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資訊] 車子資訊--輪胎篇 [打印本頁]

作者: eaglelu    時間: 2012-9-1 05:11 PM     標題: 車子資訊--輪胎篇

本帖最後由 eaglelu 於 2012-9-1 05:17 PM 編輯

輪胎的演化

[attach]1819983[/attach]
輪胎,又名 車胎、車軚是一種沿圓周覆蓋車輪(金屬或木製輪圈)的部件。它是地面車輛最重要的一部分,
用於減少不規則路面造成的震盪,從保護車輪磨損,以及提供一個高摩擦帶在地面和車輛間,以改善加速和駕駛性能。
現在絕大部分輪胎,尤其是汽車輪胎,通常是由合成橡膠構成。

美國人Goodyear先生發明橡膠硫化方法使橡膠能使用在輪胎上,雖取得專利但並未因此致富,19世紀末美國一家新成立的輪胎公司,
為了紀念Goodyear先生的貢獻把公司命名為Goodyear(固特異)輪胎公司。

1888年,英國獸醫鄧洛普(Dunlop)先生發明充氣輪胎增加輪胎行駛的舒適性。

法國米其林(Michelin)兄弟的米其林公司1892年發明了一種可以快速拆卸的充氣橡膠腳踏車輪胎,簡化了輪胎的安裝和修補,
當時巴黎的馬車放棄實心輪胎採用此充氣輪胎後也讓街道安靜許多。

剛發明不久的汽車仍用實心輪胎避震能力差,因此汽車為了避免被震壞只好增加車身與機械強度,使得許多汽車重達四公噸速度緩慢,
米其林在1906年發明容易拆換的汽車鋼圈,方便汽車使用充氣輪胎;1937年米其林發明將輪胎內層簾布以輻射狀排列的輻射層(Radial)輪胎,
改善輪胎的操控性,是廣受近代轎車輪胎使用的設計;1938年米其林發明讓鋼絲與橡膠粘合的方法,使輪胎的散熱性與載重能力大幅改善。

BFGoodrich輪胎公司對輪胎貢獻也很大,1910年則發明把碳煙加入橡膠的技術以增加磨擦力與耐用性,輪胎也由白色變成黑色。
1937年BFGoodrich發明合成橡膠,1946年發明無內胎輪胎(tubeless),避免傳統有管狀環形內胎(tube)的輪胎爆胎時快速洩氣變形的危險。

輪胎的橡膠配方會影響抓地力、行駛噪音、耐磨里程等,胎面花紋也會影響輪胎性能,部分賽車用的輪胎胎面無排水紋等紋路溝槽來換取最大的
接地面積與抓地力(俗稱光頭胎),一般日常用的輪胎胎面都有排水排砂的溝槽紋路,若這些胎面溝槽已磨損得太淺就必須更換輪胎,
以免雨天時難以排水造成車輛打滑失控。

通常輪胎胎面(tread)有連續直線的紋路有助於增加轉彎靈敏度,塊狀的花紋有助於排水,胎面每一塊胎塊(block)形狀若相同會增加行駛共鳴噪音,
不同形狀的胎塊花紋若設計得當噪音音波可互相抵消降低行駛噪音。

多數輪胎無特定旋轉方向,但有些輪胎花紋設計兩側皆可快速排水,裝輪胎時須注意輪胎旋轉方向(輪胎側面說明有Rotation方向箭頭)是否朝前;
有些輪胎花紋左右兩半設計明顯不對稱,在使用上還有胎面左右半邊花紋朝外側或內側的差別(輪胎側面說明會註明Outside或side facing outwards此側面朝外等字樣),
原廠會將抓地力較好的半邊胎紋設計在外側,讓汽車左右輪外側有最佳的抓地力增加操控穩定,雨天不適合開快車不需最寬的抓地力,內側胎紋可減少抓地面積,
多設排水溝槽增加雨天排水性。

義大利倍耐力輪胎(Pirelli)的P-Zero System輪胎則結合上述兩種輪胎設計的優點,將有旋轉方向性胎面兩側能快速排水。
但抓地面積較小的輪胎裝在前輪(以後輪驅動車而言),抓地面積較大的不對稱花紋輪胎裝在後輪,雨天時由排水較好前輪先排水替後輪開路,
後輪便可保有較多抓地面積。裝輪胎時注意輪胎側面的英文說明以發揮最佳性能。

