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千奇百怪] 不可錯過的動物奇聞(圖)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7-3-13 08:04 AM     標題: 不可錯過的動物奇聞(圖)


身高達6米的長頸鹿逃命起來,速度也並不慢,時速居然有57公里。



「白晝鳥」北極燕鷗
許多種燕鷗都是長距離遷徙的鳥類,最出名的北極燕鷗。它們在北極區域繁殖,冬天則遷徙到南極地區過冬,是所有鳥類中遷徙路線最長的。而每年的遷徙都是長達4萬千米旅行。夏季的兩極,太陽總是掛在天空,北極燕鷗在兩地間可以享受約8個月的夏季,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白晝鳥」。

「不得不說」的狼
狼群的食物分配管理制度:最強壯的頭狼先食,其次是身強力壯者,最後是弱小者;一次食物不夠,便再次組織進攻,那些沒吃飽的餓狼才會拚命向前。狼群的生存機會就這樣最大限度的留給了強者。
有人見過一頭母狼死後,小狼圍在母狼的身邊嗷嗷直叫,場面悲慘。可是過了一會兒以後,飢餓難忍的的小狼將目前的屍體當作了「最後的晚餐」。而母狼之所以硬撐著回到自己的窩前才死去,想必也是為了最後自己的屍體能給自己的後代多一點生存的機會吧!

「笨拙可愛」的長頸鹿
身高達6米的長頸鹿逃命起來,速度也並不慢,時速居然有57公里。這種生性膽小的動物的天敵是獅子,但是無路可逃時,竟然也可以一腳踢死一頭獅子。
「朝生暮死」的蜉蝣
很多種類的蜉蝣,例如長尾蜉蝣經過長達三年的發育,終於可以從河底浮上來,雖然僅僅有幾個小時的生命,卻足夠讓它們飛起來,追逐著交配然後死去。古時文人常以這種小蟲的「朝生暮死「來形容人生短暫,因其壽命極短。

「守洞待豹」的北極熊
碩大的北極熊短距離衝刺撲殺海豹的時速可以達到60公里。而冬天時,北極熊會不厭其煩的在冰蓋上的海豹的呼吸孔旁等候幾個小時,並用熊掌將鼻子遮住,以免自己的氣味和呼吸聲將海豹嚇跑。當上浮換氣的海豹甫一露頭,「恭候」多時的北極熊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其頭部猛擊一掌,令其一命嗚呼,然後咬住不放,在以其神力把肥碩的獵物硬生生地從小小的呼吸孔中拽出來,總是把海豹的肋骨和盆骨噼裡啪啦地擠碎。

「瘋舞自殺」的北極狐
北極狐由於主要捕食有自殺習性的旅鼠,自身彷彿也被「傳染」上了這種怪癖。每到旅鼠繁殖過量的年份,北極狐的生育也相應的激增。但是隔年旅鼠會因為食物的稀缺而引發的大規模自殺,同時新生代的大量成長也逼迫北極狐為了生計開始遠走他鄉;此時狐群就會莫名其妙的流行一種自殺式的「瘋舞病」,也許是旅鼠吃多了的惡果。這種病係有病毒侵入神經系統所致,得病的北極狐變得異常激動和興奮,往往無法自已,到處瞎闖亂撞,甚至膽敢進攻過路的狗和狼。

「氣泡捕魚」的座頭鯨
大翅鯨的別名座頭鯨,出自日文,因為鯨背像琵琶,即日文裡的「座頭」。它們的「氣泡捕魚法」不得不說是驚心動魄:由數名同伴先在魚類或磷蝦群下方繞圈遊行,從噴氣孔噴出氣體形成氣泡,把一片海域內的魚群全部趕到包圍圈內,然後不斷縮小圓圈的範圍,形成直徑達45米的氣泡網圈住所有的食餌,然後張開大口,從下方穿越包圍圈中心游向海面,無數魚蝦就自動進入其口,吃個痛快淋漓。這種氣泡翻動和尾鰭拍動同時也是海上的非常壯觀的海景。

「血壓子彈」跳蛛
跳蛛身體短粗而扁平,步足強壯,善於蹦跳,嬌小的身軀長多數不超過15毫米,卻可以跳出20倍身體的距離。它那長滿絨毛的腿上幾乎沒有任何肌肉,不過這並不妨礙它躍起,因為跳蛛是依靠體內血壓的變化來完成跳躍的,血液如同出膛的子彈衝到身體後部,巨大的壓力推動腿彈跳而起。因其捕食方式像老虎,又愛吃蒼蠅,所以就有了「蠅虎」的美稱。

「百鳥之妻」大鴇
大鴇過著一種群體生活,據說它們的名字的來源就是因為它們總是七十隻在一起形成一個小群體。因此,人們在描述時,就在「鳥」的左邊加上「七十」,「鴇」就由此而得名。古代曾流行大鴇是「百鳥之妻」的錯誤說法:說大鴇只有雌鳥而無雄鳥,可以與任何一種雄鳥交配而繁衍後代。這種錯誤說法很可能是由於大鴇鳥雌雄的羽毛顏色很接近,同時繁殖期間雄鳥大鴇不孵卵、不築巢,也不照顧雛鳥,所以在人們的印像中是沒有雄鳥的。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會用「老鴇鷆」來稱呼一種職業。

