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年代末、1770年代初,英國宗主國與美洲殖民地為了徵稅而關係激化,殖民地民眾起而抗爭,局勢非常緊張。1773年,英國國會頒布《茶葉法案》,允許東印度公司滯銷的茶葉直接到北美市場銷售,茶葉價格降到比走私的茶葉還低,但這法案嚴重損害了原先的殖民地茶葉分銷商和走私者的利益。美洲殖民地的激進輝格黨人(Whig,原本是英國保守派對其對手的譏稱,北美洲革命時期,革命黨人自稱「輝格」,意思一個抵抗運動的成員,自由鬥士)、茶葉分銷商、走私者聯合起來抵制《茶葉法案》,爆發了推動歷史進程的「波士頓茶黨事件」(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a in Boston)。
1773年11月,有七艘大型商船運載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前往美洲殖民地,當中四艘開往波士頓,其他三艘分別前往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紐約和費城的工人、民眾拒絕卸貨,兩艘商船不得不開回英國。12月16日,四艘滿載茶葉的商船抵達波士頓港,輝格黨人及民眾到碼頭抗議,商船不能卸貨,只好在碼頭停泊。波士頓革命分子塞繆爾.亞當斯(Samuel Adams)領導的組織「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深夜出動,假扮成原住民(印第安人),每組五十人,分別登上三艘船上,將船上貨物搗毀,並將342箱價值一萬八千英鎊的茶葉倒入海中,悄然逃去。此舉使得英國政府非常憤怒,下令關閉波士頓港,英軍進駐。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一系列「強制法案」,對麻薩諸塞殖民地加強控制,但被北美各殖民地民眾認為是「不可容忍的法案」,費城等其他港口也陸續響應,終於導致1775年4月的美國獨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