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馬來西亞] 關志華/產製本土認同電影:周青元與黃明志 [打印本頁]

作者: angel987    時間: 2015-6-2 09:06 PM     標題: 關志華/產製本土認同電影:周青元與黃明志

許多華裔電影工作者對「本土性」的徹底擁抱,是為了在排他且具偏差性的國家政治與制度中尋求定位,希望開拓有限的本土華語電影市場。這些片子亟需為本身「正名」,不斷頌揚本土色彩和文化經驗,放大華裔馬來西亞人語言運用的混雜性和本土腔調,為觀衆端上本土景色和風俗文化的拼盤。某程度上,黃明志的作品代表華裔對國内族群政治的反撲,迎合華裔佳節情感需求的周青元則強調華裔身份認同,但這些靠認同政治維繫的華語電影工業,到底可以走多遠?os.tvboxnow.com* I* {" n0 d! ?0 f3 b
馬來西亞華語電影的文化氛圍丕變,從數碼獨立到雨後春筍的商業製作,圍繞華語電影掀起的議題,也從對白語言比例、娛樂稅回扣,到目前雖獲「承認」為國產電影,得以依據強制放映制度推出,仍因有限的配額競爭,無法排入理想檔期(通常是華人農曆新年)。大多數本地華語電影有國外華裔明星助陣,但依然不是票房保證。雖然《一路有你》(2014)賣個滿堂紅,但大多數華語電影還是面臨票房壓力,如何奮力生存,依然是經營者苦苦思索的問題。
1 f; C! g/ V7 i- X6 ?. {8 J; n6 u公仔箱論壇今年初由李勇昌執導的青春劇《小電影》,因票房不佳極可能在農曆新年期間提早下畫。李勇昌對此感到失望,不了解這部自認拍得最好、頗得好評的作品,爲何最終卻票房慘澹。他呼籲觀衆讓電影口碑相傳,創造《一路有你》般的票房奇蹟,也憂心缺乏觀眾支持下,本土華語電影將逐漸絕跡戲院。公仔箱論壇0 C9 c. g' c+ X3 V0 c9 @
該如何解釋馬來西亞華語電影票房趨向?爲何某些電影吸引觀衆蜂擁入場,其他卻乏人問津?決定一部電影是否賣座的因素是複雜多樣的,也許與電影宣傳有關。像周青元賣座的「下鄉三部曲」——《大日子 Woohoo!》(2010)、《天天好天》(2012)和《一路有你》,憑靠電影製作公司Astro龐大的宣傳機器,自然比其他華語電影佔優勢。但強大和高預算的宣傳攻勢,不一定帶來亮麗票房。砸錢大肆宣傳卻票房慘淡的例子,在好萊塢比比皆是。
' S$ e/ i* B# ^/ W明星藝人也從來不是票房保證,世界各地的電影工業不乏擁有大卡士卻慘賠的電影。叫好叫座的《一路有你》則運用了多位名不見經傳的素人演員。有些評論者認爲改善電影政策,有助於保護電影的票房與生存,但我認爲強制性放映制度未必能吸引觀衆入場。
! X: @+ b  E7 j% E: H" l% oos.tvboxnow.com
7 M, W: V6 I& B8 A. W  K公仔箱論壇發聲反撲:族群政治下的黃明志
7 p. C" H2 o' f0 V% ]3 aos.tvboxnow.com除了周青元的「下鄉三部曲」,本地票房較高的華語電影還包括黃明志的《辣死你媽2.0》(2011),無論在宣傳或其他圍繞著電影的議題上,都刻意強調、宣揚「本土身份認同」。9 {  I7 m7 C7 E. C$ @, W- S
先從《辣死你媽2.0》說起。衆所周知,創作者黃明志在馬來西亞是一位頗具「名氣」的爭議性人物。加上媒體大肆渲染,從改編國歌、〈我要回家〉、〈邱老師的ABC時間〉,到發表族群主義言論的〈呐〉等歌曲,黃明志被標誌成某種「族群政治下的華裔」發聲人物。: B( K! N# j- u1 ~8 U: a$ ~  d7 o* @
期間,黃明志一系列「我要見首相」的動作,也使到這部電影未映先紅。馬來民族主義團體抗議上映、巫統喉舌《馬來西亞前鋒報》(Utusan Malaysia)口誅筆伐,更添加了電影的爭議性和話題性,反過來變成最有力的宣傳。黃明志不斷強調抨擊國内族群主義、消除族群間偏見的意圖,以及本身的愛國情操。電影放大國内文化混雜和拼貼的同時,也不忘通過華裔和馬來裔簡單的「從對立到和解」的關係,來建立華裔的在地身份認同。它的700萬令吉票房,某程度上也是華裔對國内族群政治的反撲,為黃氏代表華裔的本土認同投上支持票。
2 M' b8 U6 h. o) @. K; Itvb now,tvbnow,bttvb消費溫情:販售「全民」的周青元
