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是大企业家,也是大慈善家,赞助华教不遗余力,这里就讲几则他与华校的故事。tvb now,tvbnow,bttvb% C: h- l! p) A# ^1 ]$ x3 X$ g: ~
早年新加坡有一所光华学校,1953年时由福建会馆开办。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民生凋敝,经济拮据,想要办学并不容易,当李光前知道此事后,便给予财力上的全力支持,学校才得以顺利开办。福建会馆为了表示感谢,把该校命名为「光前学校」。当时李光前不在新加坡,等他回来知道后,坚决要求把校名改掉,会馆不肯,他便派人拆掉「前」字,会馆只好将这所学校易名为「光华学校」。 3 m! k% J8 @( Gtvb now,tvbnow,bttvb李光前慷慨资助过的学校不计其数,1949年马来亚大学成立时,他便捐助了25万。1953年南洋大学倡创后,李光前宣布他认捐的款数,将依照首五年各界捐给南大总数的10%而定(最后结款时共捐一百多万)。 : o9 ^7 V/ A; u" d) r8 Ytvb now,tvbnow,bttvb多年之后,他又再捐建南大文物馆、电脑中心,并且把珍藏的无价书画都捐献出来,以充实南大文物馆。南大为了感谢他的功献,决定把即将建成的大礼堂命名为「光前礼堂」,却不为李光前所接受。南大只好无奈地依照惯例,以李光前的父亲的名字「国专」来命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n( v T5 z! q* v8 v; { 沽名钓誉,阿谀奉承 % o+ G7 n* l& ]) H* O8 T# e e6 e+ {$ {公仔箱論壇这就是当年李光前的风范。我们再拉回来看今天的华社,2007年霹雳州的哈古乐华小迁校到雪州蒲种时,因为建校经费全由IOI集团负责,当时便不断有人「劝进」,要将校名改为「深静小学」,该集团主席李深静欲拒还迎;后来出现反对的舆论,此名终没改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2 e) R/ m" a! H9 }- \
再来便是几天前的新闻了。梳邦再也的子文华小因为常年接受谢富年的捐助,该校董事会为了表示感恩,建议将校名改作「谢富年华小」,后来因谢富年本身建议用其父亲名字,遂改为「拿督谢华华小」。此事得到教育部的批准,还由副教长魏家祥亲自宣布。tvb now,tvbnow,bttvb* E. g. a* w4 t P2 n
这就是今天大马华商的面貌了。比较前后两代华商的风范,真令人唏嘘感慨,两者何止有云泥之别!tvb now,tvbnow,bttvb0 t# U2 ]3 y! s3 `1 Y# r
今天华社到底成什么风气了?没有理念也罢了,缺乏思想也算了,却连基本的看法都没有。在上者多为沽名钓誉,在下者尽好阿谀奉承,大家相互吹捧,私据名器,试问为后人留下风范的能有几人?tvb now,tvbnow,bttvb8 v# o2 G' u- n F3 y% i
每一所华校都有厚重的历史,短则四五十年,长则超过一世纪,一砖一瓦都是前人辛苦捐助起来的,一步一痕都由无数的教师默默支撑过来。但他们有多少人被记录下来了?有多少人还被我们惦记著?今天只要能拿出几百万来,便能轻易地骑劫走这些社会公有资产的名誉?此例一开,伪善之风必起。大马彩的十四位富豪可能会排排坐轮流挑选一间华小来改名,学校公器恐怕要沦为有钱人竞标虚名的场所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t6 ?/ e8 `; {0 ~: A _ 俗不可耐,叫人鄙视 6 A8 M5 G% V7 Q) y" `讲到慷慨解囊,今天有谁能比得上先辈们的气魄?张弼士、胡子春、张郁才等等等的实业家到底捐助过甚至创办过多少间华校,到今天学者都无法列出一份清单来。一百年前陆佑就赞助香港大学一百多万元,六十年前陈六使即席就掷出五百万元捐助南洋大学,换成今天的币值是什么数字?更别说陈嘉庚、李光前各捐助过上亿元的教育经费了,这些岂是今天的小鼻子小眼晴所敢想像的?然而香港大学也只设一个陆佑堂吧了,陈六使却连一个置放铜像的地方也没有啊!今天又有谁会比陆佑和陈六使来得更伟大?tvb now,tvbnow,bttvb. t0 X ~$ W! K3 S6 y7 A" l
