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冊封使節夏子陽著《使琉球錄》,記載冊封使船因遇颶風,船艙入水,「二十九日早;隱隱望見一船-------且水離黑入滄,必是中國之界」,即海面由黑變滄,則已入中國海域。 ! K+ u& ~4 O' m#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欽差正使翰林院檢討汪楫出使琉球,撰《使琉球雜錄》,記有「西刻遂過釣魚嶼-------二十五日,見山,應先黃尾而後赤嶼,不知何以遂至赤嶼,未見黃嶼也。薄暮過溝,風濤大作,投生豬羊各一,潑五斗米粥------問「溝」之義何取? 曰: 『中外之界也』。」意即船過釣魚嶼、赤嶼(即赤尾嶼)後,越溝祭神汪楫便問「溝」的意義,獲悉是中國與外國的邊境分界。 8 m; V7 _. P& g8 L' I$ X# [,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