21歲,他加入了阿根廷國家隊。1998年的冬天,他去了意大利卡拉布裡亞隊。他的身高、速度和運動力,以及從小鍛造的意識和防守技巧,使他迅速融入球隊。阿根廷人身體裡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的血液,使他們除了南美其他民族的奔放,還有冷漠和嚴謹。依靠著這種完美的融合,這種白銀一樣明亮卻又沉靜的性格,他在意大利表現不俗——但NBA?從18歲開始正經打球到22歲被選中,幾乎是一步登天。

一種說法是,馬刺總經理布佛德在1997年注意到了阿根廷22歲以下國家隊裡的吉諾比利。而另一種說法則奇怪得多:選擇吉諾比利前,馬刺隊甚至都沒有人看過他在歐洲打球。手握57號順位,他們想找到一個改變球隊的人。球探說:“聽說阿根廷有個小伙子在意大利,22歲,球打得不錯。”於是,成交了。對馬刺而言,這是一次美麗的誤會,一次代價低廉的賭博。1999年,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會贏得怎樣的未來。


然后他就像1990年被選中的庫科奇一樣被擱置了。馬刺是典型的鐵公雞球隊。眼見為實。
如此直到2002年夏。

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世錦賽中,美國人用戴維斯和馬布裡兩位頂尖后衛去對付24歲的吉諾比利。等這倆都完蛋之后,馬裡昂跟上。然而,這些NBA巨星在一個還未入NBA年輕人面前幾乎不存在一樣。吉諾比利的控球晃動屬於全然不同的節奏。他的切入讓大本和小奧尼爾封蓋不暇。阿根廷人一度領先20分,讓美國觀眾親眼看著他們的夢之隊被擊敗。那一年夏天無人可以阻擋吉諾比利,除了他自己的傷病。在世錦賽決賽前,突發的腳傷使他無力回天,隻得看著塞黑拿下世界冠軍。然而在賽后,吉諾比利依然和姚明、諾維茨基們一起入選世錦賽最佳陣容——

最歡樂的當然是馬刺:當初的57位小賭怡情,居然得到了2002年狀元和全明星級別的家伙?

轉到2004年夏天的雅典,吉諾比利帶著他黃金一代的隊友們出戰。半決賽對上美國夢六隊,而隊裡的王牌內線則是馬刺隊友鄧肯。大衛·斯特恩親臨雅典觀看了這場比賽,結果卻觀看到了吉諾比利一個人的表演:他的組織,他的突破,不斷的三分球。半場得到13分,使阿根廷半場即43比38領先。第三節,吉諾比利的三分球帶起了15比4的進攻高潮,直接使夢六隊陷入絕境。

和雅斯科維修斯一樣,在FIBA的世界,他連續兩次讓美國官兵卷甲倒戈而回。比雅斯科維修斯更過分的是,立陶宛人至少還是以在野黨身份給了下鄉搜刮的美國官差一梭子沖鋒槍,吉諾比利卻是一悶棍揍倒美國,進了NBA師夷長技,回身來再插美國兩匕首的壞蛋。他的NBA生涯是如此奇妙又絢麗,在所有抗擊美國大兵的被招安匪徒中是最幸福不過的:王朝球隊,實際上的球隊二把手,28歲時拿到自己的第二座NBA總冠軍,差點當選總決賽MVP。在NBA,他的才華得到幾乎百分之百的釋放:不需要如庫科奇般偶爾屈就內線藍領,或是如雅斯科維修斯一樣當個可憐的定點射手。他的切入、組織、大局觀、遠射,以及阿根廷人那極富誘導性的表演技能,那讓喬治·卡爾有苦說不出的假摔,他像一條銀色的蛇一樣融入NBA的水流,毫無阻礙。左擁NBA,右抱FIBA,獎杯戒指一大堆。

