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奇人奇事] 自中學沈迷馬戲、上YouTube自學 90後赴京追夢 [打印本頁]
作者: folee0001 時間: 2018-3-10 09:29 AM 標題: 自中學沈迷馬戲、上YouTube自學 90後赴京追夢
- 訪問這夜Patrick在公園空地示範扯鈴,一個小孩圍觀大呼:「嘩,叔叔你好勁呀,你練咗幾耐呀?」這個別人看來技藝純熟、被稱呼為「叔叔」的少年長得一臉稚氣,才不過21歲,卻練習雜耍快10年,扯鈴是他強項,拋波和轉碟也難不倒他。
- 他夢想成為雜耍表演者,去年暑假上京到中國雜技團學藝,師傅讚他「骨格精奇」,是表演倒立的好材料。Patrick眼見那裏的孩子自幼便被送進雜技學校,精通倒立、軟骨功等技藝,日後以表演雜技維生,自己生在香港又有沒有這個可能?
- 攝影:高仲明
-
Patrick問那圍觀的小孩幾歲,他屈指一算,那八歲小孩還未出生,自己已在苦練雜耍,至今將近十個年頭。聽來似乎故事辛酸,Patrick卻說:「我很平凡。叻過我嘅人有好多。」他叮囑記者不要寫得誇張,雜耍不過一門普通玩意,可是易學難精;他回答那孩子「不斷練習就做到㗎喇」,像哥哥當年一樣……
八歲小孩稱呼Patrick「叔叔」,對他的「奇技」很好奇,也有家長在一旁對孩子指着:「嘩,你睇下哥哥幾勁。」
愈練愈沉迷 上YouTube自學
那年中一學校要求「一人一藝」,同學參加非洲鼓、跆拳道、射箭班,Patrick取來一個扯鈴上下拉動,覺得好玩,就在「雜耍班」一欄填上自己的名字。他說拿着表演道具轉呀轉,拋呀拋,玩上手很有「喜悅感」。
這大概因為一個小小的扯鈴其實很易拉動運轉,「玩幾個鐘已懂得拉上扯下,但它(扯鈴)的變化好大,想玩花式需要苦練。」於是,當同學夠鐘落堂擱下道具走人,只有他天黑還在練習。學師一年後,他懂拋球和轉碟,並希望鑽研扯鈴招式。興趣班導師所教的對他來說太淺易,他每次也跑回家開網上短片自學,每個動作跟着做幾遍,就學會高空拋鈴、「螞蟻上樹」等經典招式。
「嗰時學校仲會搵我表演示範。全校十幾個人玩,我已經係最勁嗰個。」誰知一山還有一山高,中二暑假參加商場一個小比賽大開眼界。「見到佢哋啲招式嘩咁勁嘅,我都好想做到呢啲高難度動作!」與高手比賽後那天,他拿着扯鈴繼續練習,練到木棍磨損手皮,又累又餓也不准自己休息,心裏只想盡快超越對手。
苦練10年,Patrick如今已能隨意做出一些複雜的扯鈴招式。
玩雜耍給他自信 如何變成職業?
經過幾年苦練,他高中時已玩扯鈴至出神入化,摘下兩屆學界冠軍。他自言兒時是個跳跳紮的「百厭仔」,學雜耍讓他專注又自信。「在台上那刻得到很多人注視和掌聲,看着我表演,我整個人自信起來。」後來他看到外國馬戲團來港巡迴演出,發覺當中也有雜耍的元素,想着自己將來有沒有機會成為馬戲班的一份子。
Patrick知道內地有各種大小的雜技團,團員以表演作為職業,每天練習等如上班,與外國的馬戲團相似。去年他從一個懂軟骨功的香港友人口中得知,北京有間雜技學校,公開讓外人報讀跟操。與運用道具的雜耍不同,雜技多用身體表演。「我想了解一個表演戲班怎樣運作,所以想也不想就報名。」
Patrick來到雜技團跟操,導師沒善待他亦沒強逼他完成什麼動作,「他覺得我做到,會叫我頂住頂住,撐多一陣。」(受訪者提供)
北上拜師學藝 跟雜技孩子學「頂功」
他花6,000元人民幣學費,遠赴京城見識見識。那是一間內地規模較大的雜技學校,不少知名的雜技人也出身那裏。那些孩子「練功」多年,最年長的10來歲,在學時已踏上台板表演,準備日後加入雜技團,Patrick與一班同來跟操的「海外生」體驗群體生活,親眼目睹雜技孩子的神功奇技。
「有晚我在洗衣間遇到一個小孩,我隨口問他懂不懂倒立,他當場做給我看。我不禁嘩然。」Patrick說這班孩子自幼從「腿功」、「頂功」和「腰功」學起,練好踢腿、倒立和身體柔軟度等基本功後,再因應身體特徵被分班,分別再精練這三種「功」。「例如有些手長腳長就會表演倒立,因為做出來好看。」
Patrick的目標是一個月練好單手倒立,雜技師傅亦認同他身型十分適合。他回想童年在公園看到阿叔玩倒立,自己也跟着倒到,以為多少也有點雜技天分。「結果,當我倒立撐到兩分鐘覺得自己已經好叻,原來那些孩子練倒立撐到幾十分鐘,甚至一小時也是等閒事,他們覺得做到那些動作是很平常,為什麼你做不到。我深深體會環境真的很影響一個人,他們習慣了辛苦,不知道什麼叫輕鬆。」
Patrick問贏過獎又如何,「雜耍在香港不過被視為業餘興趣。但我想變成我的專業,能糊口的專業。」
作者: folee0001 時間: 2018-3-10 09:30 AM
刻苦練成高難度動作 又是否享受表演?
