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周日話題﹕主場新聞必須救,但救什麼?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8-3 06:46 AM
標題:
周日話題﹕主場新聞必須救,但救什麼?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8-3 06:49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4 H7 ?. V' ^! k,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9 r0 X. i/ Q
周日話題﹕主場新聞必須救,但救什麼?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J. l2 k. `! D* q- Y8 ?
文
×
黃宇軒
0 W/ s! e4 M2 ?/ Q3 m7 p3 ]& Utvb now,tvbnow,bttvb
3 V+ Y$ v1 h3 G5 F4 z& zos.tvboxnow.com
% w8 Q; H+ R' Z1 p1 l& N) u: h1 z
8 ~ d% ^8 t$ ^8 z$ J8 h公仔箱論壇
主場新聞因創辦者受壓,決定在創辦兩年後中止營運,除了可惜,也涉及到近年媒體研究關注的議題:如何讓一些挑戰霸權(
hegemonic
)和建制
觀點的新聞製作,開始壯大接觸群眾的能力和影響力後,仍能維持自主?問題指向的是新型新聞機構營運模式的可持續性:真的可能有同時兼備非主流價值觀、主流
影響力與主流商業模式的新聞機構存在嗎?
os.tvboxnow.com3 Z2 E( F. X; q
/ M' W8 U5 L. o0 F" E+ {- K)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F9 k# L, H% K5 n
公信力排行第十
& W+ i5 d4 ^ A' W
0 O; O) o- }% C" a' o+ X/ V2 N8 {
主場新聞煞停、香港電台頻頻受壓、數碼電台幾乎夭折,似乎在在說明「主流進步媒體」,要與傳統營運方式結合,在香港愈來愈不可能。換句話說,主場新聞「倒下」加上連串新聞自由受壓的事件,顯示主流進步媒體愈來愈難在香港以公營和市場兩條舊有的路走得很遠。
* c7 B) R* W: d( B, x6 @ Z+ S/ ftvb now,tvbnow,bttvb
$ ~' N, }, v, o6 U8 Z C
筆者發現不少朋友,均以為主場新聞主要是個轉載資訊和刊登評論文章的網站。無疑,其「博客文章」部分讓人印象深刻。它的創辦者和編輯刻意發掘和提攜
了不少新舊作者、主動廣泛邀稿、建立流量大的平台來增加作者的寫作動機,讓評論風氣大盛,亦為這些文章提供了滙集之所,令大眾不用費神尋找散落不同媒體的
資訊。這種新媒體平台,近年全球不少創投企業和新聞機構都銳意開放,除了主場新聞常提到的參考對象《赫芬頓郵報》(
Huffington Post
)、在歐美漸受注視的網站
Medium
、
Vox
等,連《衛報》(
The Guardian
)
網站的
comment is free
專頁,也漸成了整合評論文章的平台。主場新聞為香港進一步開拓了這種閱讀趨勢,在這方面馬首是瞻,但它結業之後,為香港資訊生態帶來的重創,未必
在這部分。文稿和資訊聚合網站的發展已為大勢所趨,一雞死一雞鳴是必然之事。
os.tvboxnow.com7 R. k6 {# C3 ~6 ]6 P( t$ q
# ^! E3 U' `$ _* w( Z! E#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然而,不少人忽略了,主場新聞亦是傳統新聞發布渠道的直接競爭者:它的團隊有十多位全職受薪的員工,編輯和書寫不具名的「主場報道」,也即是慣常理
解下的新聞資訊。團隊裏有曾在報界工作多年的資深新聞業者,也有受過正式新聞學訓練的大學畢業生。網站裏屬報道性質的資訊量,與博客部分平起平坐。雖然主
場新聞沒有報章和電視台般的採訪隊,但它作為正式新聞機構的地位,在兩年間漸受確認。至二
○
一三年底,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其已進行十多年的新聞傳媒公信
力研究,有關報紙的調查部分,就加入了主場新聞,而它也是在二十一間機構中,唯一沒有印刷報章的。有趣是,該次研究結果顯示,主場新聞在所有報章類別的傳
媒中,公信力排行第十,比另外十一份出版多年的報章還要高。撇開細節不談,該研究說明了主場新聞之獨特,是它成了香港首個只通過網絡發布新聞的正式新聞機
