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帖子论及滞胀之后的经济形势沙盘推演,萝莉啰嗦一大堆,充满着末日来临的恐怖气氛,其实不是我有意渲染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而是按照经典复苏——繁荣——滞胀——衰退——萧条的经济周期模型推测罢了。但回顾经济史,我们会发现,其实现实世界运作方式是混沌的,也就是说,有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周期摆动,有时则未必。在关于中国经济崩溃论中,我听到的最早的,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看到何清涟女士的《现代化的陷阱》,即使当时我经济学理论道行浅薄,也能看出其破绽百出,但后来她与程晓农合作的中国经济衰败前景论述,当时确实让我觉得精彩纷呈。不过后面十年超级繁荣现实显示,这两个所谓的经济学家,是四,也就是两个二,大错特错!至于美国一些人的中国崩盘论,在2000年前后更是大行其道,我都见惯不怪了。os.tvboxnow.com9 \2 h$ X& V$ v4 p
% J8 ^, t# T G5 _公仔箱論壇. f6 U. T+ J2 v" f3 [" k0 p
在2001年经济超级繁荣周期开启之后至今,差不多每年,我都听到若干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跳出来,说中国经济要硬着陆,但对不起,以年度计,中国经济几乎都是在天上飞,从未坠地过。如果以季度计,在2004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以及2011下半年到2012年一季度,确实存在明显的跳水现象。你非要说这是硬着陆,这也不是不可以,但绝对很牵强。就我本人而言,从2004年到2006年,在中央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小城镇政策研究工作,有机会实地调研若干次,对于中国经济一直信心满满,不用太学究,因为生机勃勃的现实就摆在那里。os.tvboxnow.com! l+ [: w! i8 `1 v I
% [8 H, P* w' G! l4 d2 F* q: u% Y公仔箱論壇1 L5 d; Q. a5 @) X3 r) w
说实话,这十年来,我的研究,基本是吃那两年的实地调研的老本。实地调研带来的直观感受,与纸面上的数据整理心得,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近两年来,虽然我不接地气久矣,对现实世界有所隔膜,但明显感觉到经济活力在持续下降:麦当劳、肯德基的服务员,居然大部分都是大妈婶娘;军队招兵居然愿意要收纹身男、耳钉客;富士康里面的青年工人对未来一片茫然;平均工资日益上涨,但大学毕业生充斥着人才市场,却鲜有谋生技能,起薪甚至低于建筑小工;二三线城市郊区不断有“鬼城”层出不穷;移民潮越演越烈,赋税越来越高,创业潮却日益消沉,等等等等。这一切,在十年前还是很难得一见的现象,现在很普遍了。说明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日益变化,后面走势真的要变了。 5 ~; b1 R% t7 d2 S0 F U2 e) m; D' N9 v6 t* {/ t+ V
/ [$ ^0 x# A T( {但如何变?是真的崩盘之下三千尺?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其实是未知不确定的东西。还是要看经济约束条件朝着哪个方向变化。我一向厌恶讨论“应该如何”,而喜欢说“将会如何”,但这个城镇化帖子写到这里,不说“应该如何”,是不可能的了。下面论述一下中国经济今后破局大萧条的对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y1 c; b, E& n8 \) ?- R3 g1 U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