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花藝設計師 郭慧敏講家居擺插鮮花心得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7-1-27 09:16 AM
標題:
花藝設計師 郭慧敏講家居擺插鮮花心得
新年來到,不少人都喜歡買花回家擺插。說到插花,花藝設計師郭慧敏(Gary)是這方面的專家。她從八十年代開始遠赴日本學花藝,到歐洲留學後創立公司,更被邀擔任香港Giorgio Armani花店的設計師,曾多次主理品牌活動和名人婚禮,在行內擁有豐富資歷。
在專家面前,一般人的插花方式似乎都無甚可觀。但在她眼中,花本身已經很美,無論怎樣擺都可以,因此問到家居花藝的建議,她只有「隨心」二字。「就算沒有學過,只要把喜歡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已經足夠。因為花本身已經有大自然的美,不一定要跟人擺,只要挑選自己喜歡的花,以看得順眼的顏色配對,紅色配粉紅,深紫配淺紫,同一個色系的一點點加上去,再在其中加一點綠色,就會很容易掌握。」
Gary與花的緣分,要從日本開始說。當時她未夠20歲,就到日本修讀設計,在讀書之餘,她經常用布做花,日本朋友看到,遂推薦她跟其教導手作絲花的媽媽學習。在香港從未接觸過花藝的她,開始迷上這種精緻工藝,「需要逐塊花瓣剪出,配色、染、用鐵器燙成立體的形狀。」其後她更進入專業學校飯田深雪造花藝術學校進修,考獲專業及師範文憑。
在學做絲花期間,她也接觸到插花藝術,同樣一下子就迷上,學習「草月流」及現代花藝,並在1990年考獲日本花藝技能協會的認證。「那時是九十年代,資訊很不發達,但我對花的熱愛讓我堅持下去,不斷學習。」
其後她不斷朝這個方向探索,到英國Constance Spry Flower School深造,後來又到法國學習,亦報讀比利時皇室御用花藝師Daniel Ost的短期課程,「Daniel Ost的技術、造型和設計理念都很獨特,追求藝術性和有深度的表達,要有一定的造詣才能達到。他讓我明白花藝設計也可以是藝術,是演繹故事的方法。」
就如她最近以「喜悅」為題為K11製作花藝裝置(展出至2月19日),正把多個概念融合其中。從上往下看,裝置的形狀就如一半的「太極」符號,表達和諧的思想。從地面平視,會看見一串串橙紅色的牡丹、菊花、櫻花及綉球花等從上而下懸掛,人走進其中,就如走進花林一樣。裝置的上半部為絲花,下半部則為鮮花,因為顏色要一致而難以蒐羅,多番轉折才從歐洲、日本及中國不同地方購齊。
詳細解說各國風格
曾到不同地方學習,各地的花藝風格,她都瞭如指掌。「日本花藝歷史長,有不同流派,但風格不同,對季節的執着都是同樣強烈。」歐洲不同地方的風格大有不同。「日本花藝的造型要分得很清楚,架構嚴謹,一絲不苟。Constance Spry卻崇尚自然庭院風格,感覺就像從家中後院剛把花摘下放到桌子上一樣,好像隨意,其實是經過修飾的,注重花與花之間留有空間。」
她指花藝除了講求作品本身的完美,更要與環境配合。「香港可能較適合英式,小小一盤可做出意境,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演繹,容易上手。」而她最喜歡的是風格艷麗法式花藝。「我很喜歡他們顏色的配搭,較密集,與英式講求空間感不同,而且顏色組合較強烈,英式則講求和諧。」
不同風格選用的花材也有分別,法式配搭的花往往超過10種,但日式只需要兩三種。「日式喜歡用枝材例如櫻花枝、桃花枝、松柏來構圖,製造線條美。英式則喜歡花草夾雜,以細碎的小野花幼草束成花球,追求田園自然美。法國喜歡用大的花如牡丹、綉球、大理花等,華麗又優雅,十分熱鬧浪漫。每個地方的插花都各有美態,與各自的文化傳統也有關連。」
如今不少人會從網上參考外國的設計和構圖,創作自己的花藝,但她笑言,要親身感受過當中的文化氛圍、歷史傳統,才能好好理解其中的美感思維。「文化、傳統、藝術三者是緊緊扣連的。今天我能創造自己的設計,都是從之前的體驗而來。」