構。
, G3 x- V, ?1 A. P/ F
os.tvboxnow.com# E& Q Q. G1 A- c" X% i
K% A' H$ D: Q) I! W
走近另類媒體的方向
[, \, h$ a4 p
! R+ d+ z, {) u3 x
當然,只通過網絡和智能電話閱讀新聞的人與日俱增的當下,大部分電子傳媒和報館其實亦同時在經營「網上新聞媒體」。在界線漸漸模糊的狀况下,不難想
像主場新聞原本就預視了未來正式的新聞機構,完全與電視、電台和報紙脫鈎之模樣,它探索了讓「正統」新聞的專業水平,單純以網絡媒體運作的模式。
- v& i/ p. }! {; i
tvb now,tvbnow,bttvb j0 y. o7 \% M% c
更重要是,主場新聞讓人寄予厚望,也因這個團隊所生產的新聞內容(
content
),每每在取材、切入角度、意識形態和美學上,都挑戰了其他媒體的
既有操作。筆者並非要一面倒地為主場新聞的內容喝采,但有目共睹的是,它的報道在多方面都曾嘗試突破主流價值,推廣進步而有批判性的意識。它時以大篇幅分
析社會運動的動向與觀點、對近年同志運動的報道不遺餘力、支持香港民主化、把中國侵犯人權和打壓公民的消息放在當眼位置,重點關注動物權益、顯著地站在環
境運動與可持續發展的一方等,顯示了主場的新聞取態,多站在香港既有政經和文化權力結構裏弱勢的一方。它停業前曾持續三星期把今年七月二日凌晨「預演佔
中」被捕者名單與他們的感言,在網頁置頂。較細微的例子,則可數它苦心經營的藝術版面,時有側重報道非商業化、較在意介入社會的藝術計劃,同時也在所有新
聞版面的設計上,用上入時而能打動群眾的影像及資訊圖象(
infographics
)等。
os.tvboxnow.com! l9 A5 N5 s* {8 i1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_5 s6 |) T3 b
從事媒體研究的朋友提醒,「另類媒體」這個分類可套在主場新聞上。在此,另類不是與「主流」(特指受眾多少)
相對,在學術上,另類媒體是個相對概念,指在一時一地的政治和文化中,整體而言願意在報道上採納批判霸權意識形態的新聞取態。這兩年來,主場新聞的重要
性,就在於它在禮崩樂壞的土壤上,嘗試在一籃子的議題上都走近另類媒體的方向,但又同時被確認為正式新聞機構與打入主流,與規模最大的傳媒企業較勁。無
疑,原本這種批判意識也可由既有的新聞機構實踐,但不言自明的是,能在多個面向(包括文化和娛樂新聞)都靠向開明與批判思想的新聞媒介,買少見少。主場新
聞一度為香港帶來的想像是,是否搬到網絡上而經營有道,加上具視野的新聞工作者團隊,就能讓主流進步媒體(新聞機構)持續運作?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y' x) M* c. J5 `, D
) j; `& Z! D0 G" ~2 J% o. W
4 a: _, n) x. y4 E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獨立的新營運模式
9 L6 A- f+ O6 _! n8 D& i4 o( x
4 k3 J) ~% L' O; t6 z0 Etvb now,tvbnow,bttvb
這個問題,隨着主場新聞結業,讓我們發現了一個重要而被遺漏了的考量,就是新聞機構的經濟基礎。即使如主場新聞般的網媒,減去印刷帶來的成本負擔,要製造一定的流量並打入主流,同時讓高水平
而專業的團隊受薪,所需的資本不少。這成本也讓傳統的商業模式繼續主導冒起中、以新媒體嘗試創造的主流進步新聞機構。近年隨着維基解密和斯諾登
(
Snowden
)
事件,已有新聞學者指出,「正常」商業傳媒的營運模式,因與政商關條千絲萬縷,一旦在關鍵時刻面對政治和經濟壓力,
其可持續性和自主性將過分倚賴「老闆」的承受能力與資金供給者的選擇。是故,在全球都開始有新聞從業員自立門戶,摸索脫離傳統商業模式,建立主流進步媒體
的可能。主力作調查報道的新新聞機構用力最深(如英國的
Bureau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和美國的
ProPublica
),因調查報道往往刺中社會最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和最牢固的權力結構,承受的壓力亦最大。經營主流進步媒
體,必然承受龐大政經壓力,即使轉戰網絡已略為減輕成本,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這「已減輕了的成本」,脫離牟利的企業運作模式,從而大幅提升其自主性、韌
度和經營上的主權策權?