於是,他成為了這樣一個奇異的角色:鑒於他在FIBA和在NBA的雙重成功,他成了世界籃球屈指可數的偉大人物之一,也成為了——無意間的——世界籃球對抗NBA的砝碼。他的表現足以繼續推翻美國籃球對世界其他領域的歧視,讓NBA對阿根廷球員與南美球員的態度,由謹慎觀望變成了張牙舞爪的搶購。這就是針對NBA的民間起義最后的最高境界:當曾經的山寨大王在朝廷也舉足輕重時,平等的談判遂成為可能。他是NBA與FIBA的信使,是南美與北美籃球的橋梁,當然還捎帶著無數冠軍頭銜。2005年他奪冠時,聖安東尼奧人盛贊他有一金手指,可以點石成金;而魔術隊的解說員蒙特羅的評價也許更准確一點:他有一雙夢的翅膀,是天生的幸運兒。任何他盼望的,都會心想事成。



好漢3:阿維達斯·薩博尼斯



此人的老爹安德魯斯·薩博尼斯高185公分,是個立陶宛裁縫。他如何娶到那個立陶宛選美皇后、模特和電影演員英格麗達,而且讓她在1964年生了阿維達斯·薩博尼斯,而且讓這個孩子身高超過220公分,乃是一個無人知曉的秘密。
13歲那年他開始摸籃球,15歲進了蘇聯國青隊。18歲他就為蘇聯男籃拿下了世錦賽金牌,21歲,歐錦賽冠軍。他的戰利品還包括了為考納斯隊奪下的蘇聯聯賽三連冠,扣碎的若干面籃板,被他隻手中斷的莫斯科中央陸軍隊的王朝霸業。
世界招攬他的故事,也許比他自己的傳說更奇妙。考納斯為了避免讓他服兵役——中央陸軍有權利征召任何軍人球員——讓他去農學院注冊當了學生;亞特蘭大鷹隊和波特蘭開拓者在明知得不到他的絕望情緒中,依然在選秀大會上摘了他,聊做望梅止渴。

仿佛是為了証明1987年開拓者選他眼光不虛,1988年漢城奧運會他對抗美國大兵堪稱世界籃壇對NBA的一次成功起義。大衛·羅賓遜、丹尼·曼寧這兩位狀元和米奇·裡奇蒙這個超級得分手領銜的美國隊在半決賽遇到了蘇聯。24歲的薩博尼斯對23歲的羅賓遜。身穿11號的羅賓遜發覺這個腦袋奇大的家伙太奇怪了。他可以在自己身后起跳、搶下前場籃板並直接劈扣進籃筐。同樣,在他招牌的晃動、跳投時,薩博尼斯能夠趕上來揮出一巴掌將球擊落。在抓到后場籃板時,薩博尼斯將第一時間把球擲向前場,尋找快攻的隊友,活象橄欖球的四分衛。在一對一時,羅賓遜並不落下風——他畢竟是此后1994年NBA的得分王、NBA歷史上最好的中鋒得分手之一。但是天才雲集的美國隊卻無法和蘇聯抗衡。美國人沒有能夠進入1988年奧運會決賽。這件事的直接后果是,美國大學生們永久性的失去了出征世界大賽的機會。本應屬於他們的黃金之夏被那些NBA的老家伙們佔有了。而唯一的理由僅僅是,1988年,美國大學生的一群杰出代表被一頭跟腱有問題、膝蓋比實際年齡大60歲的蘇聯老白熊給吃掉了。

但是,他卻沒有在全NBA對他又愛又恨時,急急投懷送抱。這老家伙或者閑雲野鶴慣了,或者在和NBA捉迷藏。他去巴拉多利德,去皇家馬德裡,西班牙文操練純熟,用自己的華麗傳球和漂亮遠射羞殺了西班牙一半的后衛,而立之年成了歐洲MVP,他才終於膩了。
“那就去NBA唄。”

