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昨晚抵達日本,開始他上任以來的首次東亞之行。他將先後訪問日、韓、中三國,先訪問日韓,突出美國與它們的盟友關係,後訪問中國,但最重要的話題大多都在他與中國同行之間。 % z% Q9 e B( Q' H" Y% Q
* B) F* y! b- v- n6 z) W 蒂勒森這次來東亞有很突出的背景,一是朝鮮半島局勢出現近年罕見的緊張,已經“喊打喊殺”了。二是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有可能四月份在美國舉行峰會,給中美關係定調。另外蒂勒森也算來東亞“拜碼頭”,熟悉情況。 os.tvboxnow.com- x$ N o9 M/ T4 Y& F+ L
( r2 y. Z7 _' c0 s; d H6 h0 J1 x
在這三個國家蒂勒森都要談美國同它們的雙邊關係,其中中美雙邊關係當然是最重的。另外他走到哪都要談朝核。相比之下,蒂勒森在韓國沒多少可談的,美國防長馬蒂斯不久前剛去韓國,安全問題他都說了,蒂勒森不會有什麼新話。與日本他可能談些貿易,但安倍已經去過美國,蒂勒森的任務也不算重。 # V$ v- G' C, ^+ V7 z- P# Fos.tvboxnow.com8 v) B- T4 B( ?) V0 y
中美就不一樣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尚未明晰,雙方正處在相互摸底、試圖最大限度影響對方的時候。在習特會舉行之前,雙方應都不會鬆勁;習特會之後,今後四年中美打交道的方式應該會形成基本輪廓。 tvb now,tvbnow,bttvb0 l0 V0 ?4 z0 X" f" C- t& Q0 c
! J0 M1 a. a/ x J8 w 美方近日拋出與中國發展“以結果為導向的、有建設性的關係”這一新提法,美方尚未充分展開對它的解釋,但據一些學者解讀,華盛頓所說的“結果”首先是指中國在經貿領域向美方讓利,而“有建設性”則可能指這一過程不是消極博弈和對抗,而是製造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過程。 0 ]5 y: _' T; C9 ~ 6 m$ g. K' n' M$ ~4 e 華盛頓似乎想讓過程溫和些,但它不會讓對美國有利的結果打折扣,因而這一提法潛含了咄咄逼人的意味。 公仔箱論壇/ w6 P# T" f- Y2 A& j! L- {+ L
* M; V W5 f |( F公仔箱論壇 這麼多年,中國從沒有想過“坑美國”,事實上,中國作為相對弱勢的一方,也缺乏“公開坑美國”的能力。中國經濟這些年發展比美國快,一是結構性原因,二是中國人就是更勤勞些,整個東亞社會都比歐美社會更吃苦耐勞。特朗普政府需要從美國內部機制上尋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突破口,而不是試圖讓世界對美國“朝貢”。 6 {/ G/ f5 A( O9 s. [) T) {8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