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之後政局左轉,強化宣傳思想控制,發出「牢牢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而「曉卿─曉欽─奇葆─中宣部─宣傳小組」的「政治聯想」又在流傳中;此時此刻「換總」,令許多人有《明報》可能「變色」、新聞自由空間將被壓縮的焦慮。tvb now,tvbnow,bttvb# `! h& y- i7 o# h* a除與中宣部的聯繫外,丁望又指,張曉卿亦與一名主管統戰部門「頂層官員」的夫人相熟:
張氏是成功的投資家,早於收購《明報》前在中國大陸投資,有政界的上層人脈優勢。據政界的消息,某高官的太太林氏,在五十年代末去北京念書前,是張氏在馬來亞的鄰居,交往甚多,其夫後來成為頂層官員,主管統戰。這種關係曾引起「政治聯想」。《壹週刊》:張曉卿大陸生意繫於一線: F/ u6 p6 \- G
+ ^) e% [) n4 x Z% C: O7 R
我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自由撰稿人,對於這次的「明報事件」,我們感同身受,也有切膚之痛。這彷彿是2001年在馬來西亞「南洋報變事件」的重演,常青集團在香港搬出類似劇本,試圖將政府、財團與媒體糾結的「維穩」權力進一步鞏固,威脅香港社會的新聞自由空間,擠壓在地的自由與民主發展。2 K2 H% E+ n. M& h; P0 H4 r' Q
os.tvboxnow.com( _6 p' Q% e+ K k8 q5 } }
當年馬來西亞社會也出現反對「南洋報業」被收購的運動,但很可惜未能阻止政商力量的直接介入媒體經營。過去十餘年來,常青集團所掌握的媒體版圖不斷擴大,壟斷馬來西亞中文報紙的市場,更在2008年將集團旗下多個媒體與《明報》整合為世華媒體集團。這個龐大的媒體集團與跨地域的政經力量關係密切,以馬來西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中文報紙的公器角色不斷弱化,不僅削弱媒體監督政府的力量,也縮減公共討論的空間,壓抑了社會內部的進步力量,強化反智與犬儒的氛圍,影響社會的民主化腳步。
它(新聞自由)不能在真空的世界操作的。報社作為一個企業,也是一個公器,兩種屬性有其矛盾對立之處,但它們也如共生的兄弟或姐妹,缺一不足。報社要面對經濟、政治及公眾期許的壓力,在平衡過程中,會有對立也可會有共融,成敗只是一念之差。公仔箱論壇) J5 @2 G, F: B I X# R施純港稱,支持公司應跟明報員工就「換總編輯事件」與大家對話,了解同事的憂慮及尋求彼此接受的方法,保住《明報》這個香港人的言論平台。5 O' F0 E, |0 J4 e
最後,我要坦白說的是,以上是我個人在《明報》工作期間的觀察與感受,局限於我的職級及工作範圍,所以,我會建議大家用自己尋找真相的專長…做一些fact-finding的工作,了解《明報》編輯方針是如何運作,這是很好的新聞學題材。os.tvboxnow.com9 j9 B1 J0 E5 u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