tvb now,tvbnow,bttvb- t# N) L' o4 I1 u6 S+ o- n
3 ~' ?0 l$ n$ a( {. M, a* O5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不是易答的問題,但也不是沒有行之有效的例子,暫時的答案似乎落在非傳統和非牟利企業的可能性上,也在公共資助和市場以外的第三部門運作形式。選
擇既包括歷史較長遠的合作社、慈善信託基金、募捐等模式,也包括近十年較多人討論的群眾集資、公民共同決策,以及社會企業等。主場新聞作為香港首間只用新
媒體的主流新聞機構,難得可持續製作進步的新聞,卻因商業經營者承受不同壓力而消失,意味着今後在香港,急切的不應只是「有心人」和「良心商人」再挺身而
出,而是伴隨新媒體而來的新營運模式,尤其是可讓政經壓力分散的企業運作方式能夠被確立。回到文題,主場新聞「倒下」,長遠要「救」的,是主流進步媒體
(尤其在新媒體上營運)的經營生態,但也指向了部分論者提出的意見:短期而言,主場新聞的品牌,已幾近成了公共資產,是否有可能用上述的新營運模式,令有
意識支持另類媒體的讀者和公民將其接手,好讓它兩年來為香港新聞生態帶來的變革,不至一夜間付諸流水,也讓受稱頌的新聞團隊,不會就此散失?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8-3 06:50 AM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8-3 06:53 AM 編輯
( m8 }; p+ P0 @9 }: C+ \" M
% k9 J5 E9 {( Y" E4 @( S; X; N( L
周日話題﹕「主場」生死
透視出的互聯網結構
R- o) a; x; K% Qtvb now,tvbnow,bttvb
文
×
陸沉
8 K4 u; j8 i: i) O$ p5 q
公仔箱論壇6 O8 z# B f3 n3 ]# j$ m% A
3 j3 H1 F' e# p0 X7 I8 |- H$ `( b: p7 ^os.tvboxnow.com
這星期,網上最轟動的新聞莫過於營運不足兩年的「主場新聞」結業。「主場」的重要性在於它既是香港網媒先驅,亦是其中發展最成熟的一間,它倒下並
非一間公司結業那麼簡單,隨之而來的疑惑,是在傳統媒體新聞自由愈來愈受限的今天,到底網媒作為另一條出路在本港的前景如何。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V; g5 I r3 Z
" L1 k# ~2 R2 G6 e! q
, D D4 c5 C' p* l6 } d6 x. J
結業的迷霧背後
os.tvboxnow.com R9 @$ l- ?* v( C/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5 F" ?$ f2 K
第一個問題是:「主場」這種模式,是否真的做不住?「主場」廣告聯繫主要外判予本地一間廣告中介負責,事實上,該中介為了自身宣傳及慶祝「主場」兩周年,早製作好一張集合了過去曾在主場落廣告的公司
logo
的宣傳卡,當中包括三星、花旗、渣打、迪士尼、星展、寶馬、
Sony
、
Audi
,甚至是貿發局、恒生銀行、麥當勞等,主場的讀者相信不無印象。
tvb now,tvbnow,bttvb: a) ]" _# y" H) ^! H6 w
" W {6 @- P( E" N" K公仔箱論壇
網上廣告是海鮮價,單憑品牌難以看出實際價錢,但亦有一些規律可循。行內錢最多的廣告是地產和奢侈品,前者「筆直」非常多,後者公眾印象極重要,因
此這些公司往往有一筆固定的廣告「筆直」,不但多,而且不留手,極力想要花光,他們的出手,只要漏些少給網上廣告,也是大數目,但正因為價錢貴,這些生意
要直接傾,度身訂做,鮮少派給廣告中介,他們不幫襯「主場」可以預見。另一類「主場」不會拿到的廣告,來自中資公司,這點應該不用再說明。說句公道話,除
了因條件所限難以拿到的廣告之外,在「主場」上下的努力下,「主場」的廣告主要是國際品牌,差不多是該有的都有,和一般傳媒的分別真的不算太大,就算不能
立即收支平衡,也似乎並不是一盤「無得打」的生意,尤其是對一間成立不足兩年的公司而言。蔡東豪先生對「主場」結業似已不願多談,我當然不知原因,但卻認
為有需要指出,如果「主場」的生意正常,那比起怪責辛苦開創的人,到底是什麼力量或手段,能令一盤正常的生意突然急剎下來無影無蹤,才是關心這個城市的人
需要關注的題目。
os.tvboxnow.com) B- Z4 {& Y |$ l, _6 P& m7 Z
1 D) O# } r2 ?( i& e; g! I
另一個需要思索的題目是如何繼承「主場」。不少人都希望搶救「主場」的內容,但談繼承之前先要想想它的「遺產」是什麼。在
2000
年科網熱的時候,
行內曾經流傳一句說話「
Content is King
」,業內人預估互聯網帶來的流通方便,將令
contentprovider
更容易取得主導權,但
10
多年發展下來,我們卻發現
platform
才是
King
。
( K# _6 g$ B: A8 J0 D
7 q, W Z; s1 X. }+ a
$ @3 m0 j" [) j" f+ A9 ?