「貪慕寶石」的安德雷企鵝
安德雷企鵝求偶方式十分有趣,雄企鵝求愛前需要挑選一些卵石作為見面禮,這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是很難找到的禮物。這塊小石頭的形狀和色澤還必須是使他的未婚妻感到高興和滿意。然後,它銜著這塊石頭,去尋找它心目中的娘子。一旦姻緣良機到來,雄企鵝就把這塊石頭放在雌企鵝的腳邊。雌企鵝如果看重,就收求愛,就把這塊石頭銜回事先築好的巢裡,雄企鵝便尾追而去。而雌企鵝如果看不上這塊石頭,便會拍打翅膀,並用嘴巴去啄讓雄企鵝離開。哈哈,看來金銀珠寶之類不只是女人喜歡啊。然而,企鵝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當一隻企鵝生病或者受傷或處在危險中,它的伴侶也不會離開。人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成雙成對企鵝死在一起,因為它們總是對配偶不離不棄。

「吞石補鹽」的非洲象
肯尼亞艾爾剛山區的非洲像不但吃平常的植物,喝平常的水,而且還會啃石頭。不過他們並不是餓得暈了頭,而是為了補充鹽分。因為它們長久以來吃的植物中硝酸鈉的含量太少,特別是在乾旱季節裡,身軀龐大的非洲象會大量出汗和分泌唾液,體內鹽分消耗比較大。所以在每年的乾旱季節裡,它們常常會定時成群結隊來到著名的肯塔姆山洞,先用象牙在洞壁上鑿下一塊塊岩石,然後用長鼻子捲起岩石,一口一口滿滿的吞下肚去。

「只尿不喝」的鯊魚
鯊魚是一種低等的軟骨魚,在睡覺的時候,總會沉到海底,因其體內沒有魚鰾,所以不能自由升降,非要不斷向前遊動時,藉助它們的不平衡尾鰭產生向上的托力,才能保持身體不至沉底。所以,一旦它們停止不動進入夢鄉,便直沉海底。
與要喝水的硬骨魚不同,鯊魚是不喝水的。因為其血液中含有很多尿素,使體內滲透壓比海水大,海水可以從腮膜不斷滲透進入魚體內,所以它們不但不喝水,反而需要經常排尿,才能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

「跳遠冠軍」蝸牛
廣西有種玻璃蝸牛,靠腹足肌肉劇烈收縮而向前彈跳,甚至可以超越10厘米的障礙,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也讓人們對於這種緩慢爬行的動物,刮目相看。蝸牛身體分成三個部分,頭部,腹足和內臟部。頭部和腹足可以伸出甲殼之外活動,但內臟部始終藏在殼內。而蝸牛殼的重量相比於人,相當於一個60公斤的人,揹負著200公斤的房子,而且還要背一輩子,累啊。

「冷暖自知」響尾蛇
位於眼睛和鼻孔之間的「熱坑」,是響尾蛇的立體熱感受器。一層厚度只有10—15微米的薄膜,降頰窩分為內外兩室,膜上密佈神經末梢,這種器官使蛇能夠察覺到比自己熱和冷的物體存在,還能測知其方向和距離。當田鼠等溫血動物接近時,它們輻射出的紅外線就會被蛇的頰窩準確測出。然後蛇就會跟蹤溫血動物輻射的紅外線銜接獵物,準確無誤將其捕獲。即使是環境溫度只有0.0018攝氏度的細微變化,響尾蛇也能感覺出來。定向追蹤的現代化武器——響尾蛇導彈,也正是受到這種啟發研製出來的。

「踢糞大王」黑犀牛
黑犀牛天性好鬥,視力極差,嗅覺在日常生活中擔任相當重要任務。犀牛常在其糞堆上搖晃著巨頭嗅來嗅去,偶爾會將角插入糞內。通常是將後腿伸直向後猛一踢,把糞堆踢散,這種動作他們打從孩提時就學會了。對於這種猛踢糞便的習性,有種異想天開的解釋是,大像不喜歡看到和它們自己所拉出的糞堆一樣的糞堆,為了避免大象的嫉妒而起衝突,犀牛不得不把糞堆踢散開來。另一種任性的解釋是,犀牛在拉完大便後脾氣很壞,經常於大便後打轉,在激怒的狀態下踢散糞堆。然而事實上,犀牛走路時始終將頭挨近地面,邊走邊嗅,實際是在嗅它的足跡。犀牛踢糞堆就是為了將糞便留在後腳上,走動時就定下了自己的路跡,標示明瞭領地範圍,也可藉此減少彼此間相互攻擊的行為。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