1 E  O1 }5 n  B( b0 mos.tvboxnow.com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周青元,每每出手就票房非凡,讓中文媒體和華社欣喜若狂。然而,周氏電影有著神話般的地位(至少我認爲中文主流媒體有這種傾向),除了地毯式轟炸宣傳,主要是因爲這三部電影都在農曆新年檔期上映,迎合佳節歡慶的特定消費氛圍,運用淺顯易懂的城鄉二元對立(《一路有你》加上了文化衝突),最後往往出現溫情氾濫的大團圓結局,符合華裔佳節的情感需求。
8 M) H3 c3 D# w$ r* J+ b& F7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 v* `4 N/ e最重要的是,這三部電影無論在宣傳或議題上,都在強調「本土性」和「本土身份認同」。《大日子 Woohoo!》中主角們在東海岸的米昔拉海濱小鎮翩翩舞虎,劇中來自Astro電視頻道的電視記者(自我行銷)說道,舞虎是「華人傳統文化」,我們必須「用心感受華人的生活面貌」。教導舞虎的師傅連八記,也對著鏡頭說:「要記得歷史、記得文化。」《天天好天》將安老院置於景緻優美的稻田山色中,一件印上全馬各州地圖的T恤,隱約帶出了華裔馬來西亞人的身份認同。
$ _/ d7 b7 }  s4 |$ D8 q; K+ gtvb now,tvbnow,bttvb《一路有你》更是帶領觀衆品賞山水景色和文化薈萃。從中馬的翠綠金馬侖高原到北馬檳城獨特的姓氏橋和拜天宮儀式,再到南馬的神靈巡遊,最後跨渡南中國海到沙巴明媚的海濱。周青元的「全民電影」口號,似乎在華裔觀衆群中一呼百應。主流中文媒體更爲這「全民」口號搖旗呐喊,一時間「全民護航」、「全民力挺」、「全民參與」、「全民爸爸」、「全民女神」、「集合全民力量製成的熱氣球」等字眼詞彙充斥媒體報導。
: q7 j" \2 h' I# o: ?os.tvboxnow.com這些華裔電影工作者對「本土性」的徹底擁抱,基本上是為了在排他且具偏差性的國家政治與制度中尋求定位,也希望開拓有限的本土華語電影市場。這些片子亟需為本身「正名」,必須不斷頌揚本土色彩和文化經驗,放大華裔馬來西亞人語言運用的混雜性和本土腔調,為觀衆端上本土景色和風俗文化的拼盤。
* {0 m. M; P) e* R6 e9 Y0 Ktvb now,tvbnow,bttvb本土性與政治意識一拍即合5 y7 c' `7 u; j3 w0 T& d5 o
當然,本土場景、文化、腔調等,也不一定能夠吸引華裔觀衆買票進場。但這些電影強調的本土意識,卻恰恰跟現今華裔的政治意識與認同傾向一拍即合。被「我愛馬來西亞,但馬來西亞愛我嗎?」的情意結和不安困擾多年,華裔無時無刻都在渴望國家的召喚,以便建立完整的自我主體。這些導演的愛國姿態和對在地認同的大聲宣揚,對多年感到「沒有安身之地」的華裔,無疑有著一定的感染力。這些電影仿佛成爲了華裔認同的出口和發聲渠道,最後激發了買票支持的意願。周青元正是善用這股認同意識的佼佼者,再加上主流中文媒體推波助瀾,他的作品每每在票房上青出於藍。
/ i; k5 C: g% J4 T. B4 ?友人曾經指出,因華裔觀眾鑑賞能力漸已提高,許多粗製濫造的本地華語電影難以蒙混過關。但我認爲,華裔對本地華語電影的接受,往往是電影認同和政治議題導向的。仿佛比較鍾愛這種「華裔本土認同劇」,其他本土攝製的商業類型如恐怖、驚悚、青春等都受到某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仍傾向買票支持其他進口的類型電影。除了政治功能外,難道華裔對本土華語電影的製作水準和敍事技巧不具任何期待?又或本土生産的華語電影(尤其類型電影)在水準和敍述技巧上,仍與外國電影差距甚遠?
) G. [( x$ n* N$ J+ F* g公仔箱論壇
. o7 i+ m# p: q' w( Vtvb now,tvbnow,bttvb撇開電影製作水準不談,《小電影》在票房上的滑鐵盧,也許是因爲不夠爭議性和話題性,缺乏馬來右翼團體「關注」,以及低度的政治功能。李勇昌或許不夠強調自己「愛馬來西亞」,也不諳製造「全民效應」。問題是,這種靠認同政治維繫的華語電影工業,到底可以走多遠?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