繼承什麼?
. J" R/ r5 o$ Z& p- k: T
公仔箱論壇( w" C2 w1 R3 F; J& Q
「主場」的強項不是原始內容,它對比傳統媒體算是很少外出採訪,資料來源仰賴主流媒體供給,而且依賴博客供稿,許多內容也沒有獨家版權。它創立的是
一種資訊營運新模式,其強項有兩點,第一是
agenda setting
,善於追趕網絡熱話,同時創造熱話。這點不能只靠主事人的觸覺,要分析讀者點擊傾向,甚至是每天望着昨天的點擊來檢討明天的版面。不止是
「主場」,近年大力投資互聯網的《蘋果日報》據說也是天天這樣做;另一個強項是資訊包裝,善於以更好的社交推廣方式去推銷內容,這裏要求的不止是創意美觀
的版面或圖片、更好的標題和更快速的轉貼,亦有新聞素材的重新鋪排和跟進。
tvb now,tvbnow,bttvb4 s# S' x( ?# I1 K2 c7 `+ o! b: g
. p6 @$ r' @9 M" z2 s% d1 X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對其他傳媒來說,與其把主場博客或內容收歸己有,倒不如省下資源做好他們的強項;但說實話,資訊包裝和讀者傾向研究其實是勞動密集,本港大部分網媒規模比主場還小,要思索的,或是如何善用科技補資源不足。
+ a2 ]0 P/ s0 Y" T
% U! S9 w% w0 ~! d
( H8 j/ l$ j; Z& l4 Y# n%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新媒體的年代,什麼會跑出?
: I, h. f/ ~6 `; k" Y) M$ `6 B, R
& D3 Q) s9 H( t- S V7 g4 w
以往,有主流傳媒做了一些獨家新聞,「主場」往往立即轉載,有時會惹來記者行家不滿。「主場」其實並非直接抄新聞,轉載消息時有許多跟進和加工,為什麼會有衝突?根源是發行方式的改變。
% l5 X, r) r* w" x- m! i8 `
4 {: R- E) A" Z' d/ [
傳統媒體的發行方式令抄襲導致利益衝突的情况難以出現,以電視及電台為例,報道需要片段和聲音,除非對着電視照拍照錄,否則無法抄襲新聞;報紙出版
以天為單位,見到別報有獨家報道基本上已是凌晨,為時已晚。台抄報、報抄台因為受眾不同,利益衝突不大,行家不太介意;不同地區的傳媒互抄報道更不會有利
益衝突。本港網媒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些發行規律,首先碰撞的是報章。網媒在報章銷售期當日內轉載它們的新聞,損害它們的利益,報章一般有網上版,於是就形同
搶飯碗。
) l, I3 v! ?2 B% Htvb now,tvbnow,bttvb
- U# ?8 \! s0 w公仔箱論壇
但問題的背後,是映射出兩種工業、兩種生產思維之間的碰撞,專注整合他人的新聞,其實不止「主場」在做,「
852
郵報」、「巴士的報」等都有,此問
題甚至舉世皆然,今年
5
月,《紐約時報》發行人蘇茲保加家族親自主導的一份互聯網政策檢討報告曝光,報告指,他們走訪了《赫芬頓郵報》等媒體後,一個結論
就是《紐時》太專注於第一手的採訪報道,需要改革以避免其他企業透過「更好的標題和社交推廣方式」竊取他們的勞動成果。
/ c. o: Z6 U: {+ Aos.tvboxnow.com
5 S2 |/ b# f; ?( X- e0 Qos.tvboxnow.com
資訊創造和整合,當然並非對立,整合也是一種創造,但有度之分。問題的根源其實是技術發展令資訊太多,流傳太易。資訊太多不利接收,於是要有人整理、加工轉載;流傳太易卻令到要花大量資源獲取的資訊利潤大跌,派員採訪或花幾個月時間做偵查,這類第一手工作未必划算。
tvb now,tvbnow,bttvb: f- R5 c% {6 J& O; N
$ K3 F! Z) m2 b0 d: l
這種碰撞匯聚成一條食物鏈,以較宏觀的視野來看,在資訊聚合的界別,「主場」以至《赫芬頓郵報》不過是小個子,真正的巨人你我每日都有見面,他們叫
做
Google
和
facebook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ExperianHitwise
公布的數據,
7
月
20
至
26
日(即上兩星期),他們就分別在美國獲取了
13.42%
和
10.34%
的互聯網流量,第三位的
YouTube
是
3.44%
,他們不但流量驚人,而且還有決定資訊次序的權力,這些權力比流量更值錢,而這些巨型公司才是新媒體年代最大的受益者。