在歐美或日本,大眾對花藝也有所認識,工作機會不少。「日本人非常熱愛花藝,我不少同學都沒有打算在花店工作,但仍希望能取得資格認證,就算是業餘愛好也有自己對藝術的執着。歐洲則更多是以職業訓練的角度去看,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在完成課程後要在花店實習滿一定時數,才能正式畢業。」
曾在日本和歐洲工作,她對不同文化的體會很深。「日本的尊卑意識很強,老師和學生、上司和下屬地位分清,服從性很高,不會那麼容易讓你做花,可能刨一年半花刺,才開始有機會做。但我很幸運,因我已考獲資格,公司考驗過我一兩次後已放手。」在法國讀完最後一個課程時,當地有公司願意聘請她,但她選擇回港工作。「我還是比較喜歡香港。畢竟出外十多年,而這裏是我的家,應該要回來。」
與李嘉欣合作愉快
那時是1998年,她回港不久就決定與朋友創業,「有得做就很開心。從前學花要花很多錢,買的花全都是自己出錢,如今有人願意付錢讓你插花,自然是很快樂的。」當興趣變成工作,就不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不得不面對各種現實考量。「要學會如何調校,自己喜歡不等於客人喜歡,要懂得磨合及拿捏平衡。」
後來她的事業漸上軌道,2002年獲邀為香港新成立的Armani Fiori擔任花藝設計師,一直至今,更在2005年創立自己的公司。除了送禮花束,她也經常跟知名品牌如Piaget、Christian Dior、Cartier合作,設計活動場地的花藝擺設。「每個設計都要經很多重審核,每一步都要等外國總部核准才能做,但做出來後成功感也更大。」
她更多次為城中名人的婚禮設計花藝,例如澳門富豪洪永時、李嘉欣與許晉亨的婚禮等。問到當中的經歷,她表示設計有保密協議,不能隨便透露,不能拍照,連她也沒有留底,但都是開心的過程。「我覺得與一般人合作比起來,名人新娘對我的信任程度更高,給我更多空間發揮,溝通完設計方向後,很快就可以落實所有設計和概念,她們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而與李嘉欣的合作尤其愉快,「她所選的紫色白色組合也是我很喜歡的,覺得很浪漫。」
她笑指,無論場合大小,只要有足夠時間,任何風格要求也不算困難,最驚險的是客戶臨場決定改設計。例如突然把全場桌子上的矮花束改成高身枱花,「不只是加高這麼簡單,而是整個設計都要改動,要在兩三個小時內完成,數十個人看着你等你完成,當時緊張到完全集中,不知道壓力,只能盡量去做。」
香港的炎熱天氣容易將花摧殘,也為她帶來不少挑戰,「花多習慣10多度的天氣,但香港夏天常達30度,要小心對待。」因此她在設計時也特別考慮到不同花的花期,盡量保持花束新鮮,設置過程更要爭分奪秒。「大部分都是從歐洲和紐西蘭運來,因此要計算得很準,花到香港一兩天就一定要用,不能留太久,料理方面也要非常小心。」
說到港人對花的喜好,她總結為偏向歐美風格的品味居多,喜歡緊貼時尚潮流。「港人觸覺強,接收能力也高,但最不同的是,外國人會接受買一些已盛放的花回家,但港人多要求花要剛剛開。因為香港的氣候較熱,花開得快。」
在行內多年,她說如今做花藝比從前易。「我剛回港時,較少人對花藝有興趣, 以為那只是比較高尚的人才會在意,如今則較普及。」然而港人對花的料理普遍認識不深。「例如一些人不知要為花泥加水,甚至不知要把花束的包裝紙拆掉,花枝要剪斜角才放進花瓶,如果是粗硬的枝材要剪十字,讓其吸水能力更強,保存更久。」
郭慧敏小檔案
英文名字:Gary Kwok
學歷: 英國Constance Spry Flower School花藝及商業管理文憑、亞洲知識管理學院院士
職銜: Gary K Limited藝術總監、Armani Fiori HK花藝設計師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