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華武術] 八极拳的技术运用 [打印本頁]

作者: fisherdai    時間: 2007-7-11 08:25 PM     標題: 八极拳的技术运用

[转贴]八极拳的技术运用


来源:朱宝德 《精武》2003年12期

  任何一种武术流派的技法,都体现出中华武术之魂魄。一个八极拳修炼者,经过长期艰苦的基本功锤炼,具备了极为扎实的基础,便可进入八极拳攻防技击的学习和功法操练阶段。
  自古以来,没有什么旷古绝伦的“绝招”,更没有什么速成的功法能提高功力。在技击中,精熟的招法、强大的打击威力和强劲的力道,都是一个练武者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结晶。八极拳技术体系中的六大开和八大招,是八极拳先贤们在完整的八极拳体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并非人们传说的那么神秘。
  其实六大开和八大招是异曲同工,其理相通,动作简洁,朴实无华,是不可分割的技术整体。如六大开中的“缠招”无非是左右劲的大缠与小缠,再加变化中的“靠缠”。缠法分上、中、下三盘缠法。历代师承传授都是一成不变的,其中一招多变的活步用法根本不传。而且,传授者一个师父一个样,久而久之,一些简单动作规范化,加上保守思想的影响,退化就不足为奇了。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也是左右劲的“缠招”,只不过在使用时手法变化不一样。六大开中的“缠”是抓住对方的手臂缠,而且缠的幅度、弧度也是因人功力而异。而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招法中缠的弧度分大圈与小圈。值行注意的是,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一招,不是用手去抓捋对方手臂,而是强崩硬缠贴肩撞,左崩缠肩撞胁,右崩缠中肩撞胸。此手法分左右,左臂也可同样分左右旋转,而且在行进间完成打开门户、击倒对手的目的,其变化的手法较六大开进攻密度强些。
  众所周知,无论八极拳法中的六大开和八大招还是其他流派中的任何精招绝技,都必须经过全面持久的锤炼后获得纯功,方能在应敌时发挥出极大的打击威力。常言道:“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八极拳练习者,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才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首先随老师学习几个动作,并逐步体会、掌握和领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其次,是千百遍的反复练习。练习动作时,切忌象征性地比划动作,要严肃认真扎扎实实地练。目的是为了熟练掌握。而且要苦练加巧练,达到熟能生巧。自古以来,做事成功的秘诀是勤奋。常言道:“一看、二练、三琢磨。”一看,要认真仔细地看老师做示范动作;二练,按老师教的动作标准要领多练;三琢磨,主要对老师所教动作的发力原理多模仿。再次,当掌握每个动作的发力窍门并做到收发自如时,再由明师拆招、喂招,进行实战技术运用方面的训练。
  《八极拳谱》中日:“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时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喂招成招乃求致用也。只练拳不喂招成招,临敌亦无法用,有拳技精熟不能临敌致用,盖以此也。”所以人们常说“书念一世,不讲(透)不如不念;拳练一生不拆招喂招不如不练”。再者,一人高明的师父给你拆招、喂招,也是局限于师承个人的经验,切莫怎么学来的就怎么用。笔者认为,一个习武者如想达到技击高级境界,不应拘于拳法的经验模式。习武的目的是把全身的能量彻底释放出来,并推向极限。所以一个八极拳修炼者光靠师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勤学苦练,继而实战,即常练不如惯打广泛吸取各类拳法的技击特点和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总结同道的技术特长,逐步形成适应自己的技击风格,再进行高层次的模拟训练和实战训练,再配合较为科学的功法操练,便能达到技击的高级境界。