在積雪路面開車時最好使用雪地輪胎(snow tire),雪地胎的胎面有更多細小紋路可增強抓地力,四季通用胎(all-season tire)雖然也能發揮一部分雪地抓地力,
但在雪地仍以純雪地輪胎表現最佳。前後輪可使用花紋不同的輪胎,但左右兩邊的車輪最好使用相同花紋的輪胎,以免有時左右兩邊輪胎抓地力差距明顯,
造成車輛直行操控不穩的問題。

輪胎胎壓充氣到輪胎側面說明的上限車輛會比較省油,並能達到該輪胎的最大載重能力,對於沒有轉向助力的車輛還可以令轉向比較輕鬆。
不過行駛震動也會增加;2008年油價每桶高漲至149美元,美國總統歐巴馬競選總統時也公開建議大家把輪胎氣壓打高來省油對抗高油價。

但輪胎胎壓不可超過輪胎側面說明的上限以免爆胎,輪胎的最大胎壓是指在車輛尚未行駛前的冷胎狀況下的標準,若輪胎已行駛一段距離溫度已高,
又必須打氣時就不能再打到最高胎壓以預留胎內空氣熱漲冷縮的空間;相對的輪胎胎壓太低不但耗油,還會造成輪胎重拖過熱,一樣可能爆胎產生車禍,
所以美國政府已規定新車須加裝胎壓偵測器,主要就是為了告訴車主胎壓已過低而危險。



車子輪胎及鋁圈

例如 : 185/60 HR14
[attach]1819984[/attach]
1. 185是輪胎胎面的寬度,以mm作為單位
2. 60指的是輪胎的扁平比,此處係指輪胎胎壁的高度為胎面寬度的60%
3. H是速度記號,代表這個輪胎的設計能安全承受的最高行車速度為210km/h
(S、T、H、V、Z、W、Y分別代表最高安全速限為時速180、190、210、240、240、270、300公里)
4. R就是輻射層(Radial-ply)之意,代表這個輪胎是輻射層輪胎;現在的小客車用輪胎均為此種結構
5. 14就是輪胎的內緣直徑為14吋,只能裝在14吋的輪圈上。

除了輪胎規格外,胎壁上還有一些英文標示,它們的意義為何?
生產日期:一般輪胎的胎壁上會有一組如〝DOT ED P5 CK8*177〞的標示,而在最後面這個〝177〞就是輪胎的生產時間;
     〝17〞指第17週而接著的〝7〞則是1997年,所以這只輪胎是於〝1997年的第17週〞所生產的。

Treadwear:這是輪胎胎面耐磨程度的標示。不過必須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輪胎都會有這個標示。事實上,關於Treadwear這個耐磨指示,
      美國政府訂定有嚴格的測試程序,並將其參數標準值訂為「100」。Treadwear後接的數字愈大,代表這個輪胎愈為耐磨,反之則較不耐磨耗。
      
                 例如標示Treadwear400的輪胎,可說是相當耐磨的了;不過這也意謂著其屬於偏重長壽命、長里程的取向,輪胎橡膠質偏硬,
                 相對而言其抓地力就不會很強。反之在性能胎上的Treadwear標示常在200以下,代表它所使用的橡膠質較軟,能夠提供較理想的抓地力,
                 可是也比較不耐磨耗。

Traction:這也是由美國政府訂定的測試標準,藉此評判輪胎行駛於路面上的循跡能力。共有A、B、C三級,A為最佳,C則為最差。

Temperature:指的是輪胎耐溫度的能力,同樣分A、B、C三級,A為最優,C為最劣。如果您高速行車的機會多些,那麼最好多注意這項標示,
       因為在高速行車下輪胎的溫度 會上升得較高。



輪胎寬度並非越大越好
「胎大便是美」這是一般車主普遍的觀念,因此在選擇輪胎時就祇注重其尺寸而不以平日開車習慣來判斷,所以常常有人納悶同樣沒改裝的車,
竟然起步差這麼多,卻忘了當初貼錢換的大腳造成重拖,由此可知道如果我們只是真部車純代步用,其實衹要原廠胎就很夠用了。

除非原廠不附輪胎,否則可先省下這筆預算;但如果我們是馬路衝鋒隊或山路小英雄,也祇要換條好胎即可,至於是否要向上升級就看您自己的意思了。
但有些車廠因為成本考量,原廠胎寅不敷使用,今天就為大家提供一些換胎重點供各位參考!參考。



國內輪胎以歐制規格標示
在我們自行選購輪胎的同時,除了欣賞輪胎的胎紋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規格標示,現今世界通用的輪胎,可分為普通與輻射式輪胎兩種,
而標示方式亦可分二大系統,歐洲制(通用於亞洲地區),美洲制(通用於澳洲等國)。由此可知我們國內是使用歐制標示;

