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紀曉風: 97後湧現一成新移民 礙港轉型利中「同化」效應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3-3-22 07:07 AM     標題: 紀曉風: 97後湧現一成新移民 礙港轉型利中「同化」效應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3-22 07:08 AM 編輯 os.tvboxnow.com; {& n( q) z9 q& |9 G: V% g
5 {. Z1 p/ W4 c
紀曉風: 97後湧現一成新移民   礙港轉型利中「同化」效應
6 u/ \1 T' O+ p# _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0 r5 ]4 T* J! u) Z

3 o2 Q4 j/ x+ r. Q* K& E) \
公仔箱論壇9 \8 y/ \. D/ V' |

! w) c7 O' p% {&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v: i6 u! Z* v- j9 w
os.tvboxnow.com( F1 {! v7 `+ d- K! n
* g" l" B! d* e. q6 C) i9 B0 ?4 r
人口問題跟社會資源分配息息相關,也是香港近年面對的深層次矛盾之一,在出生率低及老齡化兩大原因「雙重夾擊」下,要活化儼如是一潭死水的香港人口,透過引入移民與雙非嬰兒,幾乎成了當下僅有的兩道板斧。
. I# @* z) v! V" \  B%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y; B2 }) Z+ t2 m) |3 X
然而,所謂的移民人口,其實主要是持單程證來港的內地人士。保安局數字顯示,由97年香港回歸至去年底,共有76.2萬名內地居民持單程證來港定居,以香港 人口約717.4萬計算,新移民已佔今天香港人口逾一成。而這些來港新移民中,一半屬與配偶團聚,一半屬與父母團聚,另有少數是與子女團聚。整體而言,對 本港勞動市場及經濟轉型皆未必帶來太大的幫助。公仔箱論壇/ p6 e- p/ X0 w. ^1 d' d' P0 ?* Z
7 W! M( c% s# K! i* S3 P) x
事實是,社會上早有意見提出改變單程證審批制度。檢視數據,查近年每天150個的單程證名額一直未能用盡, 但梁振英已表明配額「無調整空間」,變相令本港人口問題更雪上加霜。而隨着未來續有內地單程證人士來港,可以預期這些香港「生力軍」,也是中港同城大方向中,成為加速中港融合的重要成分。
8 S) N. d' o  }6 Q9 D' H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5 K/ K+ h5 }  S. M2 g
必須指出,老紀本文絕沒有歧視新移民及持單程證來港人士的動機與意圖,卻希望以數字說故事,透過分析數字,為香港人口問題把把脈,整理出一個所以然來。tvb now,tvbnow,bttvb% _0 q' i& U2 C/ x
& B- T& ?+ m' |6 r
署理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昨在立法會答覆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單仲偕的提問,披露了自香港回歸後,內地居民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的總數,截至去年底,共有76萬2044 人。而這些來港人士中,一半與配偶團聚,一半與父母團聚,另有少數是與子女團聚。假設這些人士現時仍全數留港,以本港去年底人口總數達717.4萬計算, 回歸後透過單程證從內地遷入的移民人口,已佔本港現時總人口約10.62%。
7 C; g! O3 m! w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0 T% F. F* V! A. Q
眾所周之,香港近年深陷人口增長緩慢之苦,箇中原因,跟本港出生率低而人口又老化大有關係,兩個原因此消彼長,令香港人口儼如一潭死水。而究竟這些移民人口,又對香港活化香港人口帶來什麼的幫助?4 ?5 h! [4 ^7 c8 ]& s
3 x) s/ t/ Z# |% O% J7 y
翻查資料,單程證持有人的移入,實佔整體人口增長一個頗大的比率【表一】,在過去十年,有關比例介乎62.3%至129.6%不等,而在過去兩年,比例就維持在逾八成的水平。可見,沒有這些單程證人士,本港人口隨時處於「零增長」的情況。
5 e' N$ y. h' X+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X* a* F) A; ^; X2 e
問題是,單程證移民帶來了人口增長,對人口結構卻未必帶來明顯的正面作用!
0 I4 p+ H( P! Q6 r  Q+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L( h7 f% N7 E- [. t, {9 Y) W
在人口年齡結構中,有所謂「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的階段,當人口結構處於人口紅利時,代表當出生率迅速下降後,兒童(15歲以下)與老年人(65歲或以上)的撫養負擔變得相對較輕,總 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因而上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較豐富的人口比例,是一個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而撫養比小於50%,就是屬「紅利」階 段,若超過60%,就是屬「人口負債」時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0 F8 h; l2 j& f; k
os.tvboxnow.com6 ]( _+ f$ Z  f( M7 I. l
老紀整理自2001年至今的人口數據,由2001年至2007年,香港原來一直處於「人口負 債」的邊緣,而雖然在2008年至去年出現人口紅利,但撫養比亦只是下跌至約48%,隨時跌出50%的臨界線【表二】。必須指出,這個人口紅利,更因在 2008年開始,統計處重整統計方法,把過去「60歲或以上」的年齡群分拆為「60至64歲」及「65歲或以上」兩組,令計算計及60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才因而令撫養比出現下跌。換言之,單程證移民未見對勞動力資源帶來裨益。1 w+ H$ N5 y  F3 S3 b' i: G

