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 E. q; T& R8 U: Qos.tvboxnow.com保護動物(不得虐待耕牛)的立法,首見於一八二二年的英國(時維多利亞女皇仍未就位),其後在維多利亞女皇治下不斷「優化」,受保護動物的品種日多,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世界保護動物聯會正式成立。保護動物,等於禁止擁有「先進武備」的人類濫殺野獸,拉、非、亞洲窮國的動物均在受「保護」之列;到了上世紀末,犀牛角和象牙被聯合國列為禁品,意味這兩種巨獸受捕獵過甚已瀕臨絕種。事實上,大家熟知的印度老虎、美國灰熊及美洲獅(Cougar)、歐洲狼、澳洲鯊魚以及非洲獅等,莫不因同一理由而有絕種之虞……。以「賒數」生地非洲為例,為了配合西方富裕國家澤及動物的法例,在保護動物團體援助下,各國都設立國家公園,保護放生於園內的野獸不會被濫殺不致絕種。各國土著本來以獵殺野獸食其肉賣其「硬體」為生,如今牠們受保護不得隨意殺戮,等於斷了人民的重要經濟來源,在那些「森林法則」至上的蠻荒國度,政府便靠選擇「可以殺」的動物,供「炫耀性狩獵者」捕殺「賺取外滙」(泰半落入當權者口袋);同時以昂貴入場費開放國家公園,讓遊客乘車(或直升機)「跟蹤」野獸拍相取樂。失去狩獵自由的土著從國家公園收費分享利益之外,還載歌載舞娛賓賺點「小錢」。數年前筆者夫婦與數友人遊位於肯雅(不是肯尼亞)與坦桑尼亞之交非洲最大野生動物公園Serengeti,便數度於晚餐時有衣不蔽體的男女土著出現席前嚎叫 (唱歌?)扭動軀體(跳土風舞?),世上哪有免費的娛樂節目,他們舞畢,領隊便用英語說出一番「感人肺腑」的話,主要說他們因為不能捕捉野獸,斷了財路,而政府的補貼杯水車薪,他們無以為生,因此希望來看動物的遊客慷慨解囊。此情此景,遊人不解慳囊者幾稀,「賓主」盡歡,不在話下。八月初消息傳來,為了協助保護野生動物組織達致減少甚至杜絕「炫耀性狩獵」,令「賒數」的同類不致被殺戮,多家美國航空公司相繼宣布拒絕運載「奇獸」(Exotic)的屍體,確是野獸不致被殺釜底抽薪的方法,若為全球航空公司仿效,意味再沒有人有射殺受保護野獸的誘因,因為「戰利品」無法運回家,還有誰會花大錢去做無效益的事。美國航空公司的做法確有宏效,只是如此一來,許多非洲(拉丁及南亞)國家會斷了出賣「猛獸捕殺權」的利益,不僅政府收益下降,野生動物導遊以至猛獸出沒地區的鄉民的收入亦將大幅萎縮!- j* @0 H" Q2 [" H3 [: A% _/ c
5 q O: r8 r' Y) L. k hos.tvboxnow.com三、) C/ G" g7 X$ B$ m' Q+ Q
tvb now,tvbnow,bttvb# o* m: w9 v7 ]# ]. Q
物質文明日益進步,人類繁殖速迅,耗用的天然資源和佔用的土地日多,令野生動物處於被趕盡殺絕的困境,其數目日少一日,不難想像。為了令野獸不致走上「滅族」的絕境,經濟學家認為惟有落實「公地悲劇」(Tragedy of Commons)理論可救之;此理論本欄說之已屢,不再囉嗦。事實果真如此,只是人性複雜易變,並非一套理論便能化解危機。經濟學家的看法甚簡單,在無主因而無人管理的「公地」放牛,野草很快被吃光,由於無人願意播籽種草(恐草為非其所養的畜牲吃掉),不久後草地變成寸草不生的荒原;在「公地」生活的動物,以其肉其皮其角其牙均有經濟價值,因此很快會被獵殺殆盡,因此,把野生動物圈養在國營或私營公園,園內的一切生物有主(國有或私有),主人為保障私有產權,會立例會派員保護,如此動物便會世代繁衍。這種理論無懈可擊,然而,自私貪婪的人性無法改變,利誘之下,必有「獵場守衞(Gamekeeper)當兼職偷捕者(Poacher),而業餘獵人如保爾瑪輩,通過層層手續及花點錢,可把「非法勾當」推給前者。不過,所有這一切,都因制度不健全而起,這是極難扭轉的。兩位著名法國社會學家約十年前的著作《新銳的資本主義》(Luc Boltanski and Eve Chiapello: The New Spirit of Capitalism),指出資本主義雖以追求最大盈利為標的,但存在兩種互相制衡的力量。其一支持資本主義結構,堅信資本家可以在法律容許下「創造利潤」;其一對此持批判態度、設法加予約制。作者們認為在個人層面,資本家會「不擇手段牟取最大利潤」(May attempt to repress and displace challenger to the primacy ofprofit-making),在制度層次因此必須嚴格地監管資本家的作為。惟有如此,資本主義才能不斷向前發展、「造福全人類」。非洲保護動物的情況正好符合這兩位法國學者的分析,把動物圈養受保護,即把牠們從公地趕入私地,本是極佳的設想;可是,由於疏於監管甚至監督者監守自盜,那在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如某些「半開化」的非洲國家是常象,遂有猛獸被殺於保護區及被誘出保護區被殺的「意外」!6 h+ H1 s! {; A& P: z, n7 J
tvb now,tvbnow,bttvb+ e; P) e O4 O D; B
除非全球各國的航空公司和遠洋輪船公司都拒絕運載野獸屍體,不然,筆者相信會有更多珍禽異獸因土著出於「求生」的捕殺及「炫耀性狩獵者」的狩獵而有在地球上消失的一天。大家當然要各盡所能地阻止這一天的到來,但基於自私貪婪的人性,真是談何容易;八月二十四日「生命科學」網站bioRxiv貼出一 文,指研究顯示人類是多種古代動物絕種的元兇;沿此路進,若干世代後地球上更多野獸——比如非洲五猛獸(Big five〔game〕)獅、象、水牛、豹及黑╱白犀牛——被絕種,不足為奇。不過,退一萬步看,即使絕種,亦不等於屆時的人類無法見識這些猛獸,因為「機械寵物」(robotic pets)已快「有售」,隨街奔跑不食「人間煙火」、不會隨處大小便的「機械猛獸」,亦將在不久後的大街小巷閒蕩、與行人「擦肩而過」!當這種情況出現時,窮國的野獸保護區已改變用途,成為畜牧耕種區,就經濟發展角度看,對這些國家大為有利,彰彰明甚;而大城小鎮的動物園則可能成為閒人請進的公園或物業發展項目——這種發展方向是否對城市有積極意義,有待發展商、城市規劃者和環保分子的「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