Patrick想過若自己生於內地,爸媽可能會送他往雜技學校,他便能像這群孩子般厲害,當上雜技人。跟操那一個月,他「頂住頂住」不斷苦練,才勉強做到師傅要求。「成功真的沒有捷徑,當初以為有什麼奧妙之處,掌握竅門就能好快做到,但原來他們真的自幼刻苦訓練得來。」
「但即使他們做到練到,亦不會感到特別快樂或難過,只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學業家課,以及日後的生計。」Patrick說。孩子學滿畢業後,一生就在雜技團重重覆覆表演那些高難度動作。「我驚嘆他們年紀輕輕已技藝高超。但不斷追求技術水平,一場精彩表演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呢?」Patrick看過一個外國小型馬戲團的表演,發覺沒有動物、沒有火圈,雜技人自信滿滿地表演簡單動作,依然令觀眾拍案叫絕。
看過一些外國近年的馬戲表演,Patrick認識當中有雜耍元素,亦著重表演者的創作和演出設計鋪排。
終極志願:創作具舞蹈元素的馬戲表演
當年不斷奮力練習高難度扯鈴招式,直到有天Patrick發覺自己永遠亦不能超越他人,「因為世上叻過自己的人有好多。」如今他視雜耍為一齣表演,不止為娛樂觀眾的表演。他在網上翻看當代馬戲團表演片段,「傳統馬戲團的確為娛賓,我也曾以為入得馬戲團的人都要好勁,能做各種高難度動作。」
但時至今天,Patrick說不少西方馬戲班講求創作,包含雜技和雜耍元素,並配合舞蹈以劇場形式演出,觀眾或看不懂表演者的藝術心思,卻依然鼓掌欣賞。「我也想在馬戲團表演。」他立下志願,學跳現代舞兩年,去年獲演藝學院取錄,只願有天結合雜耍強項,創作一齣贏得觀眾掌聲的馬戲表演。
作者: folee0001 時間: 2018-3-10 09:31 AM
標籤悲情城市 雜耍冠軍得啖笑:天水圍多姿多彩雜耍和天水圍,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似乎沒有同時討論的空間。但在居於天水圍已經16年、現年22歲的潘穎樑(Patrick)眼中,兩者同被坊間誤解,「大家都不認識天水圍是怎樣,又不認識雜耍是甚麼一回事」,對於自己所愛被曲解,他一笑置之,「其實會拋波的不一定是小丑。」
不少中學都奉行教育局提倡的「一生一體藝」,要學生參加課外活動,Patrick的中學也不例外,「那時可以試玩雜耍,怎料一試就上手,覺得它比其他活動好玩,便開始玩了。」他邊說邊玩着扯鈴,我在旁看就覺得只是簡單地抽動繩子兩端,借來玩玩,豈料一拉,繩子纏起來,他笑着說:「好難㗎!」他一玩便是10年,當初一起上課的同學早已放棄,惟獨他還堅持。香港人玩雜耍,普遍有轉碟、拋波、扯鈴三項,他最拿手是玩扯鈴,一次最多可以玩三個,「國際一般是四個,世界紀錄是六個,但我不以這些為目標,因為一個扯鈴已經千變萬化,視乎你怎樣表演。」
兩屆全港冠軍 曾赴北京學師
他家裏的電視櫃頂和兩側放滿雜耍比賽獎盃獎牌,包括那座特別大的「全港青少年雜耍大賽」冠軍獎盃。全港21歲以下的人比賽,中四第一次奪冠,中五再衞冕,到中六退下火線,專心讀書備戰公開試,「獎都拿過兩次,沒甚麼挑戰性,索性不再參加。」中學畢業後入讀演藝學院,主修現代舞,現在還是一年級生的他,早就決定日後發展方向,「我想在表演方面發展,現在也有freelance做雜耍,會去商場、酒店、屋苑表演。」我發現玻璃櫃內有張答謝他任雜耍比賽評判的證書,似乎比賽還未完全離開他。
