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 w$ U1 Y, ]; y1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不僅如此,市場還會出現一個自然淘汰的現象:膽粗敢博的經營者大膽借貸,自然得到更高的利潤,能夠擊敗其他同業競爭者,或者可以通過併購,把他們趕出市場。此時,剩下的經營者更能使投資和GDP增幅上升。市場如是,在大陸那種鼓勵官員催谷GDP的政策底下,各級政府的領導層裏,也會出現同樣的淘汰現象;結果,愈能保官升官的官員,都是膽粗敢博的那種。8 a7 C$ ]0 X/ _( B
5 L/ y# K7 j/ Ctvb now,tvbnow,bttvb問題是,好景不常。假設外部環境變了,出口市場(外國)出現衰退,問題就來了。此時資產價急跌,實質利率攀升,借貸成本上揚,借貸額和投資都急跌,資產的抵押價值下降,槓桿比收縮,公司甚至可能遭到提早還款的要求。此時,GDP增幅就有急瀉的危險。 ! S, [" A: i, A: {8 z1 b+ {$ U6 d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4 v5 Q' d8 F8 `. [7 M- |1 u
在這個例子裏,信貸成本和資產價值在景氣周期裏,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時段,都是背馳的(好景時,資產升值,信貸成本下降;反之亦然)。這就是 Pettis說的「倒轉資產負債表」。以信貸支持的投資擴張有一個內設的特徵:好時更好,不好時更不好。這一點有豐富炒樓經驗的香港人當不太難理解。os.tvboxnow.com0 R! P' l6 K* N8 u8 K1 a
os.tvboxnow.com( j R8 S3 D* _2 j5 u
但問題不僅僅如此!Pettis進一步指出,經營者於好景之時會犯上高估自己經營能力的毛病;好景其實即是好運,但帶來的業務擴張和高額利潤,卻令公司以為是自己經營得法的結果。尤甚者,放在國家層面看,領導人往往就把好景之時的GDP高增幅看成是政策超正確。產生這個錯覺,後果不得了:當逆境初現時,經營者和國家領導人都會過於自信,堅持「一貫正確」的做法,甚或到了逆境全面顯現的時候,還會出盡吃奶之力加倍使出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絕招」,終於演出「孤注雙擲」。Pettis從自己當過一些國家的經濟管理顧問的經驗,介紹了巴西的事例,說明這個錯覺產生的過程,實足以加深不景氣時的GDP跌幅。 $ B3 K' J$ p @& f; o% @! s公仔箱論壇 / y# Y* Q- }+ w3 Utvb now,tvbnow,bttvb可能高報GDP增幅3 a4 x4 ^( A+ h3 Z
% w8 j( |, t# o. q/ |; a) |: B大陸領導人到現在還在千方百計創造更多信貸條件,鼓勵更多公司以「倒轉資產負債表」作為打翻身仗的本錢,可見「孤注雙擲」的故事正在重演。由此也可以看出一個傾向:在景氣的上升和下降時期裏,資產負債表的倒轉程度不是對稱的。「孤注雙擲」即表明,資產負債表的倒轉程度,是在不景氣時期愈發嚴重。( W4 J& _/ C, G$ E( O; J/ N
& |! b# ?% Z4 Y6 a# d9 N
Pettis指出,綜觀近世所有的「增長奇迹」,毫無例外都包括不同程度的極端「倒轉資產負債表」作用,以致在景氣之下的擴張時期裏,經濟表現出乎意料的好,但一旦不景氣出現(例如人口老化、外部市場萎縮等),經濟表現便急速加倍變壞,比預期的更壞更差。他因此估計,大陸經濟形勢逆轉導致的GDP增幅下降,距離完結點還遠,至少還得走兩倍那麼多的時程,即很可能還有十四五年。 5 _0 S: Y- f, ^ q5 W% ]公仔箱論壇/ U/ h1 @9 w( L6 q' h* Y/ l
Pettis強調「倒轉資產負債表」的景氣下行時期的壞效果,比上行時期的好效果來得更快更深,短期而言,GDP增幅一年大概跌一個百分點。如果我們看大陸去年的跌幅,並沒有那麼大。2013年第4季的GDP增幅是7.6%,2014年第4季的數字則是7.3%,同比只跌了三分之一個百分點。如何解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9 Z7 l) @6 U.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6 k& k- L
筆者認為,去年第4季的7.3%GDP增幅是高報了。如果看2014年末的一系列HSBC大陸製造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正好從稍高於50點榮枯線水準跌到稍低於50。也就是說,去年尾那一段時間裏的工業生產增幅基本上是零。在大陸的經濟裏,工業生產佔GDP的幾乎一半(44%),服務業佔46%,其餘農業等佔10%。如果工業生產增幅是零,而整個GDP的增幅是7.3%的話,服務業加農業的同期增幅就非要差不多15%不可。工業生產增幅既是零,工業所要求的服務的增幅大概也是零。如此,非工業有關的服務業增幅,就必須大幅超過15%了。數據顯示,2007年之後,工業生產的增幅一直都與服務業的增幅很接近;但工業生產這兩年十分低迷,去年第4季增幅跌到零【註5】。在這個情況底下,服務業當中的非工業有關的部分竟然能夠獨善其身,以大大高於15%的速度增長,就很難令人信服。2 e' k$ B# e% m# D6 K
# y+ A6 G; i4 s( Q4 |) Q5 u2 \李克強說過,大陸的經濟統計數字很多信不過;莫非去年第4季的7.3%GDP增幅含了「政治水分」?果若是,也沒什麼稀奇。為了京奧觀感完美,毒奶的消息捂住了會死人也還是捂住了;那麼,一個僅含一點水分的數字,也許真的不算什麼。/ M$ _3 f3 v8 _.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