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專家詳解網路謠言入刑標準:轉發的轉發也算
[打印本頁]
作者:
chnluer
時間:
2013-9-10 07:02 AM
標題:
專家詳解網路謠言入刑標準:轉發的轉發也算
針對兩高出臺的司法解釋,昨天記者採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洪道德表示,司法解釋界定了網路上謠言與正當言論的界限,有了具體的違法犯罪標準,對正常的言論實際上是一種保障。
8 {5 g% J: j% p' [os.tvboxnow.co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3 W; \: V4 g; ?6 t7 [ X5 P+ F
京華時報:在此時出臺司法解釋的背景和意義何在?
. \( K: T. `2 I! H8 g4 I' @9 J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P' d7 L0 U! w; X
洪道德:此次出臺司法解釋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能規範公檢法機關對此類案件的訴訟活動,有了一個固定的程式。其次,司法解釋設定了一個界限,確定什麼是違法犯罪,什麼是正常的言論。有了具體的違法犯罪標準,只要不去觸犯這個底線,言論就是自由的。實際上,司法解釋是給了言論自由必要的保障。這並不是像網上所說的簡單打壓,因為有了具體的標準,正常的言論,反而是受到了保護。
* ~! b1 r. J3 P6 k+ Y4 @/ P
公仔箱論壇3 O2 K/ Y" C6 k% K
京華時報:為什麼會將誹謗資訊界定為“轉發500、點擊5000”就算是“情節嚴重”?轉發的轉發算不算轉發?
% O, P& m. E1 e) [8 S1 j) \公仔箱論壇
, _$ h) C0 x2 U+ |% R7 x
洪道德:具體為何界定為這個數字,目前還不好說,這只是一個構成罪的標準。轉發的轉發,也就應該計算在“轉發”的範圍之內。否則,就成了引導造謠者避罪了。如果轉發的轉發不算在內,造謠者就會看自己的資訊,一看要快轉發499了,就趕緊刪了。
& s' k5 `8 N6 G: X/ r* V5 ]
8 \- T' g! B4 ^- s6 O, F% {
轉發的轉發也計算在內,就讓謠言製造者對謠言不可控,真正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不讓製造謠言。因為如果一個謠言被大V轉發了,可能在5分鐘內轉發就能超過500次。實際上,如何界定,還是要看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 E( y6 o. l l# f0 k% W/ P
|+ i& `5 S0 H& t: b: T
京華時報:如果剛好“轉發499、點擊4999”,應該怎麼處理?
; @3 X# x( A7 m" k C8 v; E7 Kos.tvboxnow.com
. M( q9 e8 e6 u1 k' }0 I1 r8 P- I
洪道德:按照司法解釋,是不算犯罪的。但實際上,就像我剛才所說,轉發次數很難控制。京華時報:如果帖子是“……是真的嗎,求辟謠”,這樣被轉發或者點擊數量到達上限應該怎麼處理?
$ Q4 q9 v% I; z2 o( U4 g3 M
' o* f* f5 l# x- V; e
洪道德:這也應該算轉發,要是達到上限,肯定會按規定處理。
tvb now,tvbnow,bttvb# U* ^; ]7 D Z& F1 u- N3 N! q
0 V( } V+ s2 |8 s/ W, y
京華時報:司法解釋中稱“不是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就不應以誹謗罪追責。其中的“故意”怎麼理解和判定?
/ J* K+ Q6 y+ d7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f- F/ }0 \' ]$ L' M
洪道德:這就是司法過程中常說的“允許錯告,不允許誣告”。錯告要有一定的事實根據,比如懷疑一個人的經濟來源不正常,然後舉報,司法機關進行調查後即使發現不存在問題,也不算誣告,也不追究責任。誣告則是知道不是真的,或者捏造一個事實,目的就是讓對方坐牢。但舉報首先也是應該向司法等機關進行舉報,而不是未舉報就先在網上發佈,這樣也容易給他人造成不良後果,也要追究責任。
/ I4 H" ?4 |4 x% l
) }8 i+ Z- F( h0 l( W4 J6 S2 ~
京華時報:如果“造謠”帖遭到水軍或者他人惡意轉發,應該如何處理?
os.tvboxnow.com2 }# V4 z( ]0 m& j" o/ V
7 V* _; e1 C) n* utvb now,tvbnow,bttvb
洪道德:確實會有這種情況,因為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因此,最好還是不要造謠。
os.tvboxnow.com0 z2 |3 t \' W) Y- {. V
% P! {9 @+ g4 j T9 u1 s8 v& xos.tvboxnow.com
京華時報:最高法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網路有公共屬性,是社會公共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你怎麼看?
: I& W) O& n: R) y6 n3 A- l
7 |- }6 L9 z! t) c" n
洪道德:實際上,還要看謠言有沒有造成現實生活的公共秩序混亂。這個秩序不只包括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也包括道德秩序,比如針對雷鋒的謠言,就是造成了道德秩序的混亂。
7 g, i' K7 U! }# c# P& j
" y' k# C2 e9 O! f# ^9 [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d y; G/ X5 P; x, C$ G' ~
不小心點滑鼠散佈言論不作為犯罪處理
公仔箱論壇/ f/ G1 o* f'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G4 t0 g3 ^' T8 [
f* ~9 V8 }9 u, t9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昨天,兩高的司法解釋中,網路誹謗和尋釁滋事似乎有些相同,都是編造虛假資訊。為何同是編造虛假資訊,卻適用兩個不同的罪名?
1 N3 ^& c. Q/ ~# y6 y
* S# S) ^6 ^4 v3 X: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最高法刑三庭法官劉靜坤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表示:這兩者所針對的客體不一樣,誹謗主要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尋釁滋事則主要是擾亂公共秩序;虛假資訊的內容也不同,誹謗主要針對特定個體的資訊,尋釁滋事則面對不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件;所造成的社會危害也不同,誹謗主要為了毀壞他人名譽,尋釁滋事則主要是想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
tvb now,tvbnow,bttvb* q9 t- z( {2 x) }: s& @! q8 I
/ O$ _; {+ V9 X, {9 R& e7 D
也有一些網友認為,出臺司法解釋嚴打網路造謠會不會打壓網路監督和舉報?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e, s2 h* g- @7 B' [$ V. h, b
tvb now,tvbnow,bttvb) O: b9 p: `- w. Y) s
對此,最高法刑三庭庭長戴長林接受央視採訪時指出,司法解釋所說的誹謗,強調的是捏造事實在網上散佈,要達到情節嚴重。如果不是故意的捏造事實來誹謗他人,而是舉報的內容有所失實,而且也是有據可查的,就不應該追究刑事責任。戴長林表示,監督和舉報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網路監督和舉報權應依法予以保障,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權。
os.tvboxnow.com8 Q- K( ^: y' E% S
, h7 L' I8 V! V3 \公仔箱論壇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謝望原也表示,誹謗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必須主觀上有惡意中傷他人的意圖和目的。如果是不小心或因為某種過失點擊了滑鼠,散佈了不利他人的言論,這種情況不作為犯罪處理。和洪道德一樣,謝望原表示,司法解釋主要是為了有效打擊和防範網上誹謗等,有效地保護網路秩序。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