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经济学人》被涂黑了一张脸
[打印本頁]
作者:
lilitan008
時間:
2011-7-21 07:46 PM
標題:
《经济学人》被涂黑了一张脸
查禁书刊,自古有之;但是,援引的立法标准和执法底线毕竟何在?《经济学人》选刊的709新闻据悉因为“报道不实”,内文共有三处遭到涂黑,之所以不能完全服众,部分缘由恐怕就在这里。
7 D1 C: P" j! |' o9 ^3 w. ?2 Y) C
不论诸如“一名男子因为心脏病死亡”(and one man died of a heart attack)的文字,是否纯属错误引述,《当今大马》报道结语的幽默,确实让人失笑:尽管大马读者无法透过打印本阅读到这些涂黑段落,完整内容可在《经济学人》网站寻获。
5 q) o1 d* o h5 Y
欲盖弥彰,得不偿失,自不待言。青体部副部长颜炳寿律师文告的那一番苦口婆心,正是这么一回事:内政部删除及涂黑的文字报道,在网站上全文报道,只会引起更多人阅读的兴趣,让更多人知道删除内容,是适得其反的做法。
公仔箱論壇2 @& R" s. }# {& B' U4 y
身处网络的大时代,谁人不懂,还有什么遮掩得了?净选盟2.0号召那一场大集会的一切,早在五湖四海之间广泛被报道、被SMS、被MMS、被textme、被whatsapp、被电邮、被博客、被www、被youtube、被google、被plurk、被推特、被面子书、被wiki泄密。
6 F7 g- f- W8 Y" {- t
《经济学人》的笔调,是否窜端匿迹,或者眼观为实;按此对照,真相随之一清二楚,自不待言。如果内文存心误导天下人,一个马来西亚的读者当中想必有人第一时间挺身公开修理,一一还诸事实。
公仔箱論壇1 X8 t$ B( t5 i4 o4 }. l
反之,一心打压本来的面目,最后一张底牌一旦打开,影像的马赛克逐步还原了;谁还看不出《经济学人》这一篇〈Political affray in Malaysia:Taken to the cleaners〉所描绘的现场图像,到底是不是同善医院门前的神秘之风?
tvb now,tvbnow,bttvb) u t8 u' G% F( J# P1 ~
风,通缉文字的标准和方式也仿佛如风:风吹哪里,就查哪里;那是大明王朝大清帝国的封建之道。21世纪的2011年,为何我们还在尝试执行这么一套套天马行空的不可思议?
: D7 T* L2 l1 S7 z" b/ O2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风,民间的民意当前的壮怀激烈一样如风,伺机从《经济学人》的字里行间找到新闻风干之后的痕迹,然后沁入民心的隙缝之间,慢慢地散发专业报道的一阵茉莉清香。
6 A5 Z9 I$ \, |9 e; O
风,都是风惹的祸:顺风而来,乘风而去,风过了无痕。放心,放心,没有人会一辈子牢牢地记得,某年某月的这一天,雄姿英发的《经济学人》曾经被涂黑了一大张脸,如太平山下的那一块炭。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