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Thanks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s for sharing
梁啟超 (九)︰光緒求賢

清光緒皇帝在1875年登位,當時他只有四歲,一切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到1889年光緒帝大婚,慈禧太后不得不遵照祖制,歸政於光緒帝,慈禧太后退居頤和園。但軍政大事,以及一、二品大臣的任命,仍然由慈禧裁定。當時年方十九歲的光緒帝,滿懷雄心壯志,正如當時其他新一代士人一樣,希望能夠改變長期以來清朝積貧積弱的劣勢,但清朝的窘境並非一日形成,列強的威逼,亦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況且光緒帝的權力並不完整,上有慈禧太后的強勢監督,而朝廷重臣多數是慈禧所任用的守舊官僚,要推動改革,談何容易。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下半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當時年方二十四歲的光緒帝極力主戰,希望戰爭勝利取回政治的主導權,但事與願違,甲午戰爭清朝慘敗,陸軍連受挫,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光緒帝滿懷期望遭受重大打擊。然而甲午戰敗,激發新一代士子要求變革,改變現狀的呼聲,這些訴求,正好與光緒帝的相法契合。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展開,當時全國有識之士都感到國難臨頭,有「強盜入室,大火燒門」的勢態。康有為在1898年一月第五次向光緒帝上書,內容指出當前危機深重,康有為在文章中說:「皇上與諸臣雖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這封上書似乎打動了光緒帝,光緒帝的師傅大學士翁同龢在一月底約見康有為,於是有康有為與五位大臣會面詳談的安排,半年之後,光緒帝親自接見康有為。隨後,光緒又召見梁啟超,並且僅委派他出任六品銜的辦理譯書局事務,梁啟超獲得任命後,離開北京,再沒有參與新政。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即1898年年初,康有為上書光緒帝要求推行新政,光緒帝非常讚賞,破例准許康有為隨時上書。其後康有為多次上書,建議皇帝效仿俄國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推動改革,又呈上他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大彼得變政記》等有關各國改革的書籍。光緒帝每日閱讀,加強了改革的決心,經常在大臣面前提出改革想法。

恭親王奕訢年老病重,他在四月去世之前,曾經勸告光緒帝說:「聞廣東舉人康有為等主張變法,請皇上慎思,不可輕信小人。」但恭親王逝世後兩日,康有為透過支持改革的御史楊深秀上書,請求光緒帝「明定國是」。農曆四月二十日(1898年6月8日),由禮部右侍郎徐致靖上書請求光緒帝正式改變舊法,實施新政。上書後第三天,農曆四月二十三日,新曆6月11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戊戌變法正式啟動。

變法啟動之後第五日,即農曆四月二十七日,新曆6月15日,慈禧要求光緒帝連下三道上諭:第一道,免去帝師翁同龢的協辦大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職務,驅逐回鄉;第二道,凡授任新職的二品以上大臣,必須到皇太后面前謝恩;第三道,任命慈禧親信榮祿出任直隸總督。慈禧將禁衛的指揮將領更換為自己的親信。

當時掌握最高軍政決策權的幾位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剛毅、錢應溥、廖壽恆和王文韶,除了廖壽恆外,其他軍機大臣都不支持改革。農曆七月二十日,新曆9月5日,光緒帝為了發佈維新改革的政令,特別任命了四位軍機章京,他們是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當時號稱為「軍機四卿」,光緒帝要求他們「竭力贊襄新政,無得瞻顧」。

thank you for sharing
Democracy and Science in 瓷器 are blocked by a 派對 greatly
O(∩_∩)O谢谢
thx a lot
good to see that
Thank you very much !!!
多谢多谢啊
thanks
thx very much
Thank you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