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區秀詒/飛行器與巫師:影像與想像的制約及可能 [打印本頁]

作者: angel987    時間: 2015-2-3 07:59 PM     標題: 區秀詒/飛行器與巫師:影像與想像的制約及可能

邊界的消解,在影像的歷史當中,從來不是新穎的概念。隨著20世紀末影像機器的發明,和數十年後對於一種激發「觀者」能動性的想法,依然在主流影像論述中屹立不搖。無論前者或後者,皆仰賴已被循序建構的動態幻象。當然,網路邊界的消解是否屬實,非常讓人懷疑。以邊界消解之名建構的謠言屬地,不啻為一種影像科技進步觀的迷思。
% O$ t/ Z3 G2 ?( H- q什麼時候開始,坐在電腦螢幕、智慧型手機或平板前的你和我,不時變換身份,儼然一個身體座標大致固定但意識快步移動,雙眼隨時啓動視覺追蹤和追擊系統,單憑網路上一張電腦繪製的飛機模擬路線圖,即可迅速在意識中補足那些看不見的影像,馬上建構一組電影場景般的連續畫面。在數位發光體前的每一具肉身,如科幻電影裡的情節一樣,透過網路瀏覽,肉身在想像越界(從具體肉身可觸的世界,到想像的網路星河)的操演之下,繁衍出隱形的外衣,變身成為類似自動化飛行器的機械組合,雙眼俱有視覺追蹤的能力,能夠憑藉一張圖,馬上讓意識的眼睛追蹤到飛機抵達某地方之後,機上之人出現的所有場景。, x( y1 T; h0 G1 f% s3 R
這些場景,以影像的方式在腦海中搬演。於是乎,如果機器和科技的出現象徵著一種「進步」,一種必須走在時代「尖端」的「進步」意識,那麼,擁有隨時上網這種優渥條件的我們,彷彿已變成了更「進步」的那一方。從以機器或科技作為工具,「進步」到將自己「組裝」成「飛行器」,遨遊在看似沒有邊界的網路領空。% X. U; c' ]  c" Y& s# Z
2 a' Y3 A6 w! O4 e  t; {
「全景」激發觀者的能動性
  H, B2 w0 X$ b8 Q( _8 M9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邊界的消解,在影像的歷史當中,從來不是一個新穎的概念。早在19世紀,工業革命尚未席捲而來時,歐洲盛行的「全景畫作」(Panorama),就提出這樣的想法,且更進一步奠定了影像在奇觀(spectacle)製造與生產線上的領導位置。然而,有趣的是,「全景畫作」本身形式的演變,隨著工業革命緊湊的步伐,乍看之下引領群眾朝進步的現代性邁進,事實上卻反過來促成意識動能的怠惰。1 K4 b# I( L( W
從早期黑暗建築里唯一的光(既360度環形畫作是光源的唯一所在,要步向光明,需先攀爬幽暗的樓梯,這樣才能迎接光亮到來的震顫),觀者必須透過身體位置的變換,建構無邊界無縫隙的「全景」畫面,到機械時代的到來,「全景畫作」更名為「移動的全景畫作」(Moving Panorama),人們端坐在椅子上,在有框限的視角內看著畫作在眼前滑動。身體的動能,隨著邊界的出現而慢慢消失了。於是,隨後20世紀末影像機器的發明,和數十年後對於一種激發「觀者」能動性(期望被動的觀者,變成主動的觀者)的想法,依然在主流影像論述中屹立不搖。無論前者還是後者,皆仰賴已經被循序建構的動態幻象。從動態幻象尋找動能,似乎也沒什麼值得懷疑的。
3 F  F  D6 J. V+ r( h/ F  q9 t法國學者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在〈地形失憶症〉如此寫道,「觀眾在藝術家的激勵下,通過某個人物來跟蹤一個動作的展開,用目光掃視這個過程,就會產生一種動作自行完成的幻覺。這種幻覺並不是通過視覺暫留(persistence of vision)——觀眾眼睛對光線刺激的感光性——機械地製造出來的,如同連續攝影裝置啓動同時鏡頭時那樣,而是自然地產生的,它通過啓動觀眾的目光而產生。」 。
+ H7 L6 P# y9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種透過啓動觀眾目光自行產生看得見的影像,其所描繪的,固然是一種讓鏡頭攝影機附身於血肉之軀,游移於靜止雕像上的幻覺。然而,無論自覺與否,這種動態的幻覺本身若被過度依賴,卻也可能是疲乏與徒勞的顯現與動能消失的先兆。不同於維希留描繪的幻覺,自我組裝的「飛行器」看似或可成為一種新的動能。可是,在過度信仰影像科技進步的今日,恰恰也是這種「飛行器」的形成,讓意識中所建構的追蹤系統試圖模擬真實軍機,阻擊那形象鮮明的假想敵。「飛行器」所承載的可能動能,卻因為網路表面上邊界的消解,而搖身一變成為人云亦云的所在。這當中由機器影像(這裡指的機器影像裡的「機器」,是在網路世界中化身為「飛行器」後的肉身,在其意識中建構的影像)所啓動的所謂「想像」,卻是一些已經「模組化」(module)、看似沒有邊界實則已然被制約的想像。
: u# I* N* w- E, c& Z+ f9 Htvb now,tvbnow,bttvb當然,網路邊界的消解是否屬實,是非常讓人懷疑的。以邊界消解之名建構的謠言屬地,不啻為一種影像科技進步觀的迷思。2014年歲末,馬來半島東海岸發生大水災前,首相伉儷乘坐國家專機前往國外度假。水災發生後,首相旋即回國,夫人與國家專機卻不知所終。網路上隨後出現一張張國家專機的飛行路線圖。這些路線圖在網路媒體與社群網路大量散播,底下的留言卻往往都是以不一樣的修辭法在指涉相似的想像,建構的是同樣的場景,既首相夫人穿梭於一家又一家的名牌商店等。留言最後都變成一種自以為充滿想像力而其實千篇一律的諷刺與謾罵。2 a. n- A" k% G, D