依照今天华社脑残的感恩思维,南洋大学就应该改为陈六使大学、香港大学就应该改为陆佑大学、厦门大学就应该改为陈嘉庚大学。还有,尊孔也应该改为陆佑中学、韩江中学应该改为林连登中学、南华中学应改为颜清文中学、兴华中学应该改为林玉静中学、吉隆坡中华就应该改为李成枫中学、槟城中华应该改成张弼士华小……哦,太多太多了,请问本地有哪一所华校的财力不需要由少数几个人来长期资助的? + l1 F$ i2 i; @% P1 X* `" A3 ?tvb now,tvbnow,bttvb富豪们总爱附庸风雅,好显示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本无可厚非;群小最喜欢趋炎附势,好表现自己的护主心切,这也是人之常情。但附庸或附势也要有道呀,否则便是俗不可耐,叫人鄙视。拿出千百万来做教育公益已经是莫大功德了,不但为子孙积了阴德,也赢得社会地位和美名,就拜托不要再打校名的心眼了。不然就去学学林国荣,自创一间专属自己的学校,令伯的大名就可以大敕敕地永久高挂在校门入口处,即可光宗耀祖,也不怕人讲话,这才叫有种。 ' s8 N* p' f/ _) _3 [" }2 B) ~公仔箱論壇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本是华人最看重的观念。一个连办教育都以富为尚的社会,这个社会没得救;一个见利忘义而随意改名的民族,这个民族没希望。一个能够允许用捐钱来易名的华裔副教长,这个副部长就必须向历史和华社谢罪。 : Q- T: _) E6 O, i6 b' `8 Y当局拚命要抹除华社的历史记忆,捷运加产业的模式都已经兵临茨厂街了。但没想到我们自己更喜欢消除历史,把名字越改越庸俗,最后统统改到一无所有,就只剩下一个丑字!作者: lilitan008 時間: 2011-9-6 07:41 AM
名可易?不可交易 7 A: p% s+ Q1 Z+ S. dtvb now,tvbnow,bttvb. t: k+ o$ D( R$ E5 q5 m9 G
人间事,往往是好心做坏事,出人意料之外。os.tvboxnow.com; w9 Q# q* K. U: ?3 ?% \7 a. r1 o5 q
子文学校易名迅雷不及掩耳,有政治人物抢先宣布,本以为是“奇功”一件,没想却招来朝天一骂。tvb now,tvbnow,bttvb. n4 ^" Y* @" ^' r( u% k$ S, n
一间华小易名,只要合情合理,没涉及其他议程,本来不是什么大件事,但一涉及功利,隐含歌功颂德和沽名钓誉之嫌,就未免“污染”了华社兴学办校之美德。 : z& `3 O) W6 U/ h6 \& j$ W子文华小为何要易名,总得有个原因,如因某人要风头抢出位,或涉及“金钱交易”,这就不是易名而是卖名了。* G, }6 b6 M: x1 Z# F0 A
华小因得不到政府的全面资助,经费长期短缺,只能靠华社善长仁翁及社会人士的不定时资助,才能沉重的跑下去,这是华社的骄傲,亦是华人的悲情。tvb now,tvbnow,bttvb0 U; H: G: T5 ~/ M
有政治人物因此想到一个“长治久安”之道,落力游说华人企业家,对华小作出更实际和长远的捐献,以其大名冠学府回酬,可说是一举两得的双赢之道。 $ [, g( J) C% b$ A只要大力促成这桩美事,政治人物收到政绩,华小得救,善长仁翁名留史册,这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 c$ C1 Z. k( e- o- G问题是,华人政党和政治人物兴学,与华社善长仁翁办校的心路历程是南辕北辙的两码子事。tvb now,tvbnow,bttvb# A- |$ ^+ x g. `( J) p
最大的分歧是,政党是为了选票大事宣扬,华社贤能则发自内心,默默耕耘,两者的造诣和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 / S6 A% Y+ w: n7 a* G: ^$ Z人间事,尤其是“教育”这一门良心事业,一旦涉及利益和回酬,就未免落了下乘,必朝天下唾骂,自取其辱也!os.tvboxnow.com- V, h$ t' J6 r2 D4 u/ i
学校的名字可改亦可易,但涉及“交易”,虽说用心良苦,改名和易名之说,就变成“卖名”求售了。: } d4 k% q; V7 a5 I- A W
得幸与马华共存亡的华小,是华社先贤的心血,不是政治,更非商品。岂可放在金钱的桌面上任意改之易之,百年树人的兴学精神便荡然无存了。os.tvboxnow.com5 K7 v0 B& s$ W
华人政党可能对“华小”的敏感度不够,但华社对“母语”的触觉却是血脉相连,多一滴血和少一滴血,都可能“存亡”未卜也。 + D5 n B7 m9 r9 a# Z( p2 M. j更甚的是,华社企业家一向热心华教,对华教作出任何捐献和资助,从不求回报,这是他们回馈社会的责任,可惜被政党的“政治”一搞,便把其崇高的兴学办校精神,误为有所求而来,而被贬得一文不值了。tvb now,tvbnow,bttvb/ L- l& a9 ~) [' E$ T
