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港澳台] 港府強推TSA背後陰謀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7-2-7 05:14 AM     標題: 港府強推TSA背後陰謀

教育局(教局)在一眾強烈反對聲音下,仍然迎難而上,用盡一切偽語謊言自圓其說,目的只有一 個︰它要強行復推全港性小三TSA(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新稱BCA(Basic Competency Assessment)。
& \8 c( H4 v  t4 u. ~.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E5 N' |9 B  \( Y* E1 }十多年來TSA的數據證明應試小學生成績並無改善,與教局設立TSA「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目標相違背。反觀學生則飽受TSA機械式操練之苦,上課大部分時間用在學習認題、答題,TSA已成為「真正的」課程,成績欠佳時,學校會遭教局或辦學團體施壓加操學生。2015年底家長發起反TSA運動,教局2016年暫停全港小三考TSA,改為安排50間學校自願試考新版TSA,試後經教局安排的委員會檢討,提報告及建議。不用多說,委員會對新版TSA有高度評價:試題較前淺短、參與的學校在無操練下,學生TSA成績仍與前無異,建議復考小三TSA。
& P' m* H! S& f1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b4 ?  }1 u; [- ]* G/ z  m1 l8 x公仔箱論壇吳局長隨即在1月24日宣報今年新版小三TSA計劃推展至全港,但否認此舉是復考TSA,因為新的系統評估名稱是BCA!其實BCA本來就包括了TSA及SA(Student Assessment)兩部分,後者只是前者的一個報告系統。委員會不但沒提出解決反對TSA團體提出的三大(操練、壓力、效用)問題的方案,還轉移視線地回答一些會觸及教局底線的問題,例如為何不全港抽樣考。tvb now,tvbnow,bttvb) Q" h! A9 u) K8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j8 M* f6 |8 O3 Y4 B8 T
暗建新生代智能檔案os.tvboxnow.com% e1 H( \8 J; a; Y! M. A4 S$ I
os.tvboxnow.com6 x" B6 ^" h" I6 O; t
表面上,吳的惡行看似只是冥頑不靈、與民為敵,「漠視師生身心健康、罔顧家長團體和教育團體的強烈反對,一意弧行。」但其實吳是身負港府所託的重任:千辛萬苦、不惜勞師動眾,名為評估香港教育效益,實是暗地裏為香港每一位新生代建立其私人檔案,包括孩子的智能指標。教局有責任守護香港教育水平, 所以它是有權了解學子的考試成績,但記名跟蹤全港每個學生TSA成績之事,教局卻是在暗地裏做,因為它不斷向家長強調TSA對學生是低風險的:在教局的TSA紀錄中沒有學生的個人資料。這種不讓事情曝光的做法,很難令人不聯想到教局收集每個學生的智能數據是另有目的,一些非其職責範圍、不能見光的目的,例如政治目的。
! \; K9 o$ t+ l% O" I# Kos.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a* E3 A  T1 Z0 g( Y) t, f- s
在這方面,我只能作以下一個合理的猜測:智能是天生的,智能高的人會獨立思考、不容易被洗腦,他們是否正義之師、有良知之士,會否反共,無人會知,因為智能只可以令你準確識辨謊言真相、它不能主宰你的是非對錯觀。但如果中共要默默地赤化香港,這些下一代的有智之士肯定是它最大的「障礙物」、統戰的最終目標人物,知己知彼,目標人物是誰,自己一定要知。吳局長其實從來都未離過地,他只是在忍辱負重,千夫所指下仍要死撐,只要面皮夠厚、能扮低能,必要時玩消失,甚至外遁看楓葉,以防講多露多。吳關心的根本不是學子的心身健康、老師學校所受的壓力、TSA能否做到Asssessment for Learning、或香港的教肓是否有效等問題。
; u! O  M4 B9 Y# n3 Y0 Yos.tvboxnow.comos.tvboxnow.com# y2 z5 w' R" \0 F8 f
要建立新生代的個人智能檔案,就要全港每一個學生都考TSA,而且一定要記名考。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考,就要學校介入統籌考試。要保證學校合作幫推TSA,便把TSA成績變成量度學校之尺。學校為了做好TSA,狂操學生。狂操學生不是教局推行TSA的目的,但既然發生了,它亦樂享其成,反正機械式狂操只會令學生減少自由思想的空間,腦袋發問的本能被抑壓,變了順民,洗腦更易。吳雖在宣報2017年全港性重推TSA時,同時透露TSA成績將不會被用來量度個別學校,但TSA成績是客觀的,它是絕對可以被用來在學校之間作比較,教局手握每校每年TSA成績,學校能不惶恐嗎?只要成功強推全港性TSA,教局便可一石幾鳥 , 超標完成任務!
