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孫和聲/刺激內需難挽景氣頹勢 [打印本頁]

作者: angel987    時間: 2015-6-11 08:24 PM     標題: 孫和聲/刺激內需難挽景氣頹勢

馬來西亞在1998年後,轉向注重服務業與內需,公私部門債務遂節節上升,尤其2008-09年後,更因出現大規模刺激內需政策更加速攀升。未來的GDP 增長率能否快速?從中期來看,由於公債、企業,家債偏高,油價、油棕價格皆不理想,外加新實施的消費稅具有抑制增長作用,可以預見,未來增長率難以樂觀,前景無法看好,日子更不好過。要否把家債從87.9%減至75%的水平,國行為此進退數據。
5 @& x: M  Y8 ~2 U2 `# b6 p經濟活動、政治秩序及世俗(或非世俗)的信仰體系,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要件,其中食衣住行,更是重中之重。不論古今中外、先進或後進國家,都離不開「搞經濟」這個國計民生的大課題。對政權而言,長期經濟衰退,更會危及政權。在馬來西亞,近十多年來,經常聽到內需(Domestic Demand)這一用語,也常在媒體看到政府年度預算案或總債務,佔全國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多少百分比的報導。GDP是一國在特定期間,如一年或一季度內所生產或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的總值,有著不同的呈現方式。os.tvboxnow.com9 G# r) `8 _! G5 _: ^
在2014年,馬來西亞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Nominal GDP)為1,070兆令吉,2013年大約是9千867億令吉。一般所謂的經濟增長率,實指GDP增長率。在2014年,馬來西亞的增長率為6%,較印尼、泰、新、港、臺為高。從經濟活動的形態來看,2014年的服務業、制造業、礦業、農業與建築業在GDP的構成比,分別為55.3%、24.6%、7.9%、6.9%與3.9%。各產業在此增長的貢獻比個別為:3.5%、1.5%、0.3%、0.2%與0.4%。
9 r. s4 r$ H% Q+ T( {* B公仔箱論壇提早脫工業化 產業升級受挫
" u9 l/ m# j. z( F8 P# ^) I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u1 _0 F! U$ Y
由此構成比可以看出,服務業是國內最大產業,內容包括批發零售、金融與商業、服務、教育、醫療等,故也稱為第三產業。在越發達的國家,服務業在GDP的佔比越高,多數發達國家的服務業中在GDP的佔比為70%左右。可以預見,第三產業的佔比也會節節高升,同時,也意味著其他產業的佔比會遞減。如在2001年,制造業在國內的佔比為30.3%,但目前已跌至24.6%。對馬來西亞來說,這不是好現象,因為尚未充份工業化,經已出現工業退化趨勢。這項脫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是抑制國家產業升級的主因之一。因為過早服務業化與脫工業化,無形中將減低一國的發展潛能。實際上,高收入國如日、臺、韓主要就是靠高端製造業實現高收入國目標。
& p- ^& Z! M9 H* `3 z! A自2014年以來,納吉政府嗜談經濟轉型。在經濟學裡,轉型泛指由農轉工、由工入商(服務業的轉化進程,只是在農業與工業,也稱為第一與第二產業;在馬來西亞第二產業包括制造業、礦業與建築業,而農業則包括農林漁牧等)尚未充份現代化與高層次之前便進入服務業,普羅大眾的薪資水平不易大幅提升,這是當前社會共同面對的困境之一。因為在性質上,服務業較勞動力密集,可貿易性(tradability)較低,較不易出口,也較難大幅提高生產力——除非是高層次如專業性服務業如醫生、律師、會計師、科研人員等,只是這畢竟是少數。8 h' X) Q4 ^2 R* n& O: b, k
自1998年以來,由於經濟動力來源已從投資與出口轉向內需(特別是消費性內需),馬來西亞過早轉型為由消費驅動的經濟體。這一點,也可從支出佔GDP的結構一窺究竟。在2014年,在1,070兆令吉的GDP裡,消費佔了65.7%(其中民間佔52.7,公共佔13.2%);投資佔27.3%(民間佔17.5,公共佔9.8%),而凈出口則佔8%。
- ?7 ?8 D! L7 N& Rtvb now,tvbnow,bttvb從2014年6%增長的貢獻比來看,消費的佔比為民間消費的3.7%,公共佔0.6%,一共是4.3%,餘下的是,投資佔1.8%,公共佔0.3%,而凈出口則佔0.5%。簡而言之,由消費與投資構成的內需佔了GDP的93.1%,外需(即凈出口)則佔大約 8%。
1 G1 A- p% d; t% ]- ]tvb now,tvbnow,bttvb以馬來西亞這類高度開放的經濟體而言,由於經濟規模不大,若要持續高速增長並促進產業升級,總得在一段頗長的時間內提高外需來推動增長,這些例子可參考1960-80年代的日、臺、韓、新、港或1990年代的馬來西亞。從提高人均收入與薪資水平的角度看,這個出口仍需靠高增值(high value added)的出口,而且是高技術含量的製成品。究其實,一般上除了旅遊業外,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難與發達國家競爭。印度雖是例外,但其資訊產業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畢竟有限,這也是其薪資水平遠低於中國的主因。馬來西亞在1998年後,轉向注重服務業與內需,導致公私部門債務節節上升,尤其是2008-09年後,因出現大規模刺激內需政策更加速攀升。
& A4 Y5 \5 P2 w! H赤字冠絕東盟 瀕臨債務危機
  V! m" `! ~) u! ^( f% w$ z* |(照片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Reuters)
# A- B# o" \2 \, w4 r+ J8 w/ ttvb now,tvbnow,bttvb自2010年以來,馬來西亞年度預算赤字經常高於東盟諸國,其結果就是,公共債務與家戶債務也遠高於印、菲、越等國,為未來經濟增長添不少阻力,因為公私部門得挹注更多資源來還本付息,進而削減了可用於生產性投資的資源。根據國家銀行2014年度報告,馬來西亞家戶債務已高達9千404億令吉,佔 GDP的87.9%,其中多為房貸與車貸。國行雖指出,由於資產升值,家戶金融資產也從2010年的1.3兆令吉,升至2014年的2 兆令吉,但這裡也潛伏危機,不可輕忽。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等國,正是因資產泡沫破裂,陷入債務危機,前車可鑑也。因此,即便從帳面來上看,家戶金融資產相當於家戶債務的大約200%,卻未必是可靠的防火墻。
" H! _" q; f" H+ B# L  Ttvb now,tvbnow,bttvb其實,不只家債,企業債務也從2010年GDP的89.7%飆到2014年的96.9%!外加上公共債務也已高達GDP的53%(還不包括政府保證的或有債務contingent debt),加總起來,債務總額已高達GDP的大約240%;同理,外債額度自然也水漲船高,從2010年的4342億令吉,劇升到2014年的7447億令吉。隨著美元走高、馬幣貶值,還債壓力勢必加重。os.tvboxnow.com* O6 X1 U, z: A7 G% M5 x
這裡頭的關鍵是,馬來西亞未來的GDP 增長率能否快速?從中期來看,由於公債、企業,家債偏高,油價、油棕價格皆不理想,外加新實施的消費稅具有抑制增長作用,可以預見,未來增長率難以樂觀。易言之,未來前景無法看好,日子更不好過。要否把家債從87.9%減至75%的水平,國行為此進退數據。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