子文华小的易名,如纯为金钱而作,十分铜臭,有违华社再穷也不穷教育的立场和原则。此外,更陷热心华教的华人企业家于不义,被误为拿着“巨款”来买校名的沽名钩誉之辈,叫人情何以堪! 5 }# }. p8 s3 Z8 ~, ?0 c公仔箱論壇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买了一家著名的公司,是买其历史性的招牌与品牌的价值,绝不会为“求名”而改上自己的大名。 . ^! {" M4 Z+ a' ^* L7 G% ~os.tvboxnow.com例如,有人买了“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却嫌可口可乐不符合他天文数字的投资,而改为“不可不乐”?os.tvboxnow.com* J5 c1 p& j9 t7 F+ K' I
或者,更甚的是,自以为“令伯”的大名,应比可口可乐更该名留史册,而以自己的大名取代可口可乐。 " o. s: @ n, l `os.tvboxnow.com商业的投资,都不会为求名而改名,更何况是教育。从没听闻有何热心华教的企业家,拿着大叠的钞票来买个“校名”作为一种交换。 9 n# t* Y/ x1 l6 ]! h8 k/ F公仔箱論壇这种陷人于不义的行为,不知算不算是种不道德的交易。9 L* f1 K: @6 o
这让人想起一部西片,片名就叫不道德的交易,指一名富豪看上人家的老婆,叫债一百万美金,诱便贪穷夫妻百事哀的丈夫,出卖其妻的一夜情。 ) ^ O y0 o" E: _- l2 Qos.tvboxnow.com子文华小的校名,再穷也不至于求售,而被人冠上不道德的交易,金钱可万能,但不应走上万恶之途,有损华教精神。作者: lilitan008 時間: 2011-9-6 07:42 AM
子文改名,为何掀大波? : f/ e$ `% i5 b0 f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Y2 Y5 F5 e2 K6 R" m& E3 K
不就是一个改名问题嘛,为何子文华小改为谢华小学的反应如此激烈?本来只属吹绉一池春水的小风波,最后竟形成燎原之势,搞得谢华之子的丹斯里谢富年得悉之下从海外急电表态:斩钉截铁谢绝改名献议。而子文华小董事部也紧急开会撤回向教育部的改名申请。 ) ^0 Z4 ^( A" o7 z6 P 7 a6 q/ I% k# E"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反改名运动的态势已经形成,事情已过了戛然切断的黄金时间。反改名运动似乎隐然获得华社的认同,立场坚定,声称政府行政单位上的档案一日不去除「拿督谢华华小」名称并恢复「子文华小」的原名,余悸犹在,这场运动不能停止。 $ {/ {# i: Z& d. }* Zos.tvboxnow.com于是乎,本来只是感激捐献者多年慷慨捐献的「义举」,却变成了华教的正与反,敌与我之对立运动。这当中到底有什么原委?子文易名风波代表什么意义? - R* @% ?! E1 `. H子文华小其实是我国华小命途多舛的缩影。它矗立于首邦镇和成为近三千名学生的巨型华校之前,本是雪州八丁燕带附近的树胶园丘微型小学。在市区无法增建华小,而乡区又华小凋零之下,子文也逃不出「送到市区」去「延寿」的命运,2001年从原乡去了都市。 : G- D& M" X1 ].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这是许多乡区华小被迫迁校的心中之痛:先贤建校的心血,经不起社会变迁的打击,学校远离原址之后,更有史迹湮没的危机。当年起名子文,就是建校团队推崇他们海南籍最具成就的领袖,即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及总理宋子文的结果。其命名反映时代精神,富有历史意义。不幸今人真的忘旧:如果子文原校仅剩的名字都不复存在,岂不砌合了华教日防夜防、悬梁刺股的「华小关闭论」。6 G [, x5 b1 W; \0 H
所以,子文之易名潜藏一道不易显见的心理伤痕。这种现象,连华社本身都无以名状。加上易名事件又处理失当,各有关人士大放厥词,遂而撩动本来不易惹起的忿意。3 Q: `" a" G% U
首先,易名之祸起于筹款与捐献。如果不是因为华小缺乏明确和统一的拨建机制,就不会有华小四处去筹款募捐,也不会有丹斯里谢富年个人捐助子文华小数百万(有者说近千万)令吉的「慷慨大义」。宏伟壮观校舍令人肃然起敬,惟恐不冠其名则无以为报。然则大家忘了今日之子文乃谢富年及所有损献者建立之驱体,昔日之子文才是先贤赋予之魂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先贤之魂怎有今日宏伟之体?tvb now,tvbnow,bttvb( O! ]4 u1 q9 b 子文风波给大家上了一课os.tvboxnow.com0 C2 f* a1 d- e4 e3 _2 T8 I
