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馬來西亞]
水災歸咎上蒼乃愚蠢言論 智庫指森林消失才是禍首
[打印本頁]
作者:
angel987
時間:
2014-12-29 11:23 AM
標題:
水災歸咎上蒼乃愚蠢言論 智庫指森林消失才是禍首
我國半島在今年雨季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肆虐,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認為,我國原始森林遭到大肆砍伐而逐漸消失,是本次水災如此嚴重的最大禍首。
該智庫警告,若砍伐活動持續進行,等到有一天大馬原始森林只剩下一半時,屆時的水災狀況將更加難以想像。
土地吸水能力減弱
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主席比亞拉帕卡蘭(S. Piarapakaran)昨日發文告指出,該智庫對有些人把水災矛頭指向“
上蒼的懲罰
”以及“罕見”,這些不負責任、不合理及愚笨的指控,讓人啼笑皆非。
他說,在一般情況下,當雨水降臨時,部分雨水將被森林及泥土吸收,餘下的雨水將在地面上流動,這將成為地表徑流。
他指出,一旦吸收能力減少,地表徑流的流量將增加,導致更多雨水在地表流動。
“為何吸收能力會減少呢?那是因為森林被砍伐、土地被使用、越來越多土地的吸水能力變弱,以及發展導致人口增加。”
原始森林只剩27%
根據環保網站Mongabay.com去年與穀歌合作開發的全球森林地圖,大馬的原始森林消失速度佔全球之冠。
根據媒體報導,大馬在短短3年內消失的森林面積高達達472萬公頃,這是大於一個丹麥。
這導致我國的森林保留地如今只佔國土的56.4%,其中只有27.4%屬於處女森林,其餘全遭砍伐或轉換土地用途種植油棕或其他發展。
莊稼不能取代森林
比亞拉帕卡蘭也指出,土地事宜隸屬州政府管轄,這包括保護原始森林及頒布土地保護。
他強調,砍伐原始森林並以農作物種植取代,並不代表就能讓一個地方繼續保留“綠色”或“自然”的稱號,因為摧毀森林就是破壞了地表吸收雨水的能力。
“所以,綠色的農作物將不能保證可救治水災,一旦森林被摧毀,就是一去不復回了。”
尊重“大自然法則”
因此,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促請政府必須尊重自然法則,所有的治水計劃,都必須“摹擬”自然原則。
“水因為地心引力,會從高處流往低處,形成淡水沼澤和湖泊。水的流量不會根據我們人類所創造的通道,這些意外我們已在金馬倫的巴登威利領受過。 ”
“因此,根據大自然法則,才是唯一防止或減少這種天災繼續發生。”
治水設施無法根除
比亞拉帕卡蘭表示,治水的基礎建設也非常重要,這些建設也有必要存在。
不過,他說,若森林繼續被砍伐,不管政府花了多少錢,都無法減少或解決水災問題,這是因為大量的水,還是能夠抵消這些治水建設。
“請記得,我們與大自然共存共亡,任何企圖破壞大自然,實則是在自我毀滅。”
50億治水成果如何?
他也促請政府,檢視第10大馬計劃撥款50億令吉治理水災的進展及成果如何。
“根據最新的2015年財案預算,大馬水利灌溉局應該在2011年至2015年進行高達46億3800萬令吉的治水計劃,但目前只有約24億5900萬令吉已經撥出。”
“中央政府也在第8大馬計劃撥款17億8800萬令吉,及第9大馬計劃撥款39億9800萬令吉給治水計劃。”
今年損失預計更大
他指出,根據估計,每年水災所面臨的損失約10億令吉,這是大馬水利灌溉局在2002年的記錄。
“這也代表,我們直到2013年已損失高達120億或更多,今年的水災也會為我們帶來很大損失。”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