; x! V. {: F% H3 ]3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事實上,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轄下的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之經濟分 析部,早在2007年或已對有關狀況瞭然於胸。在《2007年半年經濟報告》中,就曾針對中國內地來港新移民的就業情況進行專題研究,發現當時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的內地人士中,有過半數(54%)並沒有從事經濟活動,勞動人口參與率持續遠低於全港整體人口的水平,同時也低於非內地來港定居人士,而就算有從事經濟活動,受限於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能較低,多達82%人士亦只能從事低技術工作。5 |$ J3 G1 h. G# q7 z* c" j" \) ]

( M* M- u+ N$ F/ H& v- [老紀請教過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鍾劍華,他 直言對單程證人士的數字毫不意外,「每日150個名額,是一個無可避免的人口內遷情況;移民主要睇兩大需要,一係提高人口量,一係提高人口質素,香港無前 者需要,但後者唔到我哋揀,實際上呢個人口增長,係基於人道理由」。
) t5 g1 p8 `& D. b! w+ Q9 @6 b1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7 b2 D$ F7 b* q(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他分析,由於這些新移民普遍技術技能較低,只能從事低技術工作,「某程 度是拖慢香港經濟轉型,凡事唔一定有贏晒,你多咗人又多咗叻人」,但他也強調,新移民未必一定對社會福利帶來沉重負擔,「從綜援數字等睇唔見佔好大比例,事實係2004年香港改變政策,反而令好多新移民變N無。相反,我見唔少老夫少妻個案,新移民老婆照顧個香港老男人,又帶住個小朋友,個男人因為咁唔使住老人院,其實都幫輕咗個社會,算對香港有貢獻」。至於要改變現時的單程證制度,鍾劍華直指,「連奶粉問題都搞唔掂,單程證更唔使旨意」。
) W* M: N: g0 u+ v* Z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 p+ Y( r6 j( p
單程證人口對香港人口結構未必大利,但對香港社會的改變,更是默默地出現,情況更猶如內地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殖民」措施,例如西藏!內地一向被批評對西藏採取漢化政策,鼓勵漢人到西藏定居,猶如變相的維穩方針。有熟悉西藏的人士就指,西藏現時人口逾250萬,然而新中國成立之時,拉薩人口原來只不過3萬,現 在早已超過半百萬之數,曾幾何時,每天到拉薩的外來人口多達3000人,令拉薩成為了漢人的拉薩。- |' o* u3 z4 f0 O

0 i3 K+ E9 v" i6 x; ^1 c4 Y7 L當然,內地官方否認有關情況,時任西藏自 治區主席向巴平措曾在07年時,指西藏92%人口是藏族,反駁「漢化論」,但資料同時顯示,雖然西藏核心地區的人口確以藏族為多數,但計及其他藏族自治地方與整個自治區,藏族、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口比例,其實是68.16%、21.8%及10.04%,是否有「漢化」存在恐怕不用言明。
. S3 {! Z: s3 L0 s: F7 V公仔箱論壇
: W5 p' ]1 a' J. b. l$ y9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至於 香港,單看人口數字,人口「單程證化」恐怕已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內地傳媒甚至認為是中港發展中重要的過程!2011年7月出版的《南都周刊》,封面故事名 為《新移民:改變香港.改變中國》(報道出自新聞人物《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之手),既探討內地新移民如何適應及融合香港的生活,更指出有不少內地精英,更在港發熱發亮。
* ?6 f4 @3 d& L) Z8 D  Xos.tvboxnow.com
! `' o/ h$ n7 ?9 |+ F6 k  o1 ~# `公仔箱論壇該篇報道援引兩名內地人在港的貢獻,其一是香港證券交易所的行政總裁李小加,指他198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英文系,後到美國念新聞和法律,在西方金融界工作多年,來港後出掌港交所,是第一位內地背景的精英主管香港金融的平台。

) }) j" \! Y" v3 \5 ^5 Y/ Qtvb now,tvbnow,bttvb4 M" r& s8 w5 E5 `3 @5 \+ o
至於另一人物是撰寫《唐山大地震》的記者錢鋼,現於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擔任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文中讚揚他「對中國的媒體生態很熟悉,他很有可能在香港培養出新一代的中國記者。」tvb now,tvbnow,bttvb) H. M4 M9 m: F9 }% V/ ]) u
/ \6 c7 C% U. C3 x' }
事實上,文中就形容內地新移民,是「正成為香港社會不容忽視的力量,在建立一種新的話語權的同時,已逐漸成為法治和民主自由的載體,改變着今日的香港,而在將來,他們也必將改變了整個中國發展的軌迹。」然而,已經出現的情況是,新移民是否有能力改變整個中國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當香港的法治和民主自 由正逐一崩壞,被改變了的,恐怕先是被文中形容為有「優良城市秩序」的香港。) H, X4 w* U3 ^/ D( _
tvb now,tvbnow,bttvb  e+ B6 u- a  ?5 w+ p6 _9 s/ c. G

5 P2 l" y8 L& ^/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