第二,易名之争起于必要与否。文化工作者陈良先生上周六(9月3日)在本版的《就只剩一个丑字》长文,引用远近新旧多个例子,说明「捐助贵高,不求回报」的高风亮节。当中李光前建校无数,以及哈古乐迁校易名的小插曲等例子,发人深省。读者可以按文重读,这里不再重述。只是此次风波也有建议者出自无心,受献议者盛情难却的可能。其中,李华民受到记者诘问尚还泰然自若,坦然宣称易名乃其建议;受献议的谢富年也曾婉拒本名,而后改以其父名取代。谈论易名是非对错,也需考量事件过程的变易。os.tvboxnow.com9 }& J5 R5 L2 w' F. z" f% @+ s
第三,易名的程序是否合法。子文华小董事部有其主权,但也受限于捐献者所属的普罗大众。而且由于华教「牵一发而动全身」命运相连,而更受到全体华社的关注。所以,它的易名,既属于校务,也属于华社。没有所谓的内外之分。它即使不必取得华社的「全民投票」,也必须不能引发争议,而立于舆论的制高点。何况它从董事部通过,到向教育部申请易名等过程,从未「惊动」华社。若不是副教长魏家祥在远离首邦镇的甲洞的一个不相关场合中「口露玄机」,道出子文华小改名工作正在教育部处理中,报端翌日予以报导,大家都还蒙在鼓里呢。tvb now,tvbnow,bttvb0 ]" {( C; u# Y. ]/ Y
第四,易名之争是否为敌我矛盾。子文易名风波侥幸因当事人与相关组织临崖勒马,迅速解决,并进一步揭示华教问题的复杂性,无形中给大家上了一课。但它也引起了捐献人的戒心。虽说华教不分贵贱,但在华校拨建机制不明的今天,它仍需华社所有成员,包括达官贵人和贩夫走卒来共襄义举。7 W; q, Z0 X9 u5 T# U# e/ _4 q9 ?. [
子文的易名,其实也是以教室、礼堂等硬体命名作为捐献奖励手段的延伸。日后华社或华教的筹款仍不走不出冠名等这类「庸俗」手段。如果子文风波没有全面和良好的开解,争辩双方的矛盾没有明确释然,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 B4 ?7 ~' U9 O, K# x# _, N所以子文风波,看似「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事实上却漪波涟涟,后续接踵。华教是华社共同关心的议题,也是华社不同立场者的竞逐场。子文风波揭示政客的不慎言谈和跳梁小丑,也唤回我们对先贤贡献的重新记忆。7 j' K+ \' w$ C! M
子文,你这一课来得合时。我们应该永记你的教训。 作者: aa00 時間: 2011-9-7 03:00 PM
從根源解決華教問題3 r/ m8 R# Z" b/ R% f
tvb now,tvbnow,bttvb, ?5 b/ ` t, U& z- x
2011-09-05 07:41 os.tvboxnow.com7 }$ ~, c0 [2 R1 r) S) C0 B+ R
os.tvboxnow.com# o7 d* B" n4 s B' x* \ H+ S
雪州子文華小董事部之前致函教育部要求將“子文華小”易名為“拿督謝華華小”,以感謝該校董事長謝富年對該校的貢獻,並以謝富年父親的名字作為新校名。易名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及引起華社關注之後,該校董事部上星期六就風波作出了商討,一致決定取消易名,並正式致函教育部撤回易名申請。 6 k6 O6 G. l, r% D ]0 o( y. h% k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N; |( x- }* Z: X+ l1 ^0 u
我們對易名風波不作對錯判斷,唯認為必須認清問題根本,誠如董總所強調,政府長期實行單元化教育政策,導致華小在撥款等方面遭遇不公平對待,是易名風波的根源。我們須以更團結、務實和理性的心態探討問題,以期為華教謀求更大的福利。tvb now,tvbnow,bttvb" ~+ O' G* Q: T$ _& a- t
, J; R5 u [# B- [tvb now,tvbnow,bttvb基於華小長期面對撥款不足問題,華社一直以來秉持維護母語教育的精神,不遺餘力推動華教的發展,落力籌款及捐款。華社不少殷商在這方面更是長期捐助華小與獨中的發展經費,大力資助,無怨無悔。月前,雲頂主席林國泰就聯合國內12位著名華商和1位新加坡印裔富豪,以21億令吉收購大馬彩公司100%股權,並組成教育動力有限公司,並將公司未來的盈利涓滴歸公,用來推動國內華教的發展。這就是華商資助推動華教發展的一個例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D$ d. I# K! b. z9 y; R& Z$ t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