關於他被招安的生活,有一些細節是這樣的:31歲的他出土文物似的參加了1996年新秀全明星賽,當他在新秀季末成為首發后開拓者18勝4負,在1998-99縮水賽季他場均16分10個籃板。少年時在立陶宛農庄裡那些不科學的訓練毀了他的腿和膝,政治原因使他的黃金年代和NBA錯過,波特蘭媒體善意的哀嘆說他的膝蓋有133歲了。即便如此,他也留給了NBA一個永遠無法抹滅的印象:

他在45度腰位拿到球,用單手將球像玩一隻蘋果一樣揮揚。這個時刻,你不能眨眼。因為在下一個瞬間,球就可能悄無聲息的傳到了某個奇怪的角落。威爾斯、拉希德·華萊士或萊德爾,隻有他們與他們的對手理解那記傳球和隨之而來的側身掩護是如何絕妙。他像一個殷勤的主人,為賓客盤中放置水果,均勻瀟洒,百不失一。

2003年他回去考納斯時,39歲了。然后,40歲,他讓考納斯隊得了立陶宛冠軍,進了歐洲聯賽半決賽。立陶宛聯賽MVP,歐洲聯賽常規賽MVP。上天為聖,入地為王,這就是他對籃球世界的影響。歐洲人有足夠的理由仇恨他:被他統治的弱者會厭恨他的所向無敵,而與他並駕齊驅的少數強者則會捶胸頓足:“如果不是這厮1988年打草驚蛇打出了夢一隊,也許我們還能多得幾個世界冠軍哩!”


好漢4:德拉贊·彼德洛維奇





1984年,繼文萊脫離英國獨立、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20世紀非洲最大的干旱之外,世界最大的悲劇之一:波特蘭開拓者用榜眼簽選了薩姆·鮑維。關於這個悲劇的主角,所有關於喬丹的傳記裡都會記載……所以,我們今天隻截取他的一段話——如果他這輩子曾經說過對NBA有益言論的話,應該就是這句:
“即便你不是他的球迷,你也不會非常討厭他。你肯定會被他的球技打動。”

他是個讓人無法討厭的人。即便在少年時期他神經失常的搞了個J博士的蓬鬆發型,讓他像個胡同裡的年輕扒手,你還是會忍不住對他的清澈眼眸多看一眼。1964年生於克羅地亞西貝涅克,15歲就開始打南斯拉夫聯賽。他為西伯那隊打球時,36分橫掃皇家馬德裡如無物。四年之間,他在南斯拉夫聯賽場均37.7分,在歐洲賽場33.8分——外加著名的單場60投40中得到112分。
可怕的在於,112分並非偶然為之:他時常興之所至就把歐洲屠宰一番以取樂。1986年他就有一場51分10次助攻,和一場45分25次助攻——后一個倒霉鬼是意大利冠軍。1986年開拓者挑走他簡直是為民謀福,歐洲人民既惋惜又慶幸的送走了瘟神。也包括偉大的奧斯卡·施密特——1989年的歐洲聯賽決賽,偉大如他,被彼德洛維奇斬了62分。

然后就是波特蘭80年代的第二大悲劇:他們失去了北卡羅來納的喬丹,不錯,而他們也沒用好這個巴爾干的喬丹:替補,定點射手,遞毛巾的。滑翔機看不過眼:“他每天訓練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他確實努力!”隻是,這個縱橫江湖的好漢還是隻能在波特蘭當弼馬溫。他被扔去了新澤西換了個叫沃爾特·達維奇的家伙。
然后波特蘭人開始大吃后悔藥了:1991-92季,場均37分鐘內20.6分52%命中率和聯盟第二的44%三分率,全季127記遠射得手,網隊比上季多贏14場。即便有鬼左手肯尼·安德森和狀元德裡克·科爾曼,彼德洛維奇依然不愧於網隊賽季MVP。重點在於,一個外籍白人球員——而且是后衛——取得這樣的成績簡直是荒誕的。

