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朱維理: 香港中國歷史科應如何加入香港史內容?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1-24 08:31 AM     標題: 朱維理: 香港中國歷史科應如何加入香港史內容?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1-24 08:33 AM 編輯 os.tvboxnow.com# g2 |# @: U+ U*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N% i% |0 b8 |: M
朱維理: 香港中國歷史科應如何加入香港史內容?
3 S4 x  s4 F% {! ^1 ?+ B3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U" B+ |) o4 d$ H; s% j4 z% b
[attach]3026443[/attach]tvb now,tvbnow,bttvb; }1 ]) z, Q, O  u3 q0 U( H3 }5 @

$ H7 b6 s# u, _" o
行政長官梁振英於一週前發表的施政報告,宣佈將改革中學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課程,強調要加強中國近代史、香港史及文化史的內容。然而,應該怎樣加強中國歷史科中的香港史部分,實為重點顧慮之一。此因若處理不當,必然會在現今緊張的社會氣氛中引起軒然大波,進一步加劇社會的不滿情緒。既然現行歷史科已有香港史部分,何不引此為鑑,互為補充?本文認為以「中港關係」教授中史科中的香港史最為合適,並透過指出現行歷史科香港史的不足,解釋「中港關係」於中國歷史科的需要。
: R, _6 h! ^8 q4 k1 i4 ios.tvboxnow.com

; A  `7 e3 `+ U1998年,香港史已加入到歷史科的課程之中,並沿用至今。初中的課程分為中一的「香港傳統的農村生活」、中二的「直至二十世紀初香港的成長和發展」及中三的「二十世紀香港的成長和發展」三部分,大體上以經濟轉型為中心,探討漁村(農村生活)轉型至轉口港,繼而發展至金融中心的進程,從而為學生勾勒出香港發展的大畫面,是一種以宏觀的角度詮釋的香港史教學。當中「中港關係」的課題置於中三的授課內容之中,包括「香港和辛亥革命」、「中國對香港發展的貢獻」及「過渡成為特別行政區」三部分,以探討二者近代以來的關係。
  R2 Z8 z7 i! V; J! Q4 j  H;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P* N& e# `& Gtvb now,tvbnow,bttvb然而,這種模式出現兩種局限。其一,中港歷史關係錯綜複雜、千絲萬縷,但現行課程中,只提及辛亥革命及回歸兩大重要史事,並未有對百多年影響中港關係的重大事件重新疏理,學生因而只能認識斷層的中港關係。其二,現行課程中只強調中國對香港的正面影響,對於香港於中國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互動關係未有刻意着墨,令學生無法真正了解中港百多年來的關係。os.tvboxnow.com& B" X! E( H  E5 ^; h. H
os.tvboxnow.com. H! Y) L0 g% p: ^7 {$ ~
故此,將香港史加入中國歷史課程,大有發揮的空間,也有迫切的需要。一方面,中港關係近年來往往成為社會焦點,有一些對中港歷史關係未有深入認識的言論因而出現,如反對中港自古以來有關係、或是「沒有中國,香港早就完蛋了」等的言論,都在激化二者之間的關係,對於香港而言沒甚益處。因此,教授正確的中港關係,有助社會理解二者的歷史發展關係,疏理清楚二者一直以來互為影響的關係,從而減少本地對中國的誤會,又可以說明香港一直以來在中國的地位。os.tvboxnow.com5 u& J. [0 ?+ K5 x( D, N
2 X& M! Y6 j) q! c2 s; A3 M% R
在學科上而言,以「中港關係」為切入點講解香港史,對於理解中國近代史以至是香港史也有莫大裨益。其一,這種做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另一角度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尤其香港演變為殖民地後,對於了解中國近代史甚有幫助;其二,保留香港史的完整,既可以探討中國歷史,也不會令香港史割裂,在學理上對二者相得益彰;其三,重新鋪陳中港二者的歷史關係,可以令學生對中港關係有更深的掌握。最重要的是,這種專題的做法與歷史科宏觀的授課方式可以達到相輔相成之效,而且授課內容與重點不同,既解決與歷史科重疊的疑慮,也有助於學生理解香港史的整體面貌。
6 V8 w) `  W/ x2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s.tvboxnow.com6 v$ L6 V2 y9 C, J1 L$ G
從發揮的空間而言,加入中港關係的部分,可以與中國近代史的部分互為補充。現行不少中史課本已有在講述每朝史事之後,加入專頁講解香港史同時期的發展的做法。這做法為現今最妥當的做法,此因香港於每朝的歷史中的記載不多,難以有一全面和深入的講解,只能以專頁式教授相關內容。然而,發展至近代史,由於香港的重要性對中國不斷提升,二者之間的互動便有所增加。因此以中國近代史中發生的史事,討論至與香港之間的關係,不但可以透視香港史的發展,又可以側面補充中國近代史的內容,更可以釐清中港的歷史關係。
; Y* {0 s9 y% B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f4 |7 _; p7 s* U: P2 a6 Q
舉例而言,在討論辛亥革命時,可以以孫中山作為切入點,除了指出孫氏革命思想與香港的關係,帶出中、港之間的政治聯繫,又可以提出孫氏曾要求進入香港境內的一段史事,並藉着港英政府拒絕孫氏的入境,說明中、港二地的政治關係時近時遠的特性;省港大罷工如何影響到香港民生問題,帶出中、港兩地之間的角力,以及二者緊張的關係;透過二戰後香港地位問題,指出中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受到英、美的壓制……凡此種種,不但能夠指出中、港二地複雜多變的關係,又能夠兼及兩者,保留中國歷史以及香港史的完整,對於了解中港關係更能有深一層的認識。公仔箱論壇  [8 @& z$ _* j' O
os.tvboxnow.com9 S8 B9 B. _# z* G
實際上,在中國歷史科加入香港史是有遠見的做法,既可以正視香港史的地位,又可以豐富中國歷史的內容。然而,最值得關注的是加入的方法以及觀點。筆者對於實際的教學行政沒有深入的認識,不敢對加入香港史的方法提出建議。但是,在課程設計的觀點上,筆者曾經為中史科的長期用家(中學生涯的七年),又在修讀大專課程時涉獵一二,因而對歷史教育的課程有很淺顯的看法。歷史教育放諸世界各地,都是政治工具之一,用以傳達政權對於自身的政治觀點。故此,怎樣詮釋香港史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成為了是次增加課程內容的重點。若果將香港史置於一種大中國史觀之下的話,香港史便成為了中國史的附庸,失去了其特色,在學理上不合理之餘,也有可能如引言所指,在社會引起政治風波。因此,政府實際上可以透過是次的改革,將有關中、港的論述作出調整,強調香港的地位,發揮歷史教育的政治工具功用,為現今政府爭回民意。故此,本文「中港關係」的建議,只為拋磚引玉,引起是網絡上對於中史課的討論,繼而引起社會上對相關課題的重視和討論,使香港的歷史教育(包括中史及世史)不免於成為灌輸錯誤歷史意識的工具,激化社會不滿的情緒。
  ?' X$ v: q; J
5 e- ~: `* q! q/ e0 @- q6 w( a4 d6 P
[attach]3026444[/attach]公仔箱論壇) y; |7 r+ N9 f
os.tvboxnow.com' j# d7 b; Q/ O% E4 Z# h4 j$ Y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