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新聞]
發現台灣新物種—纖紅蜻蜓
[打印本頁]
作者:
eaglelu
時間:
2013-10-9 09:49 AM
標題:
發現台灣新物種—纖紅蜻蜓
發現台灣新物種—纖紅蜻蜓
本文摘要: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台灣蜻蜓再添一新種:「纖紅蜻蜓」,纖紅蜻蜓雄蟲腹部纖細而鮮紅。
此一發現並刊登在國際知名分類學期刊《Zootaxa》。(圖 / 林業試驗所提供)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台灣蜻蜓再添一新種、「纖紅蜻蜓」,此一發現並刊登在國際知名分類學期刊《Zootaxa》。
林試所表示,2007年,曾服務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吳韋廷,在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轄區附近沼澤,採集到一種身分待確認的紅腹蜻蜓。
經過林試所森林保護組葉文琪及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陳賜隆博士、唐欣潔共同合作,確認是台灣首次發現的新物種,因為該雄蟲腹部纖細且呈現鮮紅色,
故取名為「纖紅蜻蜓」。
「纖紅蜻蜓」除了是台灣的特有種,也可能是該屬成員中,唯一只分布在單一海島且範圍最狹隘的種類,目前僅出現在南投縣境內。
「纖紅蜻蜓」因為棲息地鄰近農墾地或人類開發頻繁的地區,極易遭受人為的干擾與破壞,發表時即已被研究團隊建議列入「瀕危保育物種」名錄。
葉文琪說,台灣已知的蜻蜓目昆蟲約有150多種,包含體型粗壯的「蜻蜓」以及身材纖細的「豆娘」兩個家族,都是水邊常見的昆蟲,成蟲雖然有發達的雙翅,
以捕食空中飛行的其他昆蟲為生,但幼年期是在水中度過,稱為「水蠆」。在湖泊與溪流等淡水棲地中扮演著指標性角色,一旦環境受到干擾,牠們的群聚組成與數量也會跟著發生變動。
纖紅蜻蜓棲息環境鄰近農墾地或人類開發頻繁的地區,極易遭受人為的干擾與破壞。(圖 / 林業試驗所提供)
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生存其間的蜻蜓目昆蟲,以喜好溫暖氣候的種類為主,但仍有少數適應溫帶冷涼氣候的類群。這些少數的溫帶物種,可能在冰河擴散的時代,為了躲避酷寒的氣候,
向南遷徙到本島並殘留下來,其中又以紅腹蜻蜓屬的種類最具代表性。
葉文琪指出,台灣過去記錄的紅腹蜻蜓屬成員共8種,廣泛分布在北方鄰近地區的種類。其中本島較常見的「黃基蜻蜓」主要生存在中高海拔山區;而「焰紅蜻蜓」則偏向出現在低海拔山區;
另外,過去在大台北地區,曾有許多紀錄的「赤衣蜻蜓」則已多年未曾再發現;其餘種類,不是紀錄不確定就是僅在秋季短暫出現的迷蜓。
纖紅蜻蜓
學名:Sympetrum nantouensis Tang, Yeh & Chen, 2013
全長:3.5-4.1 cm
英名:Slim Darter
備註:本種是2013年才發表台灣蜻蜓中最新的成員,為台灣蜻蜓科(Libellulidae)當中唯一特有種,也是全球赤蜻屬(Sympetrum)成員中分布範圍最為狹隘的種類。
其分布地侷限於南投地區,尤其是以桃米里一帶的秋季最易見到,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生態資源,本種過去常被誤認為是焰紅蜻蜓,其實在當地焰紅蜻蜓反而是罕見的種類。
參考資料:
1.
http://biotaxa.org/Zootaxa/article/view/zootaxa.3693.3.5
2.