美國本能的排拒了他。主教練們和球迷沒把這個方外妖仙當成自己人。1992年全明星賽上沒他的份——即,他無緣參加魔術師壯麗的退役大禮。隻是,美國人忽略了一種方式:如果不靠提拔擢升到靈霄寶殿,下界的妖仙還是可以徑直踢翻八卦爐,闖關奪駕。

所以他還是和魔術師、喬丹們同場一戰了。時為1992年夏天,讓所有球隊屁滾尿流的夢一隊像泰坦尼克般滿載著陽光、美夢與榮譽,即將抵達終點。邁克爾·喬丹已經構思好奪冠后如何身披美國國旗以遮住品牌標志,魔術師已經在琢磨成立自己的球隊,歐洲雄師已經被夢一甩在身后,余下唯一的對手是一個頻遭分裂的小國來使。彼德洛維奇是他們唯一熟悉的人。

也許你再也看不到一個白人敢對喬丹如此放肆:他一邊挑舋式的碰撞著喬丹一邊朝裁判抱怨(1996年喬丹很喜歡的心理戰術);他不斷朝喬丹甩各種語言混雜的垃圾話;他招呼迪諾·拉德加掩護,一記運球切過喬丹和尤因,禁區外直接拋射得分;接下來,當喬丹持球面對他時,尤因上前企圖做掩護,被喬丹揮手趕開:背身,錯步,后仰跳投,還以顏色:
他們倆開始單挑了。
喬丹橫移幅度近三米的后仰跳投,彼德洛維奇還以越過尤因指尖的三分得手;接著是一記急停跳投遠射,然后克羅地亞人用后轉身閃過喬丹斷球的指尖,面對尤因(這場他做了許多次配角)又一記跳投得手。喬丹滑翔扣籃,彼德洛維奇則在已跳不動的伯德頭頂左手上籃;喬丹命中一個拋射和一個急停跳投,彼德洛維奇答以一記三分。
夢一隊終場贏了32分——那支帝王之師在巴塞羅那贏的最少的一次。喬丹11投7中22分,彼德洛維奇15投8中24分。
而且,克羅地亞一度以25比23領先。他們做到了從未有人做到的事:他們讓人產生了“夢一隊會輸球嗎”的幻覺,雖然僅有那麼一瞬間。

“跟他對打非常有趣。他每次都惡狠狠沖過來,絲毫不緊張,就像我朝他沖過去一樣……”喬丹如是說。

但是,如大多數人所知,這場大鬧天宮式的大戰,沒給彼德洛維奇帶來多少實際利益。1992年夏天之后,他度過了生命中最后一個NBA賽季:場均22分,NBA年度第三隊,但他依然沒能入選全明星賽——他始終沒能得到諾維茨基與納什那樣的寵愛。他的最后一場比賽是1993年的歐洲杯,對波蘭,他一如既往的得到30分。然后,在慕尼黑郊外,他的汽車和一輛德國拖拉機相撞了。皮爾斯式的瀕死復歸奇跡沒有出現。那年他28歲。

對他來說,關於籃球上的建議幾乎是多余的。因此,唯一對他有益的改善也許是做一個反向的邁克爾·杰克遜——他可以把自己晒或抹成一個黑人,一如杰克遜不斷變白的皮膚。很遺憾他沒有這麼做,於是我們親眼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NBA還沒對外籍球員派送賓至如歸服務前的90年代初,一個偉大的外來者如何在狹窄的走廊間閃耀光芒,然后又驟然熄滅了。給他的最高贊譽是喬丹送出的:“我和他以往的比賽都令人難忘,唯一遺憾的是……那些戰斗實在太短暫了。”



