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際] 伊波拉肆虐 奏窮國悲歌

伊波拉肆虐 奏窮國悲歌" L1 m2 W5 k! ~! T7 ]/ v
/ p# h! |0 r: ]# N5 q
西非爆發歷來最嚴重的伊波拉病毒疫情,牽動全球。這一高致命性傳染病,由於長期在貧窮的非洲大陸肆虐,一直未引起全球重視,以致為禍人間三十多年,至今無藥可醫。在全球一體化的當下,富裕、發達國家及地區漠視非洲「窮人病」的冰冷現實如不改變,未來或致兩敗俱傷。
  _8 k0 R9 l+ J0 I, w' w5 u3 P
/ D: s' c* x! {& f7 g&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伊波拉病毒最早於一九七六年在中非發現,當年有六百多人染病,死亡率逾六成,後來隔段時間就在非洲爆發一次,致命率最高可達九成。今年爆發的伊波拉疫情非同小可。由春天開始,疫情自中非轉移到西非幾內亞、塞拉里昂和利比里亞三國,短短數月間急速擴散,由鄉村進襲城市,甚而發生數日內逾百人中招的罕有情況;還有病毒附著人體,經由飛機被攜至疫區以外的地區。
. i, A# t, h0 L3 q# D公仔箱論壇$ r$ q& S) E5 i5 Z, S
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資料,該病毒今年已致超過八百人死亡,幾乎是上次最嚴重疫情死亡數的兩倍,顯示事態有失控之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 X1 Y* q) }; d, u' A

; w8 J3 p( R0 B' s8 }) ?
伊波拉病毒散播能力雖不及當年肆虐中國的SARS,但傳播速度仍極強,原因是非洲的衛生條件差,加上一直沒有藥物治療,以致在長達三十多年間,疫情在當地起伏周而復始,事態不斷惡化。tvb now,tvbnow,bttvb6 M+ d6 D8 Z, P) L

8 I, M- E/ h+ i$ T5 z
伊波拉病毒之所以至今無疫苗預防,也無藥物可治,主要是由於非洲太窮。即便有藥廠願意花上大量資源研發出藥物和疫苗,但莫說非洲的病人,就連國家都無錢購買,需要靠國際組織補貼才行。tvb now,tvbnow,bttvb* [8 ~; Q( o/ i; A2 f3 [

8 {, A" J# W3 a* n" r5 S0 y
今次疫情重災區的西非三國,都曾歷連年內戰和政變,國家貧窮,人均年收入只得約四百至八百美元,不僅衛生條件差,過半民眾還是文盲,諱疾忌醫心理嚴重,且不肯隔離病人消毒,以致親人間多有傳染。而由於長年處在國際競爭的底層,亦曾遭遇發達國家的資源掠奪與不公平對待,當地民間甚至謠傳「西方陰謀散播病毒」之說,因而出現民眾攻擊志願者事件,以致無國界醫生和紅十字會一度要撤離部分災區。
4 m: |9 P: ]; Y$ @.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b2 o2 t2 i+ `3 w- V
這些情況,一方面阻礙了救援工作的順利展開,另一方面也令人唏噓:生長在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貧窮大陸上的非洲民眾,命運如此多舛,遇有災病時所獲得的國際關注與關懷,是如此欠缺。公仔箱論壇6 ?& L- |, `0 F; T
- y3 t4 w1 K, Y& E0 \+ ?4 }
眼下隨著疫情蔓延,世衛組織發表公報,將聯合西非有關國家投入一億美元抗疫,美國衛生當局亦宣布,計劃九月展開首階段疫苗人體試驗。人們當然不能抹殺人道組織在其中所起的推動作用,但若不是疫情已「走出」非洲,開始危及全球富裕、發達的國家及地區,這一公共健康的災難事件,恐怕依然很難引起全球重視,各方也不會籌措足夠資源抗疫。tvb now,tvbnow,bttvb( X* x  W) h5 b6 K% l$ c: z: S
os.tvboxnow.com) o: r/ w5 @& D6 y" N7 P- h5 `
據聞在世衛及美國注入資源抗疫之前,全球僅有一家加拿大藥廠,在美國國防部資助下,研發伊波拉藥物取得進展。而五角大樓如此慷慨,是因將伊波拉視為「甲類優先病原體」,與炭疽同級,可用作生化武器和恐怖襲擊。
1 v& n$ V0 k+ z: }% C! Ktvb now,tvbnow,bttvb3 r4 t) v4 W' `9 \' v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一場抗擊伊波拉病毒的活幕劇,恰是一次全球各大陸實力與政治關係的大顯形。但當前全球一體化程度如此之深,有實力的大國即便不屑幫助窮國解決類似伊波拉的問題,也很難在人員往來與資源交流頻密的現實中,以閉關鎖國的方式,將病毒拒之門外。8 J1 ?# ~" l2 V* Q' y4 E3 J

) l( L7 Y- X8 F, J2 v) Dos.tvboxnow.com
對科技發達的富裕國家來說,與其放任病魔坐大,進而危害全球,莫若趁著其勢將起未起,聚力而殲,共保全球太平;而對曾深受SARS病毒之害的中國而言,積極參與全球公共衛生事務,不僅有助增加國際的正面觀感,更可從中汲取防災抗疫的經驗、教訓,提升相關科研能力,以防他日因力有不逮,而陷入被動的「生化危機」。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