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X/ ~5 b: C5 }- T; fos.tvboxnow.com一、單憑常識,要是「選舉」公式變成這樣:一批候選人當中,出現疑似欽點候選人,民望急挫,underdog挾民望成功當選,那會有什麼後續?一是中央會以這種操作保護真正欽點的候選人;二是其他勢力會以兩個月內的民望為單一操作目標,從而影響大局。無論何者,假定北京容許其變成常態,都難以置信。要負責任管治,必須在競選時同時兼顧其他重點,而不是純粹打民意戰。tvb now,tvbnow,bttvb' {: }4 M: [% y% u. k6 R4 d
5 a+ h, W* k. m二、民意戰的功能,應該是在高民望出現時轉化為mandate。香港最大爭議始終是普選「八三一框架」、23條立法、最低工資等,都是永不可能有全民共識的大題目。假如高民望特首一碰這些爭議,民望立刻下跌,而放手不管,就是惡性循環,如何能製造穩定環境,讓人不移民?但假如候選人在選舉時,不再對這些議題予以語言偽術,有明確取態,而依然有民望,才容易在推動化成實質支持。否則民望要來做什麼呢? " W/ Y2 e* ]' } x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s.tvboxnow.com4 a' K. A/ A$ K i! K
三、在微觀層面,對一般人而言,就是要顯示態度,也應基於數字能計算的資訊,而不是簡單的口號。負責任的候選人應該推出一些app,讓不同人輸入自己的狀況,得出根據候選人政綱,會享受哪些待遇的數字。英國脫歐公投時,假如雙方能提供嚴肅數字,結果很可能不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K: Z) f/ e7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