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筋之府與膝部運動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6-9-3 02:58 PM
標題:
筋之府與膝部運動
人開始衰老,往往始於足部。當走動漸感吃力,尤其上落樓梯,膝部很快便有疲憊甚至痠痛之感,反映身體從精壯高峰,開始走向下坡。對此,有解釋認為,人的軀體,由於足部離心臟最遠,心臟透過自主博動,供血液在血管中周流全身的功能,未能有效抵達足部,一旦血氣不到,因而導致足部的功能最先呈現衰退。
$ m( y4 ? k1 V
" J3 S' V, d: G9 H j公仔箱論壇
過去兩篇文章,筆者記述了「宋氏修身法」有關手部和足部兩個體操動作,第三步,按「從下而上」的鍛煉路線,便輪到膝部。
: H5 x( U; a% X9 ~0 M( E) t
os.tvboxnow.com3 m* S$ g a8 x
膝部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傳統中醫學視膝為諸筋滙集的部位。《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膝部是筋最密集之處,當不能屈伸,走路時身背彎曲,頭俯下來匍匐而行,便是筋骨衰敗之徵)。
$ d5 S) B4 |+ n$ Q* E
( D6 ]: L) y. R: B; e, y%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舉足輕重
+ x+ j# h8 p& F8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 I1 l2 V0 t1 h5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由於膝部在人體活動中舉足輕重, 而且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因而保持膝部健康,確實不容輕視。在此先記述宋老師示範的膝部操練動作。
8 J$ I' [ [0 K+ j5 gos.tvboxnow.com
6 m$ e1 D2 e2 n# X4 b9 L% a公仔箱論壇
一、雙腳併立,蹲坐下來,腳跟貼地,盡量下放,並放鬆腿部筋腱和後部的肌肉,然後「呵」一口氣,把肺部的餘濁之氣吐出(圖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j- w- |1 ]! i2 O' A* T- d
9 e4 E/ Y$ `" [ g, q. c公仔箱論壇
腳跟貼地的蹲坐,是為「中國蹲」, 又稱「亞洲蹲」。大部分亞洲人都做得到,奇怪的是,大部分西方人便無法如此蹲坐,他們視之為「奇難之技」。何以如此,筆者無意在本文探索。言歸正傳,說回宋老師的示範動作。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U- ~# u3 U
& e# d( N* y% `0 M/ c1 c; X
二、閉氣,彎腰,低頭,把頭部盡量放到自己可承受的最低位置,全身蜷曲,如胎兒在母體一樣,作出人體先天狀態(圖2)。然後吐氣。抬起頭,回復蹲坐着的姿勢。
! t7 g% I+ K. Z# I" t
, d b- Y2 s1 X)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三、雙手放在膝蓋上(髕骨部位)蹲坐,以彎腰低頭的姿勢站起(圖3),伸直膝關節,膝部關節要拉直。然後又「蹲下、提起」共做4次。在後一次蹲坐的姿勢上,把雙膝分別向左右方向外打開(圖4),並作向外而內轉動,讓雙膝骨關節作圓勻的轉動,接着提起身來,回復彎腰低頭的半站立姿勢(圖5)。
* b2 n. k/ | [# H% |8 ^& X*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s8 [8 k. U公仔箱論壇
動作次數可由4至8次,按個人的體力和舒適度自決。宋老師強調,動作要緩慢,要均勻;也不要多做,若動作過多過分,或會損傷韌帶。
+ z* v" w, W, F/ w3 {" d&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 X6 b6 U$ d: k8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四、接着之前的姿勢,蹲坐下來,順勢在雙膝左右叉開的姿勢上,由外向內合攏,使雙膝的骨節向內而外轉動,跟第三個動作基本相同,但雙膝骨節的轉動方向則相反。動作次數可由4至8次,或按每個人的體力和舒適度自決。
tvb now,tvbnow,bttvb6 M+ y/ y$ K/ z9 V
% L0 t( e8 {$ s9 i+ ^1 eos.tvboxnow.com