以目前市面上的輪胎標示規格為例,不外乎三組數字帶上一組英文字母,拿一般目前市面上1.6 吋車型原廠所廣泛使用的185/6SHRl4輪胎為例,
其l85所代表的是輪胎與地面接觸寬度(W)為185 mm、而65代表輪胎側面高度(HWR)即為扁平比,其尺寸是185mm的65%為120.2mm、
英文字母HR則表示時速容許代碼,其中H表示速率限制,而R表示輪胎種類,最後的14則代表輪圈的直徑為14英吋。




改裝大腳定要注意
了解輪胎基本標示規格以後,欲選擇更換輪胎時,有一套相互對換的原則可供遵循,應注意的是換胎時輪胎的直徑高度以不超過20mm為限,
在容許範圍內可更換加大的輪胎尺碼,計算法:(輪胎高度x2)+輪圈直徑(mm)=輪圈的直徑高度。

再拿185/6SHRl4的這組輪胎為例子:(120.2x2)+355.6=596mm,所以185/65HR14 道組車輪直徑高度為596mm 。
依上述公式計算,我們知道在胎高限制下可換用直徑高度為609.2的195/65R14輪胎。

若要連輪圈一併加大,則可使用直徑高度為615mm 的l95/6OR15輪胎,因為這兩組車輪的直徑高度在互換後差距都在2Omm 的容許更換範圍內,
所以可以相互更換,讀者可以自行換算。



胎大便是美太大會倒霉
知道如何更換大尺碼輪胎後,再跟大家討論改裝大腳的影嚮,首先我們要了解,原廠所附輪胎尺寸到底是為了成本考量或是代表該尺寸已足敷使用,
答案肯定是各佔一半,如此可知,在動力未有所提升的前提下,改裝應以同尺寸為方向。

但有些大馬力車輛,由於輸出輪力量較大,而原廠並未針對其大馬力輸出而加大輪胎尺寸,此時,就可考慮針對輸出輪進行加大尺碼的改裝,
再來我們要知道一時的加大尺碼,除了美觀好看,沒壞處嗎?可能壞處還不少哦!重拖可能大家還不怕,但您知道嗎?
原廠本身考量過底盤所能承受的輪胎鋁圈搭配,在您更換大尺寸的規格後,底盤所要承受的力量便遠超過原廠設定,如此從減震器、彈簧、支臂、
連桿等底盤各部組件,都得要多一份工作壓力,長久下來,就會因工作壓力太大而「破病」了,雖然這些症頭不會立即出現受到影嚮,
但您的底盤可能就不太健康了,日子一久,問題自然就接踵而來了。




如何延長輪胎壽命
其實如果不是給底盤太大的壓力,換同尺寸高檔點的輪胎會有不少正面的好處,再來我們便要著手進行保養了,除了平常上蠟保持橡膠彈性可延長壽命外,
輪胎定時更換位置更能借其均衡的磨耗量以增長壽命,而更換方式則以同側前後對調即可(因習慣束線回轉方向,逆回轉會產生異常震動)。

但大馬力車前後輪不同尺寸,或胎紋具有方向的同尺寸輪胎,就不能進行輪胎對調了,而對調的時間其實就和您更換機油的時間相同即可。
換過機油了嗎?去對調一下輪胎吧。

作者: allanchoi    時間: 2012-9-2 06:42 PM

圖文並茂。
作者: pupu999    時間: 2012-9-3 06:46 AM     標題: 輪胎

輪胎,又名 車胎、車軚是一種沿圓周覆蓋車輪(金屬或木製輪圈)的部件。它是地面車輛最重要的一部分,
用於減少不規則路面造成的震盪,從保護車輪磨損,以及提供一個高摩擦帶在地面和車輛間,以改善加速和駕駛性能。
現在絕大部分輪胎,尤其是汽車輪胎,通常是由合成橡膠構成。

美國人Goodyear先生發明橡膠硫化方法使橡膠能使用在輪胎上,雖取得專利但並未因此致富,19世紀末美國一家新成立的輪胎公司,
為了紀念Goodyear先生的貢獻把公司命名為Goodyear(固特異)輪胎公司。

1888年,英國獸醫鄧洛普(Dunlop)先生發明充氣輪胎增加輪胎行駛的舒適性。

法國米其林(Michelin)兄弟的米其林公司1892年發明了一種可以快速拆卸的充氣橡膠腳踏車輪胎,簡化了輪胎的安裝和修補,
當時巴黎的馬車放棄實心輪胎採用此充氣輪胎後也讓街道安靜許多。

