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莞母親韓群鳳溺殺腦癱雙胞胎自殺未遂的案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母親殺腦癱兒不是個案,廣東省及全國多個地區都曾發生這種人倫慘劇。(5月18日《南方日報》) 9 Y7 q! X6 N( L& |tvb now,tvbnow,bttvbos.tvboxnow.com+ d F' R+ n3 v. d) v6 J- P
探察一下韓群鳳溺兒慘案的來龍去脈,人們發現以金錢為主要內容的救助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有人感嘆道:“倘若對韓群鳳的救助,能夠將資金救助、心理治療、義工幫助等一係列措施整合在一起,充分考慮到她的內心感受,她還會去自殺嗎?在她經濟上不堪重負的時候,能夠提供機會讓她參加心理輔導、讓孩子們定期接受腦癱患兒康復課程;在她身體疲倦的時候,安排義工登門幫她照顧一下孩子讓她休息一會兒;在她精神苦悶的時候,安排參加一次腦癱家庭聚會,與眾多媽媽們一起交流經驗、分享經驗,讓她的痛苦有所宣泄,她何至于還要承受殺子之後更大的悲傷?”在官民共治的制度框架內,通過政府、社會組織與民間力量良性互動來解決現代社會問題,這種思路無疑是正確的。 8 F1 Z+ k. i) ^: [tvb now,tvbnow,bttvb1 `9 }5 m! l4 s
不過,我們的國情有一定的特殊性。只要直面當下腐敗、社會福利體制的困境等社會問題,就不難感覺到,消除溺兒慘劇等問題的社會治理之艱。“三公”消費居高不下、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頻仍不斷等亂象,似乎一再提醒人們,很多地方政府並非捉襟見肘,而是把有限的錢財用錯了地方。目前情況下,為破解社會保障體係缺失等難題,通過進一步優化財政體制、遏制鋪張浪費等各種措施積聚財力,讓各級政府承擔起更大的責任,無疑是合情合理的選擇。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公民和社會組織可以袖手旁觀。5 z0 o# _; b6 m!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