好漢5:沙倫努斯·雅斯科維修斯




“悉尼的那記投籃……根本沒機會命中。”
那記投籃失手后,卡特跪地單手指著籃筐……“萬一輸球怎麼辦?我們沒輸。我才不管其他人怎麼想呢,你們看記分牌!”
記分牌上是85比83。悉尼奧運會半決賽,美國贏了立陶宛。
此后的四年,總是有人會提及那記投籃:雅斯科維修斯投失的那記遠射。這和1962年總決賽“如果塞爾維射中那個球凱爾特人王朝就終結了”的故事一樣,你總得找一些被命運拒絕了的故事來安慰自己。那一瞬間,當球劃過天空時,美國的生死已不在他們自己的手上。
但雅斯科維修斯從不這麼想。“根本沒機會命中。”他堅決的說。
這是一個強者應有的姿態:他不企求幸運,而隻相信必然的結果。

“根本沒機會命中。”
再次說到這句話時,雅斯科維修斯在雅典。他比四年前進步了一點:四年前惜敗美國時,他得了27分;這一晚他得了28分。他沒讓比賽再拖到需要幸運之神來點撥的時刻:94比90,夢六隊——如果他們還有臉稱自己是夢之隊的話——敗北。

立陶宛以67比69開始第四節,但立陶宛人用連續10次罰球得手穩住了比賽,然后,雅斯科維修斯接管比賽:終場前2分47秒,奧多姆被一個假動作晃到跳起,然后扑到雅斯科維修斯身上——遠射得手,外加罰球。
卡洛斯·布澤如此評價:“他簡直瘋了。”
罰球得手,外加一個三分球。杰佛森還了一個三分球,雅斯科維修斯就再跟進一個三分球。1分28秒內他連得10分。美國被他一個人卸倒了。

幾乎是立杆見影的:被他親手屠宰的美國人,2005年夏天拍給了他一份遲到七年的合同。
說一下前因后果:

這個被弗朗西斯譽為“馬裡蘭畢業過的最偉大球員”,在1998年選秀大會卻被所有人漏過。NBA認為他是個緩慢、肥胖的白人。他在西班牙開疆拓土讓巴塞羅那所向無敵,在2003年又率領立陶宛64年來首次奪下歐洲冠軍。他在歐洲的所向披靡被慣做人口販子的馬刺覷在眼裡,但他給了NBA報復性的一擊:他和以色列的馬卡比隊簽約時,合同中沒有前往NBA的特殊條款。
“他們總是說我很好,說會給我合同——但從來沒給過。”
直到2005年,他再次習慣性的獲得歐洲冠軍,成為歐洲MVP、本國聯賽冠軍、本國杯賽冠軍后,他才終於成為了自由人。印第安納步行者伸出了手:
這一次,不是NBA讓他等候,而是他讓NBA等候。

他在NBA的生涯是盡人皆知的悲劇。一個典型的招安后未能得償所願的故事。他本不該去那支步行者的:米勒退役、阿泰斯特鬧交易,小奧尼爾在更衣室黨同伐異、斯蒂芬·杰克遜帶小弟去脫衣舞俱樂部——他並未獲得足夠的尊重和合理的使用。在這支尷尬團隊大跳搖擺舞的間隙,他偶爾上台吹一段爵士樂,然后聽取康塞科球館的球迷們報以冷淡的掌聲。兩年后故事結束:他回去了歐洲,完成了自己籃球生涯的最后一塊拼圖,也順便証明了2003年他去以色列時的准確決策:在自己事業巔峰期留在歐洲而沒有去趟NBA的渾水。


[ 本帖最後由 JackyNelson 於 2008-9-19 01:35 PM 編輯 ]
作者: shenngau    時間: 2008-9-21 01:56 AM

Great post...
作者: terryng    時間: 2008-9-21 03:55 PM

thank
作者: shanda535132    時間: 2008-9-22 05:53 PM

都是巨星啊
作者: flashget1984    時間: 2008-9-29 10:18 AM

tony kuco, i love hiim
作者: eragon85    時間: 2008-10-14 04:57 PM

谢谢分享!!!
好怀念以前的明星球员!!!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