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千奇百怪]
貴州付家院村岩畫群何人所畫?(圖)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5-11-9 08:04 AM
標題:
貴州付家院村岩畫群何人所畫?(圖)
貴州付家院村的岩畫群。(
“神秘雄奇的自然風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在貴州省長順縣交相輝映,一年中曾經數次來這裡探尋天然銀杏自然種群,古夜郎文化,翁貴古法造紙,付家院岩畫群。
付家院岩畫群位於長順縣威遠鎮付家院村,距縣城12公里。由紅崖洞和白崖洞共同組成,系喀斯特地面貌,兩洞間相距約一公里。所謂白崖洞,是一座山崖的底部有一洞穴,因崖壁呈灰白色,故當地人稱為白洞。由於岩壁較為裸露,長期的風雨剝蝕,加上早年村民在此開窯燒製石灰,煙熏和灰塵污染,致使白洞的岩畫幾乎喪失殆盡。
付家院岩畫群位於長順縣威遠鎮付家院村,距縣城12公里。
紅崖洞座落在一個高約25米,寬約30米的山崖上,坐北朝南,中間和左右各有一洞穴,中間的洞穴高約2米,寬約3米,洞穴最深處約3米,洞穴口與洞內的岩石上畫滿了紅色的圖像,因此當地人稱為紅洞。是目前貴州境內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內容最豐富的岩畫群。
在紅崖洞能清晰辨認的圖案有100多個,主要有人物、動物、天體符號、手足印跡、銅鼓、幾何圖形、田疇等等,每幅畫多為獨立,每組圖間隔一定的距離,似乎又有內在的聯繫。反映了農耕、放牧、狩獵、舞蹈、祭祀、巫術禮儀等物質與精神生活並存的場景。從總體上看,這些岩畫係不同時間數次作畫而成。
洞穴口與洞內的岩石上畫滿了紅色的圖像,因此當地人稱為紅洞。
與北方岩畫鑿刻而成不同,付家院岩畫是用一种红褐色的礦物顏料直接在岩石上塗繪而成。繪畫手法以單線繪為主,圖案造型極為簡約、純樸、概括。這些圖案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幾公分,其中最大的一幅高約45公分、寬約30公分,呈不規則三角圖形。無意間從洞口向外遠望,只見一片長滿水稻的田疇與該圖有許多相似之處。彷彿時空在此定格,見證華夏古代的農耕文明。
在紅崖洞口右側的崖壁上,有一幅飼馬槽圖與其它簡約、粗放、寫意的畫法不同,這幅岩畫用了大量的線條來描繪馬的細部特徵,如馬眼、馬耳、馬鬃、馬蹄、馬尾等,特別是馬嘴的下方畫有一個馬槽,十分引人注意。古代的長順先民在馴化馬的同時也掌握了馬的飼養方法。這幅飼馬槽圖擬為付家院岩畫群的精華,或成為長順文化的重要元素。
這幅岩畫用了大量的線條來描繪馬的細部特徵。
還有一幅岩畫,一個看似部落首領的人像,頭戴帽飾、身著寬袖、甩手信步、腰掛長刀,後面跟著的馬背上還畫有一副馬鞍。一般南方岩畫多以農耕或狩獵活動為主,北方岩畫多是反映游牧生活為主,而在付家院岩畫群卻表現了兩種文化的特徵。足以說明,當時這裡的文明程度已經相當的進步,由此推測,當時的長順也早於繪畫前進入了農耕文明。
關於付家院岩畫系何人所畫?繪於何時?為什麼而畫?這些問題都是一個個待解的謎。
從歷史上看,長順在殷周時屬鬼方,春秋時期屬牂牁國,戰國時期屬夜郎範圍,秦時屬象郡,漢代屬牂牁郡。晉至南齊梁陳時屬夜郎郡,隨代時屬牂牁郡。唐宋時為羈縻、鄉州,元時治所金竹府、金築安撫司,明代時始置廣順州,清代以廣順、長寨易名長順縣。
一個看似部落首領的人像,頭戴帽飾、身著寬袖、甩手信步、腰掛長刀。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長順縣廣順鎮的神仙洞考古時發現,早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貴州森林茂密的群山中繁衍生息了。今天我們在長順看見的這些岩畫,是曾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貴州生民們遺留下的一種文化符號和歷史文化的文本。
也許從農耕文化形成的河姆渡時期,到中國文字的演變時期,或是馬槽,馬鞍出現的年代等,都是人們探尋、追溯付家院岩畫形成的時段。而對付家院岩畫更多的解讀與科學的分析,有待更多的探秘者與專家們的進一步研究解答。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