$ g: K+ B$ Z4 u/ c( X6 f公仔箱論壇
2 |- r& f2 ?1 U% W! Q: L- l此陰謀不是我一個瞎猜,Reasoning中的Deduction(推理)就是先有結論(theory),再由事情實在呈現的狀態去證明結論是對的,但當中只要有一事現呈的狀態與該事在此結論下應有的狀態不同,結論便不能成立。要先立論,需要直覺思維(intuition),此事看似容易,但要所有事物現實呈現出來的狀態都能與該論吻合,立論才算對。不過, 此對是絕對的:因為沒可能有第二個結論。tvb now,tvbnow,bttvb) R" W2 s2 Y. d" [
: G$ Q. O! m  F* L# _% D+ j- _
在這一方面我可以說,教局現時推行TSA的模式、行徑、手法,完全能吻合我所提出的此舉背後的陰謀,讓我詳細解釋:
3 C  k6 w7 g* d% _5 C6 K+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y9 A, w3 T. t
1. Basic Competencies (BC) 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知識,例如明白5位數(5-digit number) 便是小三數學科中的一種BC。TSA分析的是學生從日常數學堂學到的,可否令他明白「5位數」此概念及能處理它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學生要考TSA、TSA本身的設計都是合理的。老師可就某學生TSA的結果幫助他BC較弱的科目。學校亦可為該校TSA平均成績較差的科目調配堂數或改善教法。教局更可以就某科全港TSA的平均分數檢討教育政策、學校課程。這都說明TSA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的宗旨是可行的。但事實是TSA結果年年大同小異地達標,小三各科平均分長期都在80%至90%水平,因為這根本是同一種試題經過同一種操練後的結果!學生並沒有因有assessment而學習進步,教局為何仍要強推TSA,莫非推TSA根本不是為了改善學習?
- W* p8 U2 f5 ?4 R# F) Y: f, R,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x% M( m+ c5 i' G6 T
2. 為何TSA不可全港性抽樣考?委員會低能的答案是學校會因未知自己的學生會否被抽中而更加操練學生。「全港十八區家長教師會聯會」(聯會)的答案是:「如果個別學生不應考TSA,會令數據不平均、偏差,減低了數據代表性 」,對此,林德育校長就有以下說法:「統計學上都唔需要提供所有數據先可作分析」。是聯會的成員不懂統計學,還是他們為教局護航另有原因?若教局是借TSA之名暗地裏記錄每個學子的智能,TSA就一定要全港推,學生少考一個都不能!
( E+ V! s+ a6 k* H& ~* i) Xtvb now,tvbnow,bttvb
- S& d0 A8 p  U" H) J* h& [( D公仔箱論壇3. TSA為何要在小三考?這是陳惜姿提出的問題:「8歲的小人兒,今年不會背乘數表,明年或者就懂背,為何急不及待要評核他們?」。答案很簡單,因為有說 「Research shows that for the average child, IQ test scores are reliable around age 8.」為了鎖定極少百分比的高智能學生,犧牲了其他絕大多數學生的心身健康!os.tvboxnow.com7 l* V/ _, ?0 u) n5 e
tvb now,tvbnow,bttvb& u% m2 n9 ^, ^% ]* p
4. 為何不可每隔2或3年考?委員會極低能的答案是學校會改為每2或3年操練其學生!這其實是個數學上的問題:小三、小六、中三考TSA,記錄學子每3年間智能的進展。如果每隔2年才考,無學生會有完整的智能進展紀錄(progressive report)!如果每隔3年考,就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有智能檔案可存!教局志在跟蹤每個學子的智能進展數據,不是學生學習的大數據,它有可能同意隔年2或3年考嗎?
9 U/ w9 M2 V; s. E0 P
9 ], s/ T7 Y& k: w1 J5 l: Z5. 為何不可匿名考?委員會的答案是教局就不能向學校提供其TSA數據!但匿名是考生匿名,又豈是學校匿名?委員是真唔知?只要試卷上有學校編號、學生班別及班號,教局仍可向學校提供該校整體及個別學生的TSA數據。教局有必要再就每份上繳試卷上考生的班別班號,與學校內部的學生名冊作配對,以找出該考生真正的身份?教局豈不是在借學校之便,記名考每位香港學生?
