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m D& D' |1 D+ @! X4 I 以上只是列舉諸多影響當今婚姻觀的一些因素。此外,還有諸如購房壓力下的家庭責任共擔,男女比例在某些地區失衡後的壓力傳導等,化用一句名言,催婚的家庭各有各的著急。 7 X9 {- n7 q- m: Y 1 ^! B! |3 N# R. i P. d公仔箱論壇 今天中國存在的“催婚”和“反催婚”的角力,有其積極的一面。至少,很多年輕人通過個體努力在家庭之外實現了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自給自足。包容的社會觀念和逐漸完善的保障體系,為有別於傳統的生活模式提供了可能。而這種自主選擇多在城市,要形成社會整體層面的轉變,並在潛移默化中消解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摩擦,尚需時日。; Q5 s' Y7 y8 S
tvb now,tvbnow,bttvb( b/ @2 P: s! ^9 K* a7 J
我們不否認催婚背後的文化思維,但文化的豐富性可以提供截然相反的選擇。從《孔雀東南飛》《西廂記》到“五四”時代青年走出“舊家庭”,這些婚姻自主的文化資源,也能構建起新的社會文化氛圍。釐清“催婚”背後的社會誘因,或許未必能短時間內消弭這一現象,但能導向社會建設的改進方案,通過總體的進步平攤一部分個體、家庭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