  八极拳体系的六大开和八大招及散招、散手等。不可能招招都练得精熟,更不可能招招都适应自己使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况且人体外形、体重、天赋、悟性、用功程度等都不一样。当年,八极拳发展中期的精英“神枪”李书文、强瑞清、季云龙、马英图等前辈,在与人较技时,也不是随意使用六大开和八大招中任何一招都能产生较好的技击效果,而是根据对手的实力,有选择地使用平时练就的精熟顺畅、运用自如的招法,即死招活用。如“神枪”李书文前辈,身高1.62米,身体清瘦,但他天生胎力大,双臂比常人长,手掌大,手指粗。经过后来超常训练,功力深厚,步伐快捷。他与人较技时,“请”字刚出口;身形已到了对方面前,对方往往还未反应过来,已败下阵来。李书文先生经常用的招法是八大招中的“猛虎硬爬山”,此招是一招化四手。据其子李萼堂先生生前讲名人家与人动手较技,从未用过两手,只用“猛虎硬爬山”招法中的一手就解决了。这段真实的八极门中的历史故事,说明“神枪”李书文先生的精技纯功已达神境,出手时快捷无比,出掌的打击威力极大,他常年修炼的“突跨”步,属天下一绝。按现代方法计算,他脚步起动后一秒种之内,能冲出6米开外。
  马英图先生的威名也是诸多武林界人士熟知的。马英图先生身高1.84米,身高体健,双臂过膝,6岁时拜张景星为师,学艺多年。张景星是“神枪”李书文先生的师叔,由于年龄太大,给马英图先生做拆招、喂招动作已力不从心,便将马英图先生托咐给“神枪”李书文,让他替师传艺。此后,在武林界才有了“大狠子李书文,二狠子马英图”之说。马英图先生1952年客居天津衣钵弟子牛增华处,常对牛增华说:“老头子(对李书文的尊称)教我时,说我身量大,六大开、八大招等都要学,都要练,为了将来带徒弟。但最适合自己条件的招式更要多练,为的是与人动手时用。”马英图先生根据李书文先生的指点,苦练精技纯功,与人较技时,常用的招法是八大招中的“迎风朝阳手”,后又形成了八极加劈挂的技击风格,闻名遐迩。上述典故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精技妙招是前辈们在无数次实战中提炼出来的精品,适应当时历史时代的环境。因此,我们也应有选择地根据自身条件,练就适合自己的精纯技法,才是明智之举。只有运用技术恰到妙处,才能产生理想的打击效果,也就是说,无论是六大开还是八大招或其它精妙技法,不同的人使用出来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八极拳在打法上分等打与赶打两种,这是历代八极拳先贤们经过长期训练、实践总结出来的。等打的意思是,对手一动,我方进行反击性的打法,老人们称为“以动打动”。如六大开中的“抱”招,此式虽简单,实含逗、开、截。击、闭五法,为对敌出手之正宗,其中有虚,有实,有拳,有手,有腿,有肘。所谓逗引者,引敌出手也,敌不出手,我则由虚变实;敌若出手;我变实为虚二此乃以变应变法。所谓开者,即硬开门也。六大开是六个招法,又分上开、中开、下开,是根据实战中的瞬间变化,随意变用、训练有素的娴熟手法。等打是当敌出手进人我方有效打击距离内,我则以暴烈突然的雄风霸气,快如闪电般身法,发挥崩开裹进、贴身靠打的技术优势,用肘顶、肩撞、胯挤、背靠等手段,硬碰硬撞,三盘连击,一气呵成。
  赶打法是敌未动而我先动的制敌打法,要在敌方未曾反应过来或犹豫不定的刹那间,以迅疾如雷霆般一击,步落招成。要达到这种打击效果,最为关键的是脚下起动的速度要奇快,进攻距离掌握得恰到妙处,攻击部位极其精确,人像流星,似闪电,拳脚如旋风,如狂龙,“猛”像山崩,似地裂,如洪峰。这两种打法国人而异,天赋极佳者,等打与赶打都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八极拳讲究练法、用法和变化法。即练的是内外协调一致,用的是巧妙绝伦,打的是奋不顾身。《八极拳谱》中日:“所谓招者,非指定式而言,定式乃招中已打之式,非招也。乃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步落招成。”又云“打招如闪电”,即此意也。招,巧力也,以力降人非招也,招不离突跨,而突跨又必须合一。六大开和八大招以三合、三靠、突跨相连为宗法。跨乃横力、突力、冲力,所谓招招不离跨也。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见缝即插、有隙即钻为上乘,连架钻混而为中乘,架而后进为下乘,闪转腾挪、犹疑不定则下乘之下乘也。六大开、八大招贵单练,又贵喂招,否则临敌时难致用。单练贵用手,尤贵跨步,无跨步则无突力。总之,发招的依靠是根基强固。应敌时,将极快的速度与精熟的招法、深厚的功力融为一体,随意而动,以变应变,运用自如为技击最高境界。
作者: iquitos    時間: 2007-7-25 12:33 PM


作者: sjt    時間: 2007-7-27 11:01 PM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