http://e-info.org.tw/node/93781
↑纖紅蜻蜓 (雄)
(蜻蜓科)體長35-41mm,體型瘦小,複眼上褐下褐綠色,合胸淡黃褐色,側視有3條黑色寬大斜斑,腹部紅色,側緣具黑色斑,翅膀透明,翅痣黑色;
雌蟲斑型近似雄蟲但身體黃褐色。
分類於赤腹蜻屬,本屬9種都是稀少或分布不明的種類,外觀近似燄紅蜻蜓,可從體型較小,合胸側緣的黑色斜斑較不明顯及雄蟲的攫握器分辨,
本種雄攫握器平直,燄紅蜻蜓雄掘握器上翹。主要分布於中部池塘、沼澤,環境隱密,活動於池畔的樹蔭或草叢,不喜愛陽光,局部地區出現,數量不多。
雄蟲 1.臉灰白; 2.合胸褐,側兩條粗黑帶; 3.腹背紅,側有黑斑,攫握器紅色不捲曲。
↑纖紅蜻蜓 (雄),腹側的黑斑變異較大,有些個體和燄紅蜻蜓一樣容易誤判,可從腹部
瘦小和雄蟲尾鋏平直區分。
↑纖紅蜻蜓 (雄),頭部正面灰白色,翅痣黑色。
雌蟲 1.臉灰白, 複眼上紅褐下灰黑; 2.合胸黃褐, 側面有兩條粗黑帶。
from:
台灣蜻蜓 The Dragonflies of Taiwan
from:
嘎嘎昆蟲影像網
小琉球再添新紀錄 麗莎大眼蟹現身
小琉球潮間帶出現麗莎大眼蟹(正面),是台灣首度發現的新紀錄物種。照片陳溫柔提供
小琉球潮間帶生態豐富又多了一項證明,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副教授羅柳墀研究團隊最近在小琉球潮間帶發現3年前(2010年)剛被命名的新種螃蟹麗莎大眼蟹,
這是台灣首次發現的新紀錄種。目前小琉球紀錄的螃蟹種類已超過25科102種,其中有13種是台灣新紀錄種,且種類數量還在增加當中,小琉球潮間帶螃蟹生物多樣性隨處看得見!
麗莎大眼蟹(Chaenostoma lisae)有粗且長的眼柄,常平擺於眼窩內,近四方形的甲殼外型類似沙蟹,但最特別是本種螃蟹的個體非常小,殼寬僅有半公分,
是此類群螃蟹中體型最小的,也因此讓麗莎大眼蟹看起來以為是在沙灘上,跑得很快的「幽靈蟹」或「哨兵蟹」等蟹類的幼體。直到研究團隊成員高美醫專博士陳溫柔發現,
小小的螃蟹竟然是抱卵的成熟個體,才進一步確認為3年前剛發現的新種螃蟹。
研究團隊表示,麗莎大眼蟹的身體顏色和周圍環境形成很好的保護色,加上身體很小,平時不易發現,牠們活動於小琉球潮間帶珊瑚礁隙縫中,有挖洞的行為,
退潮時便由洞中出來啃食藻類,但生性機警,稍有動靜即刻鑽回洞內;在小琉球潮間帶進行海洋生物觀察時,只要有耐心安靜的等待一會兒,就會看到牠們由
珊瑚礁隙縫中慢慢的爬出來覓食。
麗莎大眼蟹個體雖小但脾氣暴躁,兩隻個體在珊瑚礁狹小空間相遇時,常會進行打鬥以爭地盤,打鬥前會有類似「抱拳作揖」的威嚇行為。
最近幾年分類學家從沙蟹科(Ocypodidae)中,分出大眼蟹科(Macrophthalmidae)自成一科,這類群螃蟹在外表形態上和沙蟹有些相似,麗莎大眼蟹也常和方蟹科的
「小厚紋蟹」一起在珊瑚礁附近活動,兩者的身體顏色非常類似,辨認上主要差異是麗莎大眼蟹有很長的眼柄、體型較小僅有小厚紋蟹的1/3。
研究團隊表示,在小琉球一年湧入40萬遊客的遊憩壓力下,潮間帶生物的生存也面臨很大的挑戰,需要國人一起來關心保育。
高師大地理系副教授羅柳墀研究團隊日前在小琉球潮間發現麗莎大眼蟹(背面),
是台灣首度發現的新紀錄物種。照片陳溫柔提供
作者:
antimatter
時間:
2013-10-9 01:18 PM
細時候都學過有一種紅蜻蜓,係專門捕食其他蜻蜓嘅,樣同呢種有D相似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