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o0 q: ^4 v0 T* Z( C3 B公仔箱論壇該案乃是一起劃時代的案例,一九六○年代自從卡森女士(Rachel Carson)出版《寂靜的春天》,提出化學物質的環境公害,以及食品公害起,美國對有毒化學物的訴訟提告即不絕如縷,因為誠如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大衛.賽門在他那本不斷重印的白領犯罪傑作《精英偏差行為》裡所述,大公司的胡作非為及政府無所作為所造成的環境及食品公害,這都不是偶然發生的意外,而是政商利益共生後自然產生的「精英偏差行為」。對於這種事要他們自我節制和規範,其效果將極為有限,真正有效的辦法,乃是提出「侵權損害賠償之訴」(Tort Suits),甚或是既屬個人但也同時為國家公益求償的Qui Tam Suits,其次則是制訂法律讓檢舉者免罪。只有讓環境公害及食品公害的侵權賠償之訴能有更多法律武器。公司為了顧慮胡作非為可能要付出的巨額賠償,政府不作為損害到國民利益,也要賠償,在司法的威嚇下,他們才有可能守法盡責。公仔箱論壇4 W0 s0 {% D0 Y. w4 I
) t% b' k0 B: r" Cos.tvboxnow.com美國環境公害求償、食品安全求償、甚至如菸害求償訴訟已多不勝數,正是因有了這些求償訴訟,美國在這方面的治理遂走在時代前面。美國人不相信廠商會多麼有道德,也不相信政府會多麼有責任心,寧願相信權力制衡及公民社會的司法自我防衛。正是因相信司法這個最後武器,在環境及食品等公害問題上,它們遂能透過判決促成法制上的與時俱進。以前法律認定損害時均採狹義的因果法則,化學致癌您必須證明致癌不是其他原因,而現在則已採「總量層次的統計證據法則」(aggregate-levelstatistical evidence),只要統計上有效就已是證據。這種證據法則的改變,已讓廠商及官僚卸責的空間大為縮小。tvb now,tvbnow,bttvb2 m. j5 l* z7 s' T5 o9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