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香港] 校長指監察機制 未發揮效果 逾半受訪小學教師 學生日均七份功課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8-2-23 11:29 AM     標題: 校長指監察機制 未發揮效果 逾半受訪小學教師 學生日均七份功課

學生功課量備受關注,有團體調查發現,逾半教師的學生平均每天功課達七份或以上,四成人在假期功課更達十份。有教師指須根據科組指定功課量,分派學生完成,否則影響教師升遷及續約。有小學校長認為個別學校不了解功課的意義,令校內監察功課量的機制未能發揮效果。 記者 梁子健6 h& `9 P" ^. K6 D( {( [7 }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以電郵訪問逾四百名小學教師,發現五成四人的學生平均每天功課達七份或以上,近一成更逾十份;假期及周末有八成半教師為學生安排至少七份功課,平均十份以上則近四成。半數受訪教師認為學生功課量多,六成人指家長曾因功課量過多,向學校投訴。近八成教師承認,學生在過去一年因功課太多而感到壓力。; g$ {9 O6 T; F" v# I
教協倡全面檢討課程
- ]3 z1 @+ l1 \( q)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任教小學中文科及常識科的合約教師羅英翔指,各級在學期初已指定功課數量,教師只能跟從,否則被校長查核及面見,直接影響升遷及續約,「教師只能加功課,不能減功課。」即使當局有《家課與測驗指引》,但他指當局要求功課多元化,又要配合各科課程指引,最終功課量不減反增。教協會長馮偉華認為,學生功課量過多有結構原因,當局指引難以扭轉,倡政府全面檢討小學課程,消除TSA或BCA的操練誘因。
% H+ |/ [% Y1 g( e+ a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委員、小學校長孔偉成認為,調查反映個別學校對功課的理解,與當局指引有落差,「制定硬指標,以為功課夠多才行,教學卻配合不到。」他指班主任宜對學生功課量把關,主動與科任教師協商減量,而課程主任亦可通過課室日誌,了解每班的功課情況,認為學校內部有制度監察,而法團校董會亦有責任關注。  r% \; T) I; U2 f( K: y
教育局回應指,家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教師在設計家課時,應有明確目的及預期學習成果,按學生能力、學習需要和興趣,設計多元化的家課。當局早前主動聯絡主要辦學團體、中小學議會、區域校長聯會等,就家課事宜進行溝通,反應亦正面,強調會推動具趣味性及重質不重量的家課政策。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