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馬來西亞] 江偉俊/營造社區認同與民主參與 [打印本頁]

作者: angel987    時間: 2014-6-24 12:55 PM     標題: 江偉俊/營造社區認同與民主參與

星火雖然微弱,但可燎原。只有體驗民主、實踐民主,人們才能瞭解民主意涵與公民權利。社區營造乃以社區參與爲核心,重視過程參與而非結果導向,從下而上形塑社區的民主意識。借由社區在地參與,由小(社區)至大(社會),以基進民主促成社會改革。公仔箱論壇' O5 |& G: z1 A% U1 s
公仔箱論壇5 ?" }9 J! F. W3 N+ y" d- }+ F
社區是人們生活、成長、工作與互動的共同場域,通過生活點滴承載著衆人的集體記憶。然而,許多記憶往往因不知其含義而被漠視,也因太細微太平常而被忽略,因而雖生活其中却對周遭事物渾然不覺。os.tvboxnow.com: U5 ~- i$ K" v& i. @
繁忙的都市亦是如此。人與人的生活空間在現實中被擠壓,但彼此的關係却日趨疏離。社區與家庭間其實只有一門之隔,却也將私人與公共的空間分割。如今,僅存的公共空間限制人們對社區的想像,鄰里街坊鮮少互動往來,致使人們對社區缺乏認同感。
. Q! l1 J1 a1 B& i& u發掘社區價值( A3 u! _8 [, w% R, }
一個人對有沒社區認同並非僅關乎其成長經歷,更是發自出內心情感上的認同,才能與社區各造相互勾連形成生命的共同體。爲此,被遺忘的社區認同需要通過媒介重新建構與營造,使社區群體再認識社區,進而找回遺失的社區共同性。如何讓人再度有感覺,去感受極其重要,因而透過發掘過去以喚醒記憶,社區群體才能看見現在,並且具備想像未來的力量。
$ b, b1 N1 r#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994年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或「社區營造」,正是以空間或藝術介入方式,來經營和塑造人與人、人與空間的關係。二十年的今日,社區營造論述相對成熟,各社區已能自主發聲,並創造出社區獨有的特色。
3 ~' n* p/ ]# n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D! x  @( j. Y5 V% X
反觀當今馬來西亞,社會發展過度著重于經濟利益,完全忽略原居民的需求與權益。各類工程常以經濟發展爲由,以商業産業取代原區的老房子與老行業,進而抹殺了在地生活面貌與特有文化。邊加蘭石化工業、武吉公滿山埃采金與蘇丹街捷運站即是仍在發生的真實案例。
' X* x# \! D3 {) \' C都市獨有的歷史特色,並不是現代化建築可替換的。大型商業建築外表雖光鮮亮麗,却缺少了時間留下的歷史痕迹。就如不管遺産大樓多麽雄偉,它終究無法代替茨廠街的歷史意義。tvb now,tvbnow,bttvb4 ~2 B! J' |% F
誠然發展的洪流勢不可擋,但發展並不只有一種方程式。在全球化之下,跨國企業四處尋覓低勞資地區設立「血汗工廠」,罔顧其對當地社區生活與環境生態所造成的破壞。經濟獲利上繳中央,禍害却由社區承擔。這現象催化了在地化意識,促使人們反思如何在全球化中保持社區的主體性。
6 ~% o3 d, u% [0 S6 S9 @& p公仔箱論壇社區像是個拼圖,由不同群體拼凑而成。社區有其既定的生活脉絡,需要長期的經營整合,才可發揮在地力量。爲此,進行營造作業之前得厘清與掌握區內的權力架構,以免失足陷入錯中複雜的人事糾紛。如此,方能結合各路支持的力量,找到對的人做對的事,也讓反對者不再反對。3 t7 K7 O4 a. A% ~- Y$ P  {
社區營造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可通過各種管道與方式介入社區進行營造工作,如:社區文化導覽、文化産業營造、社區資料整理、生態旅游規劃、環境景觀重塑等。以臺灣實列爲鑒,「都市針灸術」利用閑置空間引入社區工作者,以點插針活化老社區,繼而讓都市再生;以空間規劃改造空間,形塑符合當地需求的公共空間,以供居民活動與交流;「家鄉守護」通過故事分享和居民會議整合在地記憶,喚起原居民對社區的情感,從而開啓衆人對社區的想像。
* T- B$ v' J! c社區營造是長久與耗時的工作,憑一己之力總有局限與疲憊的時候,因此團隊的建立極爲重要。此外,社區營造實與組織經營無异,都需要各類專才的共同協作,相互配合才能事半功倍。誠如社會抗爭需要前綫人員與權威正面衝突,亦需要後勤部隊處理資源的調度供給,更依賴領導者的策略布局與論述建構。人人各司其職,方可有效施壓與掌控社會輿論。團隊之間共作共學、相互扶持與彼此打氣,這樣前方的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 q5 s9 b. F1 d/ Q/ E- }( R: V1 Z公仔箱論壇須强調一點,社區營造並非僅限于某個領域的專業者,而是强調專業者應突破既有的社會分割的框框,各專業功能才會有重叠處,方可促成跨界的聯合,拼凑成社區生活的整體。) b9 L( I6 s8 j
提倡民主參與* _$ V) f) X2 O: u6 R8 L
將複雜事物簡化雖能提高工作效率,却也往往得舍去許多重要細節。有時,社區經營理應適時放慢脚步,試圖將簡單事情複雜化,從多方面剝析看似單純的事務,才能發現其複雜的多面性。民主參與效率雖低,但却開放討論空間,讓各類意見有發聲的機會。只有這樣,不同的想法才可被聽見,弱勢者的聲音才能被注意,參與者也才會覺得被尊重。% L! ]/ r) Z# M9 b
傾聽是瞭解人與事的唯一途徑。討論參與者理應有一共識,即意見是多元的。每個人的認識與背景不一,因而須以同理之心嘗試理解异己的想法。當真正瞭解對方的含義後,才能逐步將不同意見整合,以達致協作的共識。9 O7 M& F' e9 ]( d+ M0 N' t8 p
正因如此,反復的討論交流絕非是無用功,反而是社區營造重要之過程。星火雖然微弱,但可燎原。社區營造非意指物質産業的形造,而是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藉以社區爲基點深植民主意涵,隨之將點串聯成綫,進而接連成面,漸進式的推動社會的民主進程。
7 C+ f6 z' s1 a; }8 a! F5 Mtvb now,tvbnow,bttvb只有體驗民主、實踐民主,人們才能瞭解民主意涵與公民權利。社區營造乃以社區參與爲核心,重視過程參與而非結果導向,從下而上形塑社區的民主意識。借由社區在地參與,由小(社區)至大(社會),以基進民主促成社會改革。
& |, o5 u' O* F: d5 ?* v社會抗爭乃一時之爭,無法持久且耗費龐大的社會能量。社區營造雖非直接鬥爭,但却是最實在也最真實的一點一滴爲民主人權奠定堅固的社會基礎。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