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千奇百怪] 生命大小事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5-12-14 09:29 AM     標題: 生命大小事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一、家中發生的事,是神的安排


杜悰與李德裕(唐大臣,787-849年),同在中書省為相。有一天,李德裕對杜悰說: “你家有個異人,為什麼不讓他來我家一訪呢?”杜悰說:“我家沒有什麼異人呀!”李德裕說:“你試著想想。 ”杜悰說:“只有個外甥,從遠方來求官職的。” 李德裕說:“就是他了。”杜悰回到家,就讓外甥去謁見李德裕。
李德裕向他問起自己的祿命如何?那人說:“太尉您位極人臣,還有什麼必要詢問呢?凡是人的細微小事,都有定分,何況功勳和爵祿這些大事呢!但我可以談談你家中的小事,來證以小見大之理。明天中午,有頭白獸從南邊屋裡出來,有個小童,梳著丫髻,身穿紫衣,年方七歲,手執竹竿,共九節,長五尺,驅趕那白獸,那白獸便又往南跑走。這小童不是您宅中的人。您試著等候應驗此事。”
等到第二天中午,果然有一隻白貓,從南屋而來,有個丫髻紫衣的小童,去驅趕它,白貓又往南跑走。
李德裕便立即召來小童,詢問他的情況,小童回答說他七歲。再數他手中拿的竹竿,長五尺,共九節。那小童是宅外隨從的兒子。那人所預測的話,與後來所發生的事實,沒有絲毫差錯。從此可以看出,事無大小,確然都是天定。(出自《聞奇錄》)


二、出門在外的大小事,也是神的安排
太府卿崔潔在長安,與進士陳彤,一起去街西尋訪親友。陳彤能預知,崔潔不信,臨出門時,陳彤說:“我與足下,將會在裴令公亭吃魚膾。”
崔潔不信,笑而不應。他們走過天門街,看見賣的魚很鮮。崔潔早把陳彤的話忘了,便說:“我們出去玩,閒著沒事,還不如吃魚膾呢!”就讓隨從取錢買魚,買了十斤。崔潔問:“可以去哪裡做魚吃?”左右的隨從說:“裴令公亭子,離此很近。”於是便派人先去安排。
及至他們到了亭子下馬,崔潔才想起陳彤的話,大驚道:“到哪裡去找人切魚膾?”陳彤道:“只要藉到刀和砧板,當有第一部的樂師來,幫我們做魚。”
過了一會兒,有三、四個穿紫衣的人,到亭子裡來游覽。一個人見了魚,說:“這魚真是新鮮極了!二位莫非是想做魚膾麼?我精通這手藝,為您們代勞吧。”一問,他原來是梨園第一部的樂師。其他幾個人,這時都離開了。這位樂師便解衣操刀,極其敏捷。魚膾即將做成,陳彤說:“這魚膾只有我與崔兄吃,我預計那位樂師人,是吃不成了。”
魚膾剛做成,忽然有使者來招呼道:“皇上駕臨龍首池,召喚第一部的樂師前往!”做魚膾的那位樂師,連忙拿起自己的衣衫腰帶,望門而跑,連告別也來不及。此刻,崔潔很是驚異。
兩人吃完,陳彤又說:“過一會兒,有東南三千里外的一位九品官來此,得半碗清湯喝。”陳彤的話,剛剛說完,延陵縣尉李耿來到,他準備前往赴任,因與崔潔是表親,探知他在裴令公亭子,所以特來告辭。陳彤和崔潔,正在吃著魚。崔潔問:“還有魚膾麼?”左右答道:“已經吃光了!只有清湯少許。”崔潔大笑道:“快取來,給李耿少府喝。”於是李耿喝了半碗清湯而去。李耿任延陵縣尉,正是九品官。
這一切,都被陳彤預測言中了。可見人生在外,所遇所食,無論大小事,在冥冥之中,也是神已經定好了的!(出自《逸史》)


