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杜連魁: 「吳若蘭」突顯漢化譯名親民威力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6-3 09:58 AM     標題: 杜連魁: 「吳若蘭」突顯漢化譯名親民威力

杜連魁: 「吳若蘭」突顯漢化譯名親民威力
! v, R. |9 I% N1 a# }/ C3 r( }# Kos.tvboxnow.com
( I  d5 c/ d0 \; m* S3 bos.tvboxnow.com1 C' w6 I2 }0 F% F" M, R! p. `$ U
據報英國駐港總領事吳若蘭(Caroline Wilson)近日曾與數位泛民立法會議員會面,隨後遭到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發表聲明抨擊,認為「外部勢力」不應以任何形式插手或干預本地事務。tvb now,tvbnow,bttvb0 k* U. I* G: J/ f% Y* h

. [, P+ @. R2 |, F1 P6 |tvb now,tvbnow,bttvb不過這被中方稱為「外部勢力」的英國領事,卻又有一個相當漢化的名字--吳若蘭。這個名字令小杜感到十分親切,以至一時間也不覺得吳若蘭會是「外部勢力」。追本溯源,查英國官員名稱漢化,原來已經有段很長的歷史。如果以香港來說,其實早於第16任總督司徒拔(在位年期:1919-1925)已經開始。當時司徒拔因主責處理新界原居民的問題,有感殖民地有需要與華人的距離拉近,而且亦要有套標準來統一英籍官員的名稱。
4 M+ c3 R! e" E+ b) o1 Z+ a6 a公仔箱論壇& p# i7 @+ |4 z1 t
最初譯法主要採用音譯法翻譯姓氏,然後略為附加中文寓意。及至近數十年,則有一點變化,方法是先取其姓氏首個音節漢化,然後再在名字中找兩個與漢字相近的音節改名。得出來的譯名,可謂跟本地人無異。小杜才疏學淺,只將自己所知和盤托出。
% V! J6 q5 F1 N7 s+ _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y# N: w2 S/ {8 o' W- A6 O1 r

. O4 o+ w, Q2 d. h8 ztvb now,tvbnow,bttvb1997年主權移交以前,這些漢化譯名多由香港政府中文公事管理局及英國駐港商務專員公署負責制定,但現在制定漢化譯名的工作,已經落到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手中。tvb now,tvbnow,bttvb: t- A+ _( P# B  h# K2 T" P
公仔箱論壇; j0 x) F. @! }, d3 t
瀏覽殖民地時代的英文譯名,實為賞心樂事:最初的音譯不中不英,稍有差池,即會貽笑大方,正如所謂的「梳利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當局更必須更正為「梳士巴利道」。後來因為戰亂,內地不少儒學者來港,惠及社會整體中文水平提高,有謂總督戴麟趾(David Trench)的名字,就是出自《詩經》:「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雖有意境,不過此類名字聽起來較為累贅八股,此後就出現如彭定康(Chris Patten)那種年輕得來又帶有意味的官方譯名。7 V" V( W0 w1 g8 P, l+ }9 z

; u# b1 I6 r+ K9 ~8 y公仔箱論壇時代不斷進步,當年總督衛奕信(David Wilson)本來亦有個相當「古雅」的譯名,卻因讀音近似「偽得危」而需要更改。衛奕信曾於香港學習中文,當時老師給他送了一副對聯:「德者當以道為本,巍峻應有穩定基」於是衛奕信取「魏」為「Wilson」的音譯,而「德巍」則是「David 」的普通話發音,用上一段日子後,官方認為難讀,是以建議他更名為衛奕信。
! [5 D* `6 N& z% c公仔箱論壇
: P* ]2 H2 r" n& ]' q+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以下是小杜找來的漢化譯名的例子,不知你又有何想法呢?7 H' S8 ?+ Z$ `$ G
公仔箱論壇) E. ?. ?# }9 d6 @0 n

- I' S9 Q9 |- A$ I* |9 z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