五、在最後蹲坐下去後的基礎上, 提身,把腰部及膝部彎一下,便挺身站起來。完成這個膝部體操的動作。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 G v' ?: q" e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 M, K+ }$ I/ Y3 z6 Q! h0 b
換言之,整個膝部骨節可以按照上、下;由內而外;由外而內,恍如以一個圓周的軌道,進行筋骨的鬆動,讓膝部筋骨得到「潤滑」之效,韌帶的堅韌度和彈性亦得到加強;同時背部蜷曲,可使督脈充分伸展,加強氣血流通,也增加頭部的供血。
3 q- B( a: J/ G
: T) g: m9 ]0 X* D5 b
總括過去5篇文章的記述,有3大要點。第一,鬆通筋骨是血氣周流全身關鍵,也是健體養生之本。第二,鬆通的運動軌道是由下而上,即由下肢腳部作起點。基於雙手是人體活動最多的部位,且十二經脈穴位的起始與終點,都滙聚在十指之上,因而首先進行手足部體操,接着到足部、膝部,之後從胯、腹胸至頭部,一氣而呵成。第三,在精神上,鬆靜自然、無掛無恚,亦即身心的鬆通結合,使軀體與神志在整體上都得到平衡,奠下養生健體的牢固基礎。
tvb now,tvbnow,bttvb6 S0 T" T, f" L# I8 b. q ~
8 z- [, W5 t3 X8 m/ G4 u5 w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從跟宋老師的多次談話內容中,筆者感到,「宋氏修身法」亦離不開「氣」與「力」的操練與結合。此舉很自然使筆者聯想到馬王堆出土《導引圖》的健身體操。換言之,學員通過呼吸吐納,動作的引領,達到養生和卻病的目標。
tvb now,tvbnow,bttvb1 L( f* o' A% i \2 M+ q
% K: a" ]4 z2 O3 S
《莊子.刻意篇》所述,「吹呴、呼吸, 吐故,納新,熊經(俓.指走路;而《三國志.華佗傳》則記為熊頸),鳥伸」,與導引圖的動作與功理可謂一脈相承。據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按墓葬年代(公元前168年)推斷,圖的繪製年代至晚在西漢初期,後於莊子在世年代,因而吐納功理應是來自莊子之學。
; L' E8 J2 B, D6 t! q
tvb now,tvbnow,bttvb/ H7 J( H& s: E+ M2 X3 f* }
莊子著述中,常常談到「氣」。吐故氣、納新氣是「導」;模仿動物的動作姿態則為「引」,「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宋老師功法,動作當中有「氣」的配合(「呵氣」和「呼氣」),同樣離不開「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的窠臼。
tvb now,tvbnow,bttvb. v: P8 i" A4 Y5 E
0 ?9 B# ~" w0 d5 q4 ?& l4 W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導氣令和」則人體的血液代謝體系便可暢順周流不息,在系統呈現均衡狀態下,代謝運行也會十分穩定;「引體令柔」使軀體保持鬆柔,而骨筋關節屈伸自如,從而使人體能夠長期保持強壯的活動能力。
/ l% x2 u# z4 Y- T公仔箱論壇
P4 ~7 _, u8 Q1 j0 V; n
避免過勞
% P/ @9 C* c% }3 _ `- n公仔箱論壇
& a% V5 i- K8 P! k% d
《三國志.華陀傳》記述了這位神醫對導引的見解,「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不朽是也」(意指人類軀體需要經常活動﹝運動﹞,不過應避免過於勞累。經常活動,便可加速食物消化,使血液循環暢順無阻,從而疾病不侵;也就像門的樞軸,經常轉動,便不會澀硬失靈)。
& W0 M9 O, I* S; |2 b4 Uos.tvboxnow.com
" i5 V7 E7 ^. s) u! @公仔箱論壇
可以說,適度的運動,按照古人的見解,是保持軀體活力的不二法門,但前提是要勞逸有度。《莊子.刻意篇》說, 「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 勞,則竭。」(意謂形體不停勞動,便會疲頓;精神耗損不止,即會勞苦不堪。一旦勞苦,便會枯竭),使生機不容易再度啟動。
b+ [) w; B8 _2 ]7 h2 R, Y" z% oos.tvboxnow.com
公仔箱論壇( e: ]/ o" g6 Y4 W, u; g
南宋詩人陸游,以長壽見稱,按當時的社會條件,他活了85歲,確實難能可貴。其長壽的秘訣恐怕跟他一生喜愛熱水洗腳和做腳部按摩有關。他的一首《洗腳詩》──「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道出他養生之道其中一項生活習慣。通過熱水洗腳和按摩,令腳部受到外物刺激,促進血脈在下肢循環流動輰順。長壽因由是否如此,無法證實,但適度運動,裨益軀體,應是人類從千年生活實踐中,得到的可信經驗。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