+ k( P+ N: h( fos.tvboxnow.com
$ W' z1 J6 V) D* {, W, ?os.tvboxnow.com6. 教局有刻意記名記錄、追蹤我們每個孩子的智能指數嗎?有!而且有孩子智能指數的名字冊,有需要時還會在毋須經家長同意下隨時拿出來用!最近就有某大學教授研究學生「食早餐」與成績的關係,報告中用的便是有填寫「食早餐」問卷學生的個人TSA成績,此事令眾關注TSA的家長嘩然:「教育局一向指TSA不記名,沒有個人成績,因此是對學生低風險的。但如果TSA卷餘答案外還附有任何個人資料,而這些資料又可以被追縱出那個考生是誰,就即是教育局能實質掌握每個學生個人成績!恐怕這點都不是大家所認知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H0 W2 o& C# e( F/ Z7 t
os.tvboxnow.com4 l" q/ h* I; t  L; a4 `* A
葉建源議員隨即公開質問教局:「自TSA實行以來,參加TSA評估的學生成績及相關資料的保留年期、保留方式為何?上述學生成績和資料會銷毀?何時銷毀?」吳局長敢回答嗎?教局一直強調TSA對學生是低風險的,因為是不記名的,教局一直在說謊?你猜吳的爪牙「委員會」如何回應此嚴重指控?它把指控歸因「TSA資料誤用」,問題源自內部溝通不足。
" K* ~0 E* S$ w4 V6 Y; g! D  }- wos.tvboxnow.com
" n) k/ q. K/ V" l" f! {  kos.tvboxnow.com以上各種有關TSA現實的情況完全吻合(are in line with) 我所提教局強推全港性TSA背後的陰謀,即是說如果教局真是在暗地裏用TSA成績定期跟縱香港每個孩子的智能指數,其推行的手法、行徑一定是它今天所做的一切:毋須考慮TSA是否能幫助教學、硬推、全港性地推、不抽樣地考、每年考、由小三起每三級一考、表面告之家長不記名,但背後卻配對核實考生身份。今天教局可以外洩TSA個人資料研究學生食早餐,難保將來資料不會用作政治用途。其實,教局是無處不伸其手去收集香港學子的智能資料;最近,中大何瑞珠教授(PISA香港中心總監)就因為教局「要求在下屆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加入辨認個別學校及個別學生的資料 」,屢勸教局放棄記名機制不果而離職。
6 L8 W0 i  S) ~" J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E5 @0 Q9 o5 x+ p% t教局想推翻我以上的陰謀論很易,只要TSA是每年全港抽樣考,或是每隔2或3年地在小三、小六、中三考,或教局保證學生在教局處的TSA結果是不記名的。教局只要在以上3種做法中揀一,我的陰謀論便不成立 。吳局長,你做得到嗎?
! P6 w: h0 J0 k! m" N& R公仔箱論壇- J8 w2 V7 x6 M
成績不能反映智能高低tvb now,tvbnow,bttvb0 g7 d5 \( O1 {! D. A1 u
tvb now,tvbnow,bttvb2 L" Q5 y& y" P
教局失職
* F: x' s5 u+ r5 r& v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U- E+ m) H! |" g5 d
先不說教局滿口偽語謊言、當家長透明、不愛護學生,教局對自己推出的TSA從未自我檢討有否達到「Assessment for Learning」此一宗旨,亦未能拿出證據證明自己的政策對學生有幫助, 在家長老師學校多年的反對聲、罷考聲下,教局是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its TSA program嗎?tvb now,tvbnow,bttvb% r. `6 w$ `% z, z' h3 U. U( Q! H/ e
: g( g0 Y# S' {% v8 A
教局越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 y) C3 R3 L8 k4 E& _
tvb now,tvbnow,bttvb& N0 z6 k+ _+ g) f
教局一直聲稱得到家校會、家教會、長教師聯會等「好有代表性的持份者」支持。這是邏輯上一個大謬論。先不要說這些團體是否真有代表性,我們首要問的是「學校老師家長學生是否有責任幫助推動或考TSA?」如果有,他們根本毋須別人代表商討責任。若無責任,有權益嗎?數十萬人一齊爭取同一權益不划算,所以要派代表去爭取?如果被代表者有責任但又想集體卸責,他們是可以派代表去跟「債主」商討免責安排;但商討後,他們得到的應是責任被免去。有曾聽過一眾人派代表去爭取還債(pay their duty)?除非老師家長學生都覺得推、考TSA是他們的權益,否則根本毋須任何人代表他們與教局接頭!考TSA與否,根本不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問題。  K- ^0 R  G8 }. L. W: }0 I0 `
7 V" A7 T/ B+ A! R6 L* S
任何人想「用團體代表的方式去取代其他持份者的自由意願」這種做法,不論是團體本身或安排這些團體的教局都無權!無人可以代表我把我不應或不想要的東西加諸於我!os.tvboxnow.com7 l: \1 o1 J& r3 P! l/ n1 l