剛發明不久的汽車仍用實心輪胎避震能力差,因此汽車為了避免被震壞只好增加車身與機械強度,使得許多汽車重達四公噸速度緩慢,
米其林在1906年發明容易拆換的汽車鋼圈,方便汽車使用充氣輪胎;1937年米其林發明將輪胎內層簾布以輻射狀排列的輻射層(Radial)輪胎,
改善輪胎的操控性,是廣受近代轎車輪胎使用的設計;1938年米其林發明讓鋼絲與橡膠粘合的方法,使輪胎的散熱性與載重能力大幅改善。

BFGoodrich輪胎公司對輪胎貢獻也很大,1910年則發明把碳煙加入橡膠的技術以增加磨擦力與耐用性,輪胎也由白色變成黑色。
1937年BFGoodrich發明合成橡膠,1946年發明無內胎輪胎(tubeless),避免傳統有管狀環形內胎(tube)的輪胎爆胎時快速洩氣變形的危險。

輪胎的橡膠配方會影響抓地力、行駛噪音、耐磨里程等,胎面花紋也會影響輪胎性能,部分賽車用的輪胎胎面無排水紋等紋路溝槽來換取最大的
接地面積與抓地力(俗稱光頭胎),一般日常用的輪胎胎面都有排水排砂的溝槽紋路,若這些胎面溝槽已磨損得太淺就必須更換輪胎,
以免雨天時難以排水造成車輛打滑失控。

通常輪胎胎面(tread)有連續直線的紋路有助於增加轉彎靈敏度,塊狀的花紋有助於排水,胎面每一塊胎塊(block)形狀若相同會增加行駛共鳴噪音,
不同形狀的胎塊花紋若設計得當噪音音波可互相抵消降低行駛噪音。

多數輪胎無特定旋轉方向,但有些輪胎花紋設計兩側皆可快速排水,裝輪胎時須注意輪胎旋轉方向(輪胎側面說明有Rotation方向箭頭)是否朝前;
有些輪胎花紋左右兩半設計明顯不對稱,在使用上還有胎面左右半邊花紋朝外側或內側的差別(輪胎側面說明會註明Outside或side facing outwards此側面朝外等字樣),
原廠會將抓地力較好的半邊胎紋設計在外側,讓汽車左右輪外側有最佳的抓地力增加操控穩定,雨天不適合開快車不需最寬的抓地力,內側胎紋可減少抓地面積,
多設排水溝槽增加雨天排水性。

義大利倍耐力輪胎(Pirelli)的P-Zero System輪胎則結合上述兩種輪胎設計的優點,將有旋轉方向性胎面兩側能快速排水。
但抓地面積較小的輪胎裝在前輪(以後輪驅動車而言),抓地面積較大的不對稱花紋輪胎裝在後輪,雨天時由排水較好前輪先排水替後輪開路,
後輪便可保有較多抓地面積。裝輪胎時注意輪胎側面的英文說明以發揮最佳性能。

在積雪路面開車時最好使用雪地輪胎(snow tire),雪地胎的胎面有更多細小紋路可增強抓地力,四季通用胎(all-season tire)雖然也能發揮一部分雪地抓地力,
但在雪地仍以純雪地輪胎表現最佳。前後輪可使用花紋不同的輪胎,但左右兩邊的車輪最好使用相同花紋的輪胎,以免有時左右兩邊輪胎抓地力差距明顯,
造成車輛直行操控不穩的問題。

輪胎胎壓充氣到輪胎側面說明的上限車輛會比較省油,並能達到該輪胎的最大載重能力,對於沒有轉向助力的車輛還可以令轉向比較輕鬆。
不過行駛震動也會增加;2008年油價每桶高漲至149美元,美國總統歐巴馬競選總統時也公開建議大家把輪胎氣壓打高來省油對抗高油價。

但輪胎胎壓不可超過輪胎側面說明的上限以免爆胎,輪胎的最大胎壓是指在車輛尚未行駛前的冷胎狀況下的標準,若輪胎已行駛一段距離溫度已高,
又必須打氣時就不能再打到最高胎壓以預留胎內空氣熱漲冷縮的空間;相對的輪胎胎壓太低不但耗油,還會造成輪胎重拖過熱,一樣可能爆胎產生車禍,
所以美國政府已規定新車須加裝胎壓偵測器,主要就是為了告訴車主胎壓已過低而危險。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