三、生命的歸宿,更是神的安排
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人名字叫李生,家住在河北,自少有臂力,恃氣好俠,不拘小節,常與輕薄少年交遊。到了二十多歲,才痛改前非,刻苦讀書,所作的詩歌,很為人稱讚。他屢任河北官職,後來擔任深州的錄事參軍。他的風度儀表翩翩,善於談笑,精通吏事,廉謹能幹,至於擊球飲酒,也很在行,因此深受太守欣賞。
當時,王武俊為成德軍節度使,仗恃立有軍功和擁有兵眾,不顧法度,所轄各州的長官,都很怕他,都不敢對他正眼相視。
王武俊曾經派他的兒子王士真,巡視所屬各州。王士真來到深州,太守大擺酒宴,在他住的地方准備了伎樂,來款待王士真。太守害怕王武俊,所以侍奉王士真的禮節,非常周到,又擔心酒宴上有人喝醉而衝撞了王士真,所以自己的僚屬賓客,一個也不敢召請來陪宴。
王士真非常高興,覺得別的州,都不如深州招待得殷勤。酒喝到了半夜,王士真才說:“多蒙太守厚待,但想盡歡於今夕,豈能沒有嘉賓?望能召請。”太守道:“我這偏僻州郡,沒有名人,畏懼副大使(當時王士真為副節度使)之威,不敢以別的客人陪宴,只有錄事參軍李生,還可以侍奉談笑。”王士真道:“就請他來吧。”
李生進來,趨前而拜。王士真一看到他,臉色就很難看。而命李生坐下,李生越是恭敬,王士真就越是不高興,瞪眼挽袖子,再也沒有先前的高興了。
太守恐懼,不知說什麼好。再看李生,神情不安,汗流滿面,連酒杯都拿不住。滿座的人,都不禁愣然。一會兒,王士真斥令左右:“把李生捆綁起來,下到獄中!”左右的人,便立即把李生急忙牽出,枷拷入獄。
少頃,王士真歡飲如初,直到早晨,方才罷宴。
太守又驚又懼,便偷偷派人,到獄中詢問李生道:“您的表情很恭順,而且連話都沒有說,本不會忤犯王士真。但他為什麼一見你就生氣?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李生悲泣很久,才說:“佛家講報應之理,我現在才明白。我年輕時很窮,無以為生,因此好與俠士交遊,往往掠奪鄉里人的財物。我經常馳馬挾弓,來往於大道,日行百餘里。有一天,我遇見一個少年,騎著騾,帶著兩個大行囊。我貪得他的財物,看左右兩旁,全是萬丈懸崖,而天色已經昏暗,便用力把那位少年,推下崖去。然後急忙把騾子,趕到一座旅店,解開行囊,得到繒綺百餘段。從此家中稍微富裕。從此,折斷弓矢,閉門讀書,出仕為官。到現在已經二十七年了。昨晚太守您命我參加王公的宴會,進去之後,我看王士真的面貌,正是我當年殺死的那位少年。一拜之後,心中慚懼,自知必死在旦夕之間。現在我是伸著脖子等死,還有什麼話好講?這都是報應啊!”
有頃,王士真酒醒了,急忙召令左右:“到李生處,取其首級。”左右便在獄中,斬下李生的腦袋進上,王士真熟視而笑。
既而又與太守,在他府上大設酒宴。酒醉,太守趁著王士真高興,便起身道:“在下不才,得為一郡之守,而副大使巡查弊政,寬大而不加罪。昨日副大使命我召請其他客人,屬郡僻小無客,不足以侍陪歡宴。竊以李生善於飲酒,所以召他來,而李某粗蠢,不識禮法,得罪明公,這實是在下之罪。如今明公既已殺了他,這自然是對的。但我還有所不明,斗膽問一句,李某究竟犯了什麼罪,望您予以明教,以作為我今後的教訓。”
王士真笑道:“李生並沒有罪,只是我一看見他,就心中憤然,當時已有殺他之意。如今已經殺了他,我也不知道所以然!您不要再說了。”
及至宴罷以後,太守悄悄詢問王士真的年齡,則為二十七歲,原來李生殺死少年的那年,那位少年就接著出生於王家,取名為王士真。
太守驚嘆很久,於是用自己的錢財,厚葬了李生。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