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馬克思~
馬克思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等統稱為經濟的物質基礎稱為「下層結構」,把政治、文化與意識型態稱為「上層結構」。上層建築雖然可以影響下層建築,但是經濟因素卻直接決定政治、意識型態以及歷史的方向,也就是上層結構跟著下層結構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唯物史觀」。
綜觀攝影論壇的版面安排,大部份是這樣規劃的:攝影作品發表、相機器材討論、攝影技術與觀念、一般聊天與其他(ex. 站務)。除了聊天類型的版面,相關於「攝影」部份的「相機器材」、「攝影作品」、「攝影技術與觀念」的分類反映出了攝影論壇對於攝影的「物質」與「文化」的上下層結構區分是有意識的,並分開在不同的版面討論。
攝影論壇的討論內容從下層到上層可以如此順序排列:
1. 相機(器材的研究與比較)
2. 拍照(作品的生產與分享)
3. 攝影思想(攝影的美學與理論),而攝影論壇對於這三者的重視程度可以從位階順序的安排看得出來。在所有討論版都在同一個頁面上(ex. phpBB、vBulletin 架構)的攝影論壇,常見到討論區的排列是將「攝影作品分享」放在最高的位置,再來是「相機討論」,最後是攝影的美學與理論相關的討論。
將「攝影作品分享」放在最高的位置,將「相機討論」放低,是「重作品輕器材」的思想所產生的實踐。所謂「重作品輕器材」是在攝影論壇,尤其是以「玩相機」為主的論壇裡常見一種論述,試圖指出對於攝影來說「器材不重要」、「相機只是工具」。〈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Why Your Camera Does Not Matter / Ken Rockwell)〉一文可能是最為經典的文章。
這類論述與其說是試圖宣導一個「正確的創作觀念」,還不如說是反映出攝影論壇對於攝影的上層結構被下層結構—「相機」—所決定的焦慮。攝影論壇雖然是以「玩相機」為存在基礎,但是卻認為「玩器材」比起拍出「好照片」是較低的層次,希望能不只「玩器材」,更要生產出「好作品」,拍出高水準的攝影藝術作品。
然而單單將「作品分享」抬高的做法,是誤解了照片在上下層結構的位置,將照片預設為藝術品,一定屬於上層結構。然而照片如果只有「發表」而沒有經過「閱讀」與「評論」,那就只是一種「生產」而已,而不構成一種藝術。「作品分享區」裡面人像、風景等類型的劃分,也僅僅成為「生產關係」。
因此在攝影論壇舉著「休閒攝影」、「快樂分享」的大旗,拒絕對照片進行閱讀與評論的狀態下,「作品分享」只是相片的「生產」與「生產關係」,與「相機」—相片的物質基礎同樣是下層結構,而不是與攝影的美學與理論一樣的上層結構。將「下層結構」看得「上層結構」重要,使得大部分的攝影論壇的「攝影觀念」僅圍繞在「器材重不重要」、「傳統與數位」等議題上打轉,無法進入更高層次的討論。
「器材不重要」、「相機只是工具」
同意和不同意.
具有高端的相機有一個更大的機會拍良好的圖片.更好的機會不等於好的圖片.
人拍照,不是相機拍照.
有些人有好的相機但不知道如何利用好相機拍照,隨處可見。
謝謝 ...
markhamwong 發表於 2013-3-2 01:29 AM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