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o" r5 B0 a/ h( V1 Z' w7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上世紀80年代外商來到中國,沒什麼地方去,所以國內才引進了高爾夫,讓外商在閒暇之余能有個地方待。那時的高爾夫,就像當時建造的五星級酒店和國際機場一樣,就不是給普通大眾準備的。”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前副主任崔志強曾對媒體表示,高爾夫正是在改革開放後招商引資的背景下進入中國的。! e6 s$ |" i) P+ f; D( a
# m9 @# T$ w# ` O, c
業界認為,1984年,由霍英東、鄭裕彤等出資創建的中國內地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對外開放,標志著現代高爾夫球運動在中國的起步,填補了中國高爾夫的空白。“那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高爾夫是一個新鮮事物,大家的態度都很盲目。”一位從事球場經營超過20年的業內人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當年國內的高爾夫球場,主要是香港、臺灣和日本商人在經營,“內地資金進入很少,參與的人也不多。上世紀90年代初,僅有100多人(不含外商)打球,而現在北京的高爾夫球人口就有近10萬人”。 " o j/ o+ t; F) I* `公仔箱論壇2 ?! K8 [7 O$ C% S" g3 k
“當時,外商都會看這裏有沒有球場才會進來。”該業內人士表示,1993年以前,作為改革開放的産物,高爾夫在招商引資、美化環境、培養運動員和提高當地農民收入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1993年以前,國家是鼓勵發展的,那時環境還行”。1 x1 _9 Y: N; c
os.tvboxnow.com* d# f. Z0 G* v% A
但隨著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和城市人口流動的加劇,一些人迫切需要通過某些方式“標新立異”,並尋求社會認同,所以,我國高爾夫運動的消費主體從那時起,便成為改革開放後的“新富人群”,而官員也逐步進入了高爾夫的“禁區”。據崔志強回憶:“當時,有黨員幹部廉潔自律的規定,主要內容是不得在工作時間,不得用公款進行高消費的運動,主要就是針對網球、高爾夫和橋牌。”在1994年~2003年期間,時代洪流中的高爾夫聽到了“限制”的聲音。tvb now,tvbnow,bttvb$ J4 s( V$ T: P5 m$ x
# j. A; m5 L w. P7 C5 b5 Ytvb now,tvbnow,bttvb “在政府的宏觀管理下,按計劃經濟來做的項目,相對發展得較好,如跆拳道和藝術體操等。而民間力量較大,通過市場需求引入的項目,通常會經歷無序的發展階段,比如臺球、保齡球和高爾夫。”鐘秉樞表示,保齡球佔用資源相對小,臺球也在街頭巷尾經歷過整頓,相對而言,高爾夫的特殊性容易被貼上標簽,“高爾夫從民間引入卻並非面向草根,且場地要佔用大量水土資源等,一開始便埋下了畸形發展的種子。” . E, h7 K3 \2 o( L( r6 O' K 5 |0 j, k; C) o- ~# xtvb now,tvbnow,bttvb 于是,199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中發[1997]11號),該文件明確“禁止徵用耕地、林地和宜農荒地出讓土地使用權,用于高爾夫球場、倣古城、遊樂宮、高級別墅區等高檔房地産開發建設,以及興建各種祠堂、寺廟、教堂。”作為業界指南,朝向集團在其發布的《2013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中,對這份普遍認為是來自國家層面關于高爾夫用地問題最早的政策,解讀為“這一政策是持續的、穩定的,並且我們認為將會是更趨嚴厲的”。 ]5 J" s0 s8 X* Y! r/ x
2 X# l& f' ~6 V+ s(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冷政策與熱市場對撞出十年尷尬 ! g v* J2 v2 {% z w: ktvb now,tvbnow,bttvb2 n, p+ \: t% f [1 k l+ ~# a
“1949年,新中國成立,毛澤東便禁止了高爾夫,因為它被視為資本家專享的娛樂方式。2004年,高爾夫球場再次成為非法,因為當時政府要保護農地。”去年,英國《獨立報》的一篇文章,標題直接道出中國高爾夫自2004年以來學界定義為“禁止階段”的景象——“中國高爾夫禁止卻繁榮”。 : F: g4 y; ~' `tvb now,tvbnow,bttvb L, F, }& h7 U9 A, l& M" o+ P 朝向集團的解讀在歷史上找到了證據。2004年1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此後10年間,又下發了相關禁令近10道。但據《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顯示,全國高爾夫球場數量卻由2004年的178家增長至2013年的521家,我國高爾夫人口已突破百萬,核心人口也從30萬發展到40多萬。 & r2 [) Q( J x! u5 b8 _0 Ros.tvboxnow.com ! v2 ]: j: b1 F1 v3 `os.tvboxnow.com 在數字飆升的背後,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權威人士看到的是GDP的力量。行業數據顯示,一座18洞高爾夫球場的投資成本在1.5億元左右,每年的維護成本約為3000萬元,“但全國能有盈利的球場少之又少,因此,球場老板必然需要的強大經濟實力,多來自金融和房地産行業。尤其是房地産業,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該業內人士看來,房地産和高爾夫球場在過去十幾年中迅速增長,二者密切的關係,讓來自國家層面的“規范”屢屢未彰。“這與地方政府的政績挂鉤,因此,地方政府就是現如今高爾夫球場以各種非高爾夫名義出現的保護傘”。 ' F4 |) M. `! i/ g2 Ntvb now,tvbnow,bttvb ) v0 @+ ^8 J. A: l. N5 e0 X7 C 這種情況,曾被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李建勤視為高爾夫球場違規建設屢禁不止的突出表現,“高爾夫球場往往配套建設高檔商品房,可借建設高爾夫球場之名,行大規模建設高檔商品房特別是別墅之實,以鄉村俱樂部、城市公園和休閒公園的名義建設高爾夫球場,開發房地産。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門違反國務院禁令,批準建設高爾夫球場”。 - \# L O5 \* b" n 2 N0 w; Q% x$ o. G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這樣權力庇護的背景下,從進入中國便面向高端的高爾夫被涂上了神秘的顏色。“什麼人才能進行高端消費?”政策屢禁不止下的曖昧,以及中國高爾夫球場“私人俱樂部”的性質,讓“腐敗”在高爾夫運動私密性特徵的背後有了被“猜想”的空間,“一張會員卡動輒十幾萬元或幾十萬元,官員自掏腰包,恐怕難以消費。”曉磊曾是南方某一線城市一高爾夫俱樂部的行政人員,沒辭職前,他總在想“高爾夫哪兒來那麼多標簽?”曉磊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浪費”、“佔用耕地”和“污染”等問題,“其實業內也有一些解決辦法,比如很多球場實際上是建在垃圾場上的,自然條件差,改造成本還高;另外,對污染問題,如果選擇進口合格的農藥,實際造成的污染和想象並不一致。球場靠草吃飯,污染過于嚴重,飯碗也就砸了。”但全國五六百家球場,是否都能按規矩行事,曉磊表示懷疑。于是,在2014年感受到政策的凜冽後,他決定離開高爾夫行業,“反腐肯定存在官員因此落馬的情況,環保也勢在必行,所以,整改之後,能規范很多行業行為,也許以後會是一個不錯的市場”。os.tvboxnow.com, ?* R% w/ \' ]- a) l8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