- |9 \' e/ p; u" T4 @9 N& d
吳一直強調學校有責任參加TSA,維持優質教育及幫助學生發揮潛能是教局的vision,推出與教育有關的項目(program)如TSA是教局的工作,但想項目成功就要想辦法令參加者因參加而得益,學校為何有責任令教局工作成功?學校有責任教導學生令他可掌握自己年級所需的BC,亦有責任在這方面測試學生,但它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測試,或選擇用教局的TSA試題。學校既無責任參加TSA,如果參與則應是自願的。學校決定了參加TSA,個別學生參加與否則真如教局所說,是學生與校長之間的事。教局無權強迫學校參加,學校亦無責任令教局單方面推出的項目成功 。tvb now,tvbnow,bttvb/ W# z' o9 x- ?# z/ J

* F& A# Z# H; I教局違法, [. e+ c2 |4 R  a! |8 p) U# {
os.tvboxnow.com$ V  [% Q- s. y, V( w
教局的Statement of Privacy Policies and Practices中有提它會保留學生的學術評估,但它並沒有說明保留此data的用途,違反Hong Kong Personal Data(Privacy)Ordinance(Cap. 486)中的DPP5(Data Protection Principle 5─Openness Principle)。教局在推行TSA過程中不必要、多餘地記名收集了學生個人的成績,該資料亦與TSA本來的工作(評估香港學生基本能力的水平)無關,違反DPP1(Data Collection Principle)。教局未有公開它是記名持有學生個人的TSA成績,亦未說明保留此資料的用途,違反DPP5(Openness Principle)。教局未有交代學生個人資料的保留期,違反DPP2(Accuracy & Retention Principle)。學生個人資料若被用於非TSA用途上,教局當先獲家長同意,否則違反DPP3(Data Use Principle)。教局得小心保管收集到的資料,以防被外間在無經授權下使用,否則違反DPP4(Data Security Principle)。教局有責任讓學生查看自己在教局的私人檔案,否則違反DPP6(Data Access & Correction Principle)。Personal Data(Privacy)Ordinance中6條的Data Protection Principles,教局有可能已全部違反!最後,在未經提供資料人同意下把資料外洩屬刑事罪行。
" F7 I# [* r  g) I7 Q, b% _
5 E2 V$ l- W$ ?4 y/ W& m8 v給教局的小貼士——學生的TSA成績並不能代表其智能(intelligence)的高低。
9 c, V- @0 D7 o' y" j1 ]tvb now,tvbnow,bttvb
  w! P) ]' q+ I- q9 I) U$ l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個人智能的高低是取決於其判斷能力(Power of Judgment),他的「ability to subsume under rules」。最簡單的表述是你不會把蘋果當橙。但這判斷不難做,因為你清楚蘋果及橙各自的rule (何為蘋果、何為橙)。事物各自的rule愈清楚,愈不重疊,你愈容易作出正確的判斷 。rule與rule之間愈多重疊,判斷一物屬哪種類便愈難。如果該物之形態時常在變,判斷會更難。一個智能高的人,會在重疊的多種rules中,看得出每種rule中的精華(essence),足以令此rule不是彼rule。他又可以在外表多變的眾物身上看出此物不是彼物,因為他能看出各物本該的形態。因此,高智能之士能看出真假,在眾多假象及看似有關的事情中看出真相。' U0 g  \  t0 ?1 H
公仔箱論壇  Q1 K1 W9 f1 _, ?" [$ k9 }
Power of Judgment不直接等於IQ,後者是測試人辨認pattern、明白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但無論是判斷能力或IQ高都是天生的,都是指人掌握全新環境的能力,此能力不可靠訓練得來,例如重複地在解決同一類難題。「人蠢無藥醫」(「The power of judgment is a particular talent that cannot be taught at all but can only be practiced.」)。
. M2 N" Z6 A& R0 X' V) r( q& b  Ftvb now,tvbnow,bttvb# u& Z) h" W2 z: h" \% [; F
較易掌握BC的學生可能其智能確是較高,但BC真正的重要性是它是你將來思考、求知識時要用的工具,靠操練得來的TSA分數也只是以上所講practice後的成果。難怪吳局長也鼓勵學校不操練,因為教局真想找出的是天生智能高的學子。但有記名的試,試題又那麼形式化,誰不會操練?80至90分是平均分,那麼,有人拿了100分也不代表什麼。真正高智能的學子教局捕捉不到,局方卻要冒違法之險,局長長期被稱為「吳得掂」、學子心身受損、正常學習被耽擱,吳局長,這一切值得嗎?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