他愛雜耍、愛表演,愛到夠膽孤身一人,走到北京學師一個月,專攻倒立。「那時的視野只有兩個,倒立時望着地下,休息時就躺下來望着天空,太累了!」他坦言一個月確實不會學到很多技巧,但就體會到環境對人影響很深,「在香港,我以為自己是同輩中最出色,但上到去會發現可能是最差的一群。」訪問那天他還穿着中國雜技團的衣服,800美元(約6,200港元)學費,買的不只是衣服,還有種種難忘回憶。
Patrick家的天花板凹凸不平,是扯鈴撞擊天花板的痕迹。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媽媽,指一指天花板,還未開口,她笑說:「我不生氣呀,他學雜耍後變得很上進。他很努力,練到晚上11點多還不休息,我們也很配合他,他要練習的話,我們就連電視也不看,讓他專心玩。」扯鈴某些動作幅度較大,甚至可拋上幾米高,家中天花板雖不致於被撞穿,但找一個空曠位置練習,方為正道。Patrick逢周五晚都會到市中心銀座廣場的空地練習,這兒地面較平滑,道具掉在地上也不易破損。「附近是酒店,遊客和小朋友都會過來看我練習,還有其他人在附近跳舞、唱歌,很多不同類型的事在這裏發生。」
天水圍早年的負面新聞,令它被標籤為悲情城市,他覺得難辨責任誰孰,認為坊間沒有去了解和認識,「可能他們真的沒來過天水圍,或者是道聽塗說,覺得很慘很多悲劇。」對於這些誤解,他繼續一笑置之,「得啖笑吧,其實這裏很多姿多采。」天水圍地方不算大,勝在人多。人多,可能性就多;可能性多,能發生和盛載的事就更多,形容詞怎可能只有「悲情」?
facebook: 天水圍人
記者:李煒汯
攝影:張志孟、蕭志南、鄧鴻欣(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者: folee0001 時間: 2018-3-10 09:37 AM
苦練10年 重回天水圍教街坊:練雜耍像一場人生- Patrick 12歲開始日夜苦練雜耍,家裏天花板被刮至全花,仍不夠高讓他練習高空扯鈴,他於是落街練習。訪問這夜他再次來到天水圍公園練習,途人依舊目不轉睛地看着他「表演」。
- 當年相約在家附近這片空地交流切磋的小伙伴,早已各散東西,惟獨Patrick仍在「玩雜耍」,視如專業,希望有天能在馬戲團表演。在夢想未達成之前,近日他成為街坊組織「天水圍人」的社區學堂導師,將教授街坊雜耍。一場充滿喜感歡樂的課堂,他卻更想街坊有另類得著。
- 攝影:高仲明
- 中學那幾年,只要不是上課的時候,Patrick手上都是拿着雜耍道具拋呀拋,轉呀轉。其他同學沉迷打機,他則沉迷玩雜耍。「玩不玩雜耍我都是無心向學的了。家人見我不是學壞,都由得我。」後來他上網睇片自學招式,更找到一班年紀相若的扯鈴玩家。「那個年代剛好網上視頻和社交網絡興起,流行facebook加朋友,我就加加加加加,我們在虛擬網絡結識後,便相約公園交流練習。」Patrick從中又學到電腦影片沒告訴他的技巧精髓,亦看到別人的厲害。10年過去,小伙子們各有前途目標,卻大概沒人像Patrick視雜耍為職業。
從前Patrick在天水圍公園練習,總是引來不少街坊駐足圍觀。這天他重回那片空地扯鈴和拋波,我們在前方拍攝,後面途人依舊目不轉睛地看着他「表演」。
+2
在香港玩雜耍有何工作機會?