2 m2 q" V- H: w2 u3 B飛行器於幻象中難覓方向
+ y% i) S# p! h6 t1 m-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於是,原來看似充滿動能,不斷往前移動的「飛行器」,在謠言的不斷沖刷之下,其動能瞬間變得徒勞,逐步陷入由調侃與憤怒所佔據的危機之中,想像力也因而慢慢變得制式化而最後消失。先不論那架繞了地球大半圈的專機背後真相如何,或其所延伸的價值、道德以及操守問題,「飛行器」如今附身於你我的身上,一同在虛晃的動能幻象中找不到方向。
1 R/ q# L* S(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此刻,在凡事強調往前看的當代社會情境中,在意識中自我組裝而成的「飛行器」,表面上看起來是附庸於科技進步觀,是被時間不斷往前推的「產物」。那種網路邊界實際上並無消解,影像動能消散的狀況底下,「飛行器」是否有可能從往前飛行不回頭的宿命中折返。然後,影像才得以有機會重新尋找動能的可能。os.tvboxnow.com- |0 v! Z+ e0 u9 U" T5 I. w8 j
或許,我們需要成為「飛行器」和「巫師」,兩種看似特質相悖之物的結合體。這裡所說的「巫師」,並非那個許多人所唾棄的落伍信仰,而是若印度學者阿席斯•南迪(Ashis Nandy)在〈巫師、蠻夷之地與荒野:論異見之可聞與文明之未來〉所寫:「這裡的巫師並不是作為所有不可籠絡的異見的英雄符號,而是作為更適度的抵制主流知識政治的象徵,其否定方式和範疇在檯面上沒有任何意義,但卻似乎總是觸及檯面兩側的被剝奪者。巫師不是專家,他或她不可能被制度化的過程生產出來或籠絡住。他在一種轉化性的經驗中產生,接著,宣稱自己是另一種看待現實、介入現實方式的見證,因此巫師是神秘的治療師和認出魔鬼的驅魔人的結合體-不管這些魔鬼流行還是不流行,傳統還是現代。巫師一腳踏在熟悉的世界,一腳抽離在外;一腳踏在現在,一腳踩在未來-或者照有些人的說法,置於永恆之中。」os.tvboxnow.com6 I0 l5 [8 l* m) L; a
如此,「飛行器」和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同時「一腳踏在現在,一腳踩在未來」的「巫師」相結合,而非一味附庸於處於往前姿態的進步觀底下,我們才得以從中打開想像的可能。一旦想像打開了,才有可能去撼動今日社會、體制、國家機器底下那些迂腐的陳腔濫調吧。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