公仔箱論壇9 R4 w9 v' q3 `3 B5 G
tvb now,tvbnow,bttvb2 }3 `& J" F/ M) L7 c/ d& X
美國報業協會(
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的長期統計顯示,美國報業的傳統廣告收入,由
1998
年的歷史高峰超過
600
億美元,到
2013
年跌至
200
億美元以下,當中傳媒雖然在
網上廣告收入上升,但每失去
7
元,在網上只得回
1
元,一般估計,收益都是到了巨人口袋。互聯網世代的經驗,在在都顯示,資訊整合平台遠遠比日日跑新聞的傳
統媒體有競爭優勢。
3 v6 P; q, ^5 H" R* c
/ U; R8 o& f+ E, T) E
新媒體殺死傳統媒體,是歐美傳播學界近年重要的大辯論之一,正反意見俱有。反方認為,新媒體搶走流量,令傳統媒體的工作無利可圖,偏生網媒在影響力
和第一手資訊發掘上,無法和傳統媒體相比,專業新聞工作又往往是燒銀紙的行為,擔心一些對公眾利益重要的報道方式,如偵查報道等可能大減;正方則大抵相
信,因為傳播門檻降低,創造性破壞終於會使新聞工業得以重建一個「
eco-system
」,專業新聞報道得以倖存。
R# h( N) j3 T, h* _" u# g
. u% g8 N& V4 Z! w {5 `8 D-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G' d. O' ?$ `' t$ o1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是二元對立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6 A0 s8 H4 @4 |4 M& @9 B
公仔箱論壇% U1 S& b: C% l" w; v/ F$ R
在西方這場辯論仍在進行中,我認為辯論帶來的啟示是,議題的焦點其實不應是「網媒
vs.
傳統媒體」,如果這種二元對立情况存在,照計網媒早就發過豬
頭,真實景况是網媒、傳統媒體作為一個整體,均無法阻止流量流向更強大的資訊整合網站;是新聞生產,即花費大量資源做
factfinding
、前線採訪工作,在向網上讀者發布這個戰場上,不敵資訊整合和加工,更加不敵照顧你起居飲食旅行溝女社交所有資訊舒舒服服的入門網站;在這
個大環境下,第一手新聞生產工業受到威脅,而這種威脅是跨媒介的,某程度源於生產方式及工具被壟斷。它並非只威脅傳統媒體,也在壓迫網媒,比如說,「主
場」也有派記者出外採訪的心,但只能選擇性的做,正正是因為前線採訪的效益比不上資訊整合。
tvb now,tvbnow,bttvb4 e* Q9 `" ^; g
7 {6 f) m8 \6 R. B: ~
我不會把「主場」的出現理解為網媒進擊傳統媒體那麼簡單,競爭當然存在,更可能惡性,但遠在「主場」出現前,花大量資源去取得第一手資訊的發掘者的
利益,早已被互聯網巨企一掠而盡,傳媒困窘地互盯剩下的飯碗。「主場」等新一代傳媒的出現,是資訊發掘者的學習結果,在另一個語境下,更像是一場反擊。
2 a2 b5 B$ D9 O1 ?$ V4 b9 dos.tvboxnow.com
, ^5 R, W; i$ y9 B% `$ @: @, F3 |
自由的傳媒是自由社會的重要根基,經濟獨立卻是媒體自主的重要前提,傳媒財政弱化令人憂慮。在這個大環境下,傳媒的出路是與時俱進,學習「對手」的
優點。但時間卻未必很多,近年不少傳播學研究都指出,各國政黨和政府慢慢學會玩資訊整合、議題設定這個遊戲,而且以龐大資源獲得不少成果,傳媒面對的挑戰
恐怕不止來自同業競爭,更要面對一股扭曲市場的巨力;「主場」的生與死不止帶來經濟啟示,更映射出政治問題。
! @& x. J! m+ w1 l. C* S- ?
+ p" x) s5 J- gos.tvboxnow.com
當然,這是另一個題目了。
tvb now,tvbnow,bttvb4 T) r8 l1 x) S& b
tvb now,tvbnow,bttvb% v8 G! P% I: A2 B
os.tvboxnow.com$ g3 D3 Y$ F, n$ Y* B- O+ S
作者為近年被迫涉獵網上廣告市場的
( Q5 T: ~+ c7 v! h' Y1 r; j3 Sos.tvboxnow.com
公仔箱論壇- h3 d: N" v; Q9 S, H
新聞工作者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