當年失落文憑試後,老師建議Patrick往台灣升學,讀一年先修班後或能獲當地藝術大學取錄,彼岸玩雜耍的風氣亦較興盛,相信Patrick能繼續發展這門興趣。他自言公開試放榜前後一直也沒想得很遠,「到台灣生活一個月後,我才慢慢細想自己將來。發覺在那裏發展不是我所想,很快就決定回來。」
Patrick想過在香港好好找一份安穩的工作。「當時覺得:『唉,正正常常打份工咪算,唔好再對雜耍咁著迷啦』。」後來他經朋友介紹,獲聘到不同學校和社區中心做興趣班導師,教中小學生玩雜耍。在香港玩雜耍被視為一門業餘興趣,最多的工作機會是接下商業表演,與小丑一同娛賓。Patrick這三年來就是四處教班、表演維生。「有些學生有時無心向學,我很難多教什麼。」
「『玩雜耍』改變了我,由我升中時好曳變得找到目標不斷練習。」Patrick說。
教街坊雜耍 「想多啲人玩」
他教過港九新界的學生,最遠屯門區,卻從未回到自己所住的天水圍。去年底街坊組織「天水圍人」邀請Patrick合作,擔任社區學堂導師,他二話不說答應。「今次對象不單是學生了,還有不同年紀、有心來學嘢的街坊,咁我可以畀多啲嘢佢,例如分享自己多年的練習經歷,多啲交流。」縱然月前第一次試堂僅兩人參加,卻仍讓Patrick興奮。「好開心見到與我年紀相若的人到場,說有興趣學雜耍。最緊要開心!好想與同齡或年紀更大的人,分享玩雜耍這件事。因為現在香港玩雜耍的人經已不多。」
他說雜耍是一門考驗人意志的玩意。「可能街坊們長遠不會繼續玩雜耍,但過程總有得著。例如他們做一個看來簡單的動作,原來要經歷很多次失手,不斷練習後才有一次成功,若將玩雜耍這個道理套用在人生,也是如此。」Patrick說雜耍改變他人生,「由升中那時好曳,到找到目標和學習的動力。人生像練雜耍一樣屢敗屢試。」
- 每次練完雜耍,Patrick也會從銀座公園走路回家;他家在天水圍北,亦為自成一角的小社區,這夜十時許依然十分熱鬧。
主辦社區學堂的背後:場地難求
年少時最近Patrick家的練習場所就是天水圍公園,他說附近再沒合適的場所讓他拋高拉低扯鈴。區內幾個新建的體育館近10多年陸續落成,那些年一班小伙子在公園交流雜耍的情景已不復再,今天換上體育館內的街坊雜耍班。
但原來舉行這些活動的體育館,全都「一場難求」。主辦雜耍班的「天水圍人」創辦人阿柯說,當初辦社區學堂想讓街坊無需「遠征」港九市中心的場館,留在天水圍也能學興趣班。「可是康文署轄下的室內場地一開放預約,很多都不消一會便爆滿,我們都要清晨起來,鬥快book場。有時只book到另一個場地使用的時段,上課時間也要無奈改動,令街坊也失預算。」
另一創辦人恩賜說,區內公開讓街坊活動的場地本來也不多。他記得上月在銀座籃球場舉行的「躲避盤Fun Day」中途,突然有康文署職員上前指「籃球場只准玩籃球」,結果玩得興高采烈的大人細路廿幾三十人被逼移師一個房署轄下的空地繼續活動。「還有口琴班試堂那次,最後一行6人去了導師的家上課。雖然大家皆為街坊,地點都很近,那夜多留一會各自聊起在天水圍的生活。但我們目前也正接洽一些區內社區中心,看看能否借出場地。」恩賜說。
他們原本是個收集街坊故事「講天水圍故事」的區內組織,去年起動社區學堂計劃,欲進一步走入社區,召集區內「身懷絕技」的街坊開班授徒,分享所知所學。雜耍、口琴、跆拳道,甚至新興運動「躲避盤」等興趣班都已陸續試堂或開課。自己街坊自己教,「不如讓『天水圍人』教『天水圍人』吧?」創辦人在網上簡介這樣寫道。
Patrick期待這次教自己街坊,「外界可能覺得這裏隔涉,要搭西鐵再搭輕鐵先嚟到,但始終是我住了10多年的地方,多少也有歸屬感。」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