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各大報章均繼續大篇幅評論香港發生的示威,分析其根源和可能的走向,不少媒體對於“占中”造成的危害表示關注,認為“占中”行動破壞了香港作為安穩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讓外界感到擔憂。
英國學者也批駁所謂中國政府在香港政改問題上違背承諾的說法。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漆咸樓)駐港高級研究員,曾于1997年至2001年在英國駐港總領事館擔任領事的前英國外交官夏添恩(TimSummers),他於9月29日接受BBC“新聞之夜”欄目採訪時就香港問題表示,中英之間從未就普選問題達成協議,因此根本不存在中方違背承諾之說。如何實現普選完全應由中方依照法律程式決定。
泰晤士報:占中損港法治形象
英國《泰晤士報》認為,“占中”行動徹底打破了香港穩定、安全和法治的國際形象,使海外富商、香港精英和普通商戶感到“恐懼”。《獨立報》稱,“占中”如久拖不決,將沉重打擊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重創世界市場。
另外,英國《衛報》10月1日刊登英國著名學者馬丁·雅克署名文章,題為《中國是香港的未來而非敵人》。文章稱,香港當前面臨的動盪原因錯綜複雜。表面上看,這是由於民主派不滿中方提出的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但是,在作為英國殖民地的155年時間裡,香港毫無民主可言,28位港督均由遠在6000英里以外的英政府任命。儘管香港後來也享有了法治和抗議示威等權利,但在英統治下,香港從未有過真正的民主,在香港實施民主的想法恰恰來自中國政府。
內地和香港的關係仍在變化,這種變化應是導致目前動盪的重要原因。面對內地日益強大和發展,香港一部分居民失落和不滿與日俱增。回歸前的20年裡,香港經濟發展經歷黃金時期,這是由於中國實施改革開放,而非得益於英國統治。
文章表示,香港是因為中國而實現富裕,但與此同時卻滋生了傲慢與不知感恩的心態。許多香港人在享有更高生活水準的同時,以高人一等的地位自居,對西方人的認同感遠超過大陸人。97年以後形勢發生根本變化。中國經濟成倍增長,香港已喪失其作為中國門戶的地位。
“中國是香港未來而非敵人”
文章還說,20年前,香港大多數遊客來自西方,現在中國內地遊客已成為大多數,其中不少比港人更加富有。如果說以前中國內地需要香港,現在則是香港離不開中國內地,離開就會麻煩不斷。許多港人都在掙扎著接受這一現實,經歷著身份認同的危機。
文章強調,香港回歸17年來,中方一直堅定不移遵守“一國兩制”方針。香港保持以英國法律為基礎的法律體系,維護法治和抗議示威權利。最近香港發生的示威恰恰證明了這一點。香港回歸以來,包括作者本人98年後在香港居住的3年時間裡幾乎很少見到中國國旗,也從另一側面證明了這一點。中央不會接受一個敵視的特首執政,如果當前動盪長期持續,只能帶來香港民主的倒退。
文章最後指出,“占中”事件也反映出,中國一直以來對香港堅持“放手”和間接、幕後決策的做法,這對外界認知中方的政策不利。今後,中方應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加清晰和直接地向港人及外界表明自己的立場。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U1